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沿着天池之畔的雪路过年(上) |
[游记]沿着天池之畔的雪路过年(上) |
2008-06-27 sina.com.cn |
旧稿一篇:2001年1月23-24日(农历除夕和春节)我随福建电视台《纵横江山》栏目走访了长白山,以下为被冻得半死不活之蝉所撰的相关游记。 2001年1月23日早上九点,除夕的朝阳终于冒着寒气爬上一尘不染的蓝色天空,颇为费劲地照亮了长白山的林海雪原。 林中阳光初照 雪地摩托把我们载到这处被叫做“观景台”的地方,再往前,直到长白山之顶天池之畔,都要靠自己用双脚一步步往上爬了。摩托骑士仰对着天池方向指点一番江山,告诉我们前面一处叫“黑风口”的要隘旁边有条小路可以节省一两个小时的路程,然后把挂在车后拉载乘客的一个简易木制“敞篷车厢”解下来搁在雪地上,说是下午来接我们时再用,随即一拧油门,风驰电掣地下山去了――车后飞扬起来的雪,把山下层层叠叠的密林拭擦得愈加清晰。 站在被雪覆盖住的路面上一边进行准备一边四处打量,视野先顺着脚下这条路向前延伸,长白山诸峰长而又白地正横亘在那边;把眼光收回来,周围则是高不过一米的岳桦林,倒可以算是“观景台”的木栏杆。这里的海拔高度应该在一千米左右――长白山最高峰海拔高度2749米,号称世界上最高火山湖的天池湖面海拔2194米,我们要登的天文峰高出水面476米,海拔2670米,是长白山东侧最高峰、长白山的第三高峰――一千多米垂直高度、十多公里的长度,听起来并不算什么,要是在积雪消融的季节,坐上一辆攀爬能力稍强的车,沿着脚下的这条公路开上去,只要在路上盘旋的过程中不被吓得倒栽下来,便轻易就可直达天池之畔――但至少对我来说,天池可不应该是这样去寻访的,所以有意选择在严冬时节前来,却也果然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据说这条路有时某些地段积雪厚达两米,所有的车辆全都歇菜,任你是什么“沙漠王”抑或“陆地巡洋舰”都一样没辙。还说是去年路口尚有士兵把守,原来连人都不让上的,恰好今年开了个“长白山国际冰雪节”(听这名字倒象是把世界各地的冰雪运到这里来过节),让我等赶上了好时候,有幸成为冬季长白山为数还不太多的攀爬者之一。 其实能不能爬到天池,一直是这一路来挥之不去的疑问。虽然我的预感告诉自己和天池有缘一见,但咨询十个人倒有九个说根本不可能爬到山顶,最斩钉截铁进行否定的是当地旅游部门的一个头儿。前一天晚上经过几十个小时的奔波后赶到长白山腰的杜鹃山庄吃晚餐时,偌大的餐厅连我们在内只有两拨人在用餐,另一桌坐的竟是来自福建的一位律师和一位摄影师。这两位刚从山顶下来,律师爬到了天池边上,摄影师则功亏一篑,如果用惊魂未定来形容人家不太友好的话,我只能说他们激动的心情还久久难以平静。律师既已成功登顶,又加上果然能言善辩,于是把细节又绘声绘色地回放了一遍,“差点就没命了!”他强调指出,“差点就没命了!!!” 流淌着温泉的二道白河 重新背好背包,戴上预防雪盲的太阳镜,绑紧登山靴的带子,往已经套着羊毛手套的双手再套上一付皮手套,接着便抓紧时间向山顶进发了。如此海拔还远远不能让我重温高山反应的感觉,而且这里没有青藏高原上随时随处可能遇见的塌方和泥石流,山体的坡度和降雪的时间也不至于在此时形成大的雪崩,所以感觉还是颇为轻松。不过还得随时提醒自己,只要是雪山都必定有其或明或暗的危险,任何轻视和疏忽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天高云淡,四周的岳桦树很快散尽,满世界的雪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满清王朝以长白山为祖宗发祥之地,没少派王公贵族前来膜拜,但相信不会选择在冬季,特别是后来他们的那些“八旗子弟”。在风大的地段,积雪无法聚留,露出了六角形的水泥砖铺成的路面,有些地方已被压塌,可以想见在每年的“旅游季节”里,这里应是喧闹繁忙的景象吧? 到了海拔1150米的“黑风口”,果然名不虚传,那风着实不小。透过名字挺吓人的这个大“口”往外看,远远可以看见著名的长白山瀑布,几十年未遇的大寒已让轻易不结冰的这条长练披上了一层坚甲,此乃我们明天的春节大餐,就且让它在那里冷藏着罢――也许正是我这狂妄的想法导致第二天我被暴风雪阻挡在了二道白河温泉旁的木桥上,遥望着长白山瀑布徒呼奈何--老天爷真正赏给我的是一顿风雪大餐,这是后话了。话说这“黑风口”的边上果真有条小路,往上走了几十米便上升了十几米,奇怪的是不到半米宽的路面上少有积雪却代之以不少坚冰,稍不留神就可能滑下一侧的峭壁,因而我们退了下来。如果没有别的路你走这条路那叫勇敢刺激,如果有别的路你走这条路则叫抽疯犯傻。也许在某种情况下我也会抽抽疯犯犯傻,但今天不行,今天我要看天池去。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caef8010005wb.html30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