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集安(都都老家)为什么被成做水果之乡

[游记]集安(都都老家)为什么被成做水果之乡

2008-05-22    sina.com.cn

水果之乡---集安

来源: 新华网吉林频道 发布时间: 2005-06-10 14:33:06 责编:
陆莹

乘上长春—通化—集安的列车,一直向南行驶,穿长白山脉老岭隧道,出土口岭隧道,当你尚未从穿越山洞的神奇中缓过神来的时候,看一眼车窗外的景色,会让你为之一振。只见山坡上、平地里到处都是果树,春天是一片花的海洋,夏天是一派绿色景象,秋天则呈现出一幅果实累累的丰收图景。这时的你已经来到了素有吉林省水果之乡的集安市。在吉林省横跨北纬40°到46°的50个县(市、区)中,能称得上水果之乡的仅有龙井和集安两个地方。龙井以出产苹果梨而闻名四方,而集安则以水果种类繁多而闻名遐迩(几乎囊括了中温带的所有水果)。

集安能成为水果之乡绝不是偶然的。

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前,集安大地上如果说有水果的话,多是一些野生的,如山梨、山里红、山杏、山葡萄等。人工栽培的水果基本上是较耐低温的梨树,品种有面酸梨、香水梨、高丽梨(学名不详)、红盖梨等,在禹山脚下有小片分布,不成规模。上世纪四十年代,有个叫史学文的山东人落户禹山脚下的土口子村,开始引进苹果、沙果类果树栽培,至合作化时,已在禹山下乱石窝中形成了成片的果园,品种有沙果、大伏香等。由于效益看好,移植实践也证明这里的气候土质是适合辽南一带的果树生长的。所以,至五十年代末,人民公社时,史学文的果树被收回集体后,人们栽植果树的劲头进一步高涨。到六十年代初,土口村禹山脚下铁路以北的山坡上全修了梯田,栽上了果树,达上万株之多。

这里发展果树业的消息受到了省、县两级领导的重视,五十年代末,当时的省长栗又文亲临土口村视察,肯定了成功的经验。1960年春,省、县决定在这里建立一处大型水果基地——集安县果树农场,推动果树业的规模化生产。果树农场下辖九个生产队,栽植果树十多万株,面积达到5,600多亩。品种也由伏果为主转为秋果为主,“当家”品种是国光、赤阳、倭锦、鸡冠,还有黄香蕉、红香蕉、印度红玉等30多个品种。这些品种一般来自暖温带的辽南,经过果农和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成功地解决了低温冷害问题,在中温带安家落户,喜结硕果。七十年代的十年间,是集安果业的辉煌时期,十年前栽植的小苗进入了盛果期,人进了果园就似进了大森林,形成一派果树森林的壮丽景观。1974年9月29日,《吉林日报》曾发表一篇通讯《长白山下飘果香》,其中有生动描写:“正值收获季节……登上山顶,一望无际的果树,顺着山岗此起彼伏;走进果园,只见姹紫嫣红的苹果压弯树梢,金黄青翠的黄香蕉缀满枝头,在秋阳的辉映之下,胜似五光十色的珍珠玛瑙,散发出沁人肺腑的馥郁清香;宽阔的包装场上,装满苹果的笼子鳞次栉比,通往车站的公路上,运果的汽车、拖拉机络绎不绝。”那一年的总产量达到250万公斤。十几年里,这里累计为全省人民提供了数以千万公斤的水果。那时水果之乡的劳动日值、人均收入在全集安绝对是名列前茅的,还可免费享受水果大餐,这成了招引姑娘们落户的金招牌,水果之乡的人真“牛”啊!这里还成为集安一大景点,每年到集安访问的朝鲜道、郡级代表团必到此一游。

20多年过去了,新时期的水果之乡仍在续写往日的辉煌,走出了一条种果致富,发展农村经济的新路子,在新闻媒体中也不时有相关报道,如《通化日报》、《吉林经济报》等。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9a010010004m0.html56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