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集安市简单介绍

[游记]集安市简单介绍

2008-05-22    bokee.com

分类:个人日记

2008.3.3123:55作者:花之语 | 评论:0 | 阅读:0

集安市是祖国东北边陲的一座城市,位于吉林省的最南部,东南与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国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03.5公里。北部与白山市、通化市、通化县相邻。西部与辽宁省的宽甸县、恒仁县接壤。距省会长春市393公里。

集安市东西最长80公里,南北最宽75公里,幅员面积3217平方公里。

集安是个多民族的城市,汉族占总人口的86.4,朝鲜、满、回、蒙古、锡伯等9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3.6。其中最多的是朝鲜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2.2。

集安原名辑安,亦称通沟。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此后,这里一直是人类劳动、生息、繁衍的聚居地,同时也成为高句丽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集安属燕国辽东郡管辖。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隶属玄菟郡的高句丽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丽第二代琉璃明王废弃了原都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在集安这个山高水险、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的宝地上建都“国内城”。同时,在距离国内城西北五华里的高山之颠修建了宛如长蛇的尉那岩城(国内城的守备城,即丸都山城)。从此,在长达425年间,这里一直是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始设辑安县。民国初,隶属奉天省东边道。伪满时期归通化省管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辑安划归辽东省。1954年8月隶属吉林省通化行政公署,1965年3月更名为集安县。1988年5月撤销集安县,设立集安市(县级)。

集安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长白山系老岭山脉由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市,形成了岭南岭北的气候差异。岭南属半大陆半海洋性气候,是吉林水高温中心和多雨中心;岭北属于大陆性气候,素有“东北小江南”之誉。

集安境内山多岭大,沟壑纵横,溪流5000余条,较大的有两江(浑江、鸭绿江)、八河(岭前:通沟河、榆林河、太平河、凉水河、大路河;岭后:苇沙河、新开河、腰营河),支河339条,其中5000米长以上的32条。全市水源充足。

集安地处长白山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构成了一个种类繁多、数量可观的立体资源宝库。丰富的森林资源有松、杨、柞、楸等250个树种。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硼、铅、锌、金、大理石等40多种,且储量丰富。还有丰富的土副特产资源,集安是吉林省著名的人参产地,除弛名中外的新开河人参外`,还有山参、党参以及鹿茸、熊胆、牛黄等几十种名贵药材。

古代灿烂的文化在集安境内留下了蜚声遐迩的文化古迹,尤其以高句丽时期的遗迹最为丰富,多处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诸多的古墓迹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城东北的好大王碑,碑高6.39米,碑文1775字,为“国罡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大王”铭记勋绩;城东洞沟河畔的洞沟古墓群,规模庞大,古墓星罗棋布,排列有序,大大小小有近万座之多。其中有一座格外壮观,它就是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将军坟,高12.4米,方塔状7级,墓底边长31.58米,以1100余块精细加工的花岗岩石条筑成,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颖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艺术;通沟河东侧面的国内城,曾为高句丽国都。呈长方形,周长2713米。城垣用整齐的长方形石材垒筑 ,残高3米,显示了古城森严的防御体制;市城西北2.5公里处的丸都山城,状如长城,至今山上古迹犹存。这些宝贵的古代文化遗产宛如颗颗珍珠镶嵌在集安的版图上,吸引着中外史学工作者有观光游人。

由于集安市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所以境内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众多。这里有秀丽的鸭绿江自然风光,有雄伟壮观的电站及库区风光,有边境铁路大桥和长白岭上景色。

集安是吉林省第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是东北十大旅游胜地

集安现为省辖市,1988年7月被吉林省政府批准为经济开放区。1989年在开放区内辟出33.9平方公里作为开发区。

----------------------
[历史沿革] 
集安历史悠久,至少可溯及原始社会。境内已发现9处原始社会遗址,曾出土大批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及夹砂褐陶器。对鸭绿江、浑江流域的考古证明,至少在公元前三、四千年以前,集安浑江、鸭绿江流域就已经闪烁着人类文明的光辉。

据史料记载,新石器前期,集安一带就是古代人类重要居住地之一。远在唐、虞、夏、商之时,即已人烟早布;“禹平北土,置九州”,此地属齐州;舜分齐为营,此地转营州属。故集安地域建制较早。周武王灭商,“释箕子之囚”,箕子带5000人回归商人旧地,“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周初大分封时,封燕侯于东,燕侯立都于蓟并逐步强盛,设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公元前300年前后,此地转属燕之辽东郡。秦统一后,属秦辽东郡。汉初,在今集安设不尔县,治所不耐城(今集安市)。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西汉增设乐浪、真番、临屯、玄菟四郡,不耐城属玄菟郡高句丽县管理。汉武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朱蒙自夫余来浑江流域高句丽县境内建立卒本夫余地方政权(即后来的高句丽)。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自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城附近)迁都国内城(不耐城音转,今集安市)。自此,集安成为高句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425年。

高句丽迁都集安国内城后,数次派兵袭扰高句丽县暨玄菟郡治所,高句丽县治所南撤至今本溪附近,中央政权将今集安划入玄菟郡西盖马县,后又恢复为高句丽县。王莽新朝期间,因高句丽不服调遣,贬高句丽县为下句丽县。东汉后期改设丸都县。高句丽在今集安为王都期间,除维修国内城外,在今集安及附近修建尉那岩城(丸都山城)为王都,尚有在国内城附近筑平壤城、东黄城为王都的记载。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西晋置平州,辖辽东、玄菟、带方诸郡,重新划今集安隶属玄菟郡高句丽县。东晋之后,高句丽臣属南北朝的中原各王朝。公元427年,自国内城迁都平壤。今集安为高句丽别都,仍名国内。唐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收复集安,在今集安辖域岭前、岭后分设国内、苍岩二州,结束了集安作为高句丽别都239年的历史。公元668年,高句丽亡。唐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在今集安改设哥勿州,境内地区设丸都县。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大祚荣于今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建立"震国"。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唐封其为渤海郡王,"震国"更名渤海,哥勿州暨丸都县渐入其境。渤海于今集安设正州,亦称沸流郡。正州迁治后建为渌州,渌州迁至今临江一带,今集安又改为桓都县;渤海强盛时期,设5京15府62州。于今集安设西京鸭绿府,不久迁至今临江一带。西京鸭渌府领神、桓、丰、正四州。今集安改设桓州,领桓州(先称丸都县、桓都县)、神水、淇乡3县。公元918年,民众以西京鸭渌府为中心反抗渤海,建立"定安国",今集安仍为桓州。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立东丹国,后改称辽国。公元984年,"定安国"被辽所灭,仍复集安为桓州。改鸭渌府为渌州,桓州(今集安)为辽属县。

开泰六年(公元1017年),辽建东京道于辽阳。桓州(今集安)属东京道辽阳府。公元1125年,金太祖灭辽,设19路分镇各地,东京路设于辽阳,桓州转归东京路婆速府管辖。公元1233年,蒙古军灭金,桓州归蒙古所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蒙古设"总管高丽、女真、汉军万户府",桓州仍属元前之蒙古。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元在东北置辽阳行中书省,辖辽阳等7路,桓州属辽阳路东宁府。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明设立辽东都指挥使司,桓州归东宁府。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增设奴尔干都司,下设卫、所,桓州隶属南迁后的建州卫,为鸭渌江部,并渐为女真人的主要居住地区。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建州卫都督佥事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后金政权(清朝前身),定都赫图阿拉(新宾老城),今集安为其近辖之地,属建州女真满州部。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定都北京后,陆续在东北设宁古塔、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今集安在地域上归吉林将军管辖,军事、行政由盛京将军指挥。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清置奉天府,今集安先后属奉天府尹、奉天巡抚管理。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清为保护"龙兴之地",对东北东部进行首次封禁。康熙二十年(1681年)始,正式在辽东修筑柳条边墙,将今新宾汪清门、通化县英额布以东的辽阔地域列入禁区,今集安在其封禁之内。此后历近200年于咸丰十年(1860年)解禁。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分岫岩东边地增设通化、宽甸、怀仁(今桓仁)3县。属奉天省兴京厅(清宣统元年改为兴京府),今集安地域岭前属桓仁县,岭后属通化县,清于今集安通沟添置巡检衙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通化、怀仁析出各5保共59牌,建辑安县(辑安,取"和安"之意。语出《史记.马相如传》"陛下继位,臣服天下,辑安中国")。县城设鸭绿江北岸通沟口,治所通沟,属奉天省兴京府管辖,同时将巡检衙门迁往县属外岔沟门。1904年,划通化县滋生保岭东四牌为辑安太和保(1944年划归临江县)。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知县衙门由通沟口迁入国内城旧址。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翌年建立中华民国,实行省、道制,县衙门改称县公署,辑安定为三等县。1913年,辑安隶属奉天省东边道。1928年,奉天省改为辽宁省,辑安隶属辽宁省东边道。1929年(民国十八年),成立东北政务委员会,废除道制,辑安直属辽宁省。

1931年后,日本帝国主义逐步侵占东北,翌年3月建立伪满州国。1932年6月8日,日军侵占辑安。10月,辑安隶属奉天省,同月成立辑安县公署,定为丙类县。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2月,伪政权将东北肢解为14省,辑安县属伪安东省。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7月1日,又增设通化等5省,辑安县改隶伪通化省。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同月下旬,中国共产党武装接收伪通化省公署。9月26日,成立通化民主政府。10月,建立安东省通化地区专员督查公署。11月20日,辑安成立民主政府,辑安隶属安东省通化地区专员督查公署。1946年1月,成立民主政权吉辽省通化分省,辑安隶属通化分省。同年2月10日,通化分省升格为省,属之。并于同年3月设通化地区专署。5月,辑安县随通化市、通化县合署后的通化市专员督查公署转隶安东省。1947年2月14日,辑安县民主政府改为辑安县政府。1947年5月,通化市县合署设治的通化市转属辽宁省,辑安脱离通化公署,直接隶属安东省。同年12月,通化市、县分署设治,划回安东省。1948年9月4日,辑安隶属安东省通化地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1949年5月,辽宁省部分市县与安东省合并,改为辽东省。5月18日,辑安县随同通化地区专员公署改隶辽东省。

1952年6月,撤销通化行政督查公署,辑安县直属辽东省。1954年8月,辑安县划归吉林省。同月20日,成立通化地区专员公署,辑安县隶属吉林省通化地区专员公署。

1965年1月20日,国务院批准,3月8日省政府通知辑安县更名为集安县。

1985年2月4日,通化地区行署撤销,实行市管县,集安县归属通化市管辖。1988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4月4日吉林省政府通知撤销集安县建制,设立集安市(县级),直接领导乡镇,所辖地域不变。

集安市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25°34′33″~126°32′48″, 北纬40°52′7″~41°35′18″之间。最东点始于青石镇石湖村桦皮甸鸭绿江国境线,最西点止于大路镇古马岭村二股流附近浑江河道中心,最南点起于凉水朝鲜族乡杨木村鸭绿江与浑江交汇处,最北点止于头道镇砬子沟村砬子沟岭口。2005年,全市总户数75297户,总人口225633人。其中农业人口140587人,占人口总数的62.3。人口自然增长率2.34。

转自:http://zfyzfs.bokee.com/viewdiary.26108031.html48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