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集安实习报告 |
[游记]集安实习报告 |
2008-05-22 live.com |
10月21日 2005-2006学年集安野外实习报告 一、研究历程及方法 本次实习分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部分是为室外部分做准备工作,室外部分即对集安市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以下分别对我们所做的工作进行说明。 1、室内部分 (1)制图阶段 室内部分是一个耗时最久,工作量最为繁重,且需要涉及以往知识最多的工作,即对集安市及其周边涵盖五女峰范围内的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人工数字化,并最终生成TIN三维地形图,但这也恰恰能反映出一个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我们小组是在实习出发前三天完成地形图绘制的,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并未因此而匆匆上马开工,而是首先搜集集安市及其周边的相关资料,讨论制图步骤,各成员的分工,以及每个步骤阶段各成员需要遵循的规范,并粗略在电脑上一一验证各类方法的可行性,排除了许多错误思路。 首先面临的即是分工问题。由于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等高线密布,而数字化工作又被视为三维地形图生成的关键,同时也是最为枯燥乏味的。如果由一两人负责,不但精度难以保证,连正确性都令人怀疑,若遇到死机断电等突发状况,未存盘的工作空间将丢失,损失甚大。鉴于上述原因,为节省时间,保证精度,我们小组在使用了同一张配准好的地图底图,统一投影坐标和空间参考,统一高程字段名和字段类型基础上,采用了先分块数字化的方法——将全图分为六部分由六名成员同时进行数字化,后集中做后期修整。 在对等高线高程进行赋值时,要求组员尽可能对确认的线段赋值,而一些暂时无法确认其高程值的则暂时搁置,最后通过相邻等高线推理得之。 待高程赋值基本完成后,我们将六份草图全部转入一台机器进行等高线合并。我们使用Merge工具先将六份草图合并成一张完整草图,并在合并时字段赋值设置一项选择“最大值”,这样那些暂未赋值的线段就有可能自动“继承”邻接图层已被赋值的高程值,省却了拼接时人工一一查找赋值的麻烦。 虽然Merge轻而易举把六份单图缝合,但我们也发现在各图接缝处附近存在多余结点、多余折线、悬挂结点、交叉结点等现象。为此我们首先对数量相对较少的多余折线做人工删除,而剩余比较繁琐的“问题结点”则使用ArcTool中拓扑工具集下的clean工具对其进行自动订正和清除。在对clean工具中的悬挂长度和模糊容限值进行多次试验修改后,最终得到了满意的成图。 (2)知识准备阶段 制图工作完成后,我们小组又重新对集安市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习,以减少野外工作中的麻烦;同时我们仔细阅读了GPS的使用说明,并在校园内进行了简单的功能测试,熟悉了GPS的基本操作,包括定点、记录航迹等。 通过这次室内实习,我们深切体会到了标准建立的好坏和对标准的切实执行与否对工作完成质量有着深远影响;另外,能否最大限度利用电脑资源,避免人工直接处理那些琐碎繁杂、重复量大、易被疏忽的工作也是能否高效高质完成工作的关键;更重要的是组员们齐心协力,发挥集体的智慧,进行时时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尤其在人工数字化等高线过程中常遇到底图模糊不清,跟踪被迫中断的情况,此时这种讨论更成为攻克难题的灵药,很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2、室外部分 室外部分,即对集安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实地考察,是对我们地理科班出生的学生野外识图能力甚至是生存能力的检验,需要我们以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特有的思维,应用以前所学的自然地理知识(主要包括地貌、水文、地质、气候等),结合集安当地实际情况,从一个地理工作者的角度对集安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剖析”。 由于我们室内部分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好,基本形成了对集安市位置、自然环境、城市发展状况、区位条件、城市特色等方面的良好认识以及对GPS的熟练使用,我们小组展开室外工作相当的得心应手,获得了巨大的收获。 室外部分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老师的精辟详尽的指导、室内工作的细致、团队精神的充分发挥、个人对大自然和专业的热情及热爱! 3、方法与经验总结 (1)遇到问题,不能蛮干,而应冷静分析,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中寻找最优解,这样能够提高效率,同时也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2)态度决定一切,遇到繁琐的工作,如地图数字化中的等高线绘制,就要耐心,不怕返工,一点点的将它完成。 (3)团队合作精神,集体的智慧是伟大的,人与人的协作正是我们中国人所缺乏的,这次实习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团队”的重要性。 (4)知识层面:对地图处理、制作、分析,我们小组主要运用了ArcGIS8.1中ArcMap的Georeferencing、Dissolve、Merge、3D Analyst等工具,ArcToolBox拓扑工具集下的clean工具以及ArcScene简单的显示分析功能;数据的倒入、分析、转换、计算,运用了Excel、MapInfo;此外,还在网上搜索了卫星相片,进行了与三维地形图的叠加。 (5)操作层面:最后的3D地形图生成,我们通过已赋值的等高线文件生成tin文档,再用ArcSence对tin文件进行“BaseHeight”调整,以使地形起伏自然。 最后的卫片贴图部分我们首先确定工作区边脚的顶点坐标再使用GoogleEarth查找出并下载对应区域的卫星照片,再将下载的卫片在ArcMap中配准,最后在ArcSence中导入,设置卫片中的“BaseHeight”值同tin文件的一致。 (在GoogleEarth中查找并定位工作区边脚的顶点坐标) (经处理后的卫片) (由等高线生成的tin文件) (“BaseHeight”设值一致后的成图) 二、集安概况 (一) 区位、面积、人口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处于东经125度45分——126度30分,北纬40度52分——41度35分之间,东与临江市比邻,西和西北与辽宁桓仁、宽甸县相连,南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北与通化市、白山市、通化县接壤。幅员面积3217平方公里,人口20余万,边境线长203.5公里,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 (二) 自然环境 1、 地质地貌是形成山水风景的基础 集安在地质构造上深受鸭绿江深断裂带影响,这条断裂带在集安主要表现为鸭绿江谷地。鸭绿江深断裂带及其次张性断裂的不断运动,造就了弯弯曲曲、时宽时窄、如江南景色的鸭绿江谷地风光带,沿江可见许多紧逼江水、雄伟陡峭的断层三角面及怪石嶙峋的花岗岩断崖和峰林,随着河道的变化,形成一系列冲积阶地、河漫滩、江岛景观。 与鸭绿江深谷断裂谷地平行相依存在而构成集安重要山水景观的老岭山脉,也呈北东——南西走向,横贯集安全境200多公里。老岭及其西南延伸的丸都山城到老虎哨一带山地均是地壳长期隆升、断裂、剥蚀中所形成,山峦迭嶂、峰顶尖峭、脊线峻狭、悬崖陡壁、沟峦谷幽、溪水潺潺,显示出一幅雄伟壮丽的深切割的剥蚀中高山地貌景观。
|
转自:http://raindew.spaces.live.com/Blog/cns%212805155FD49ECA67%21837.entry66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