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九台境内的柳条边 |
[游记]九台境内的柳条边 |
2008-05-22 baidu.com |
不少人以为九台(吉林省)的“台”是“烽火台”,其实不是,九台的“台”是“边台”。边台不是墩台和烽火台,而是柳条边区域性的行政管理机构驻地。说到边台就要说说“柳条边”。柳条边是清王朝对自己的发祥之地予以封禁而设立的界线,并非抵御外国人侵扰的城墙,更非国界。 在清朝统治者看来,东北在“我朝发祥之始,为满州虞猎之地”,“归俗流传有先民遗风”。为了不使这个发祥之地,被汉人和蒙古人占据开发,以巩固东北后方根据地,独占东北地区特产(人参、貂皮、鹿茸等)的利益,从1670年—1681年(康熙九年至二十年),清政府修筑了南自开原威远堡起,北到吉林市北法特东亮山子止的一条全长690华里的柳条边,对柳条边以东的所有地区实行了封禁。 所谓柳条边是在三尺高、三尺宽的土墙上,每隔五尺种三棵柳树,树与树之间再用两根柳条横连起来,编织成一道屏障。因为是以柳树构成的,所以叫柳条边,俗称边墙或柳边。在边墙的外侧还挖有一条土壕,壕内引满了水以阻止行人私自入边。 清初(顺治年间),曾在辽河流域修筑了一条自凤凰城经开原到山海关的边墙,全长一千九百余里,名为“盛京边墙”。因其修筑时间较早,也叫“老边”。后来又修了东自吉林北界,西抵开原威远堡边门,长690余里的新边。 清王朝为了控制全东北的交通要道,还在柳条边上设置了边门,派兵把守,对过往行人进行盘查。对私入禁地者治罪。 沿柳条边除设有边门外,还随边的走向设有许多边台。新边的头台是在舒兰县法特乡东12里处的边头(今头台村),法特哈门是二台,遂以松花江为天然屏障,过江后在九台市境内接由三台(今上河湾镇三台村)、四台(上河湾镇四台村)、五台(今上河湾镇五台村)、六台(今上河湾镇六台村)、七台(今城子街镇七台村)、八台(今苇子沟乡腰八台屯附近)、九台(九台市区)、饮马河台(今东湖镇荆家村饮马河台屯)、二台(今东湖镇腰站村二台屯),直至东湖镇黑林子村西南屯出九台市境后为长春市郊区和双阳区分界线。九台市境内柳条边全长262华里,设边台九处,多为水陆交通要冲。本市因政府驻地位于新边北数第九台而得名。
|
转自:http://hi.baidu.com/hf1y/blog/item/ffd3415928bcd12f2934f0eb.html37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