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十一假期泸沽湖螺髻山游记(一)途中掠. |
[游记]十一假期泸沽湖螺髻山游记(一)途中掠. |
2007-11-15 sina.com.cn |
十一假期泸沽湖螺髻山游记(一)途中掠影 感动小凉山的高山峡谷和彝族同胞 大凉山山不大,小凉山山不小。这是已经很久远人们对大、小凉山的评价。但当这次我们的长安车过了马湖,一路爬坡下 (这是网上下载的照片,有点像小凉山的山。高高的山坡鳞次栉比。山腰上的路,简直就像人体肌肤上隐隐的血脉。) 坎地向着西昌进发时,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份量。 99年我们在西昌参加全省市、州招办主任联谊会,坐汽车去泸沽湖,虽觉得途中山高路险(那是和宜宾比较),但真正印象深的是沿途的荒凉。当时大家就感慨:三州少数民族子女考大学加分一点不为过。彝家子女上学读书不知要走好远好远 (这张照片中间隐约有些白点,那就是住在大山里的人下山来买生活物资后返回时背在背上的白色塑料袋。想想小孩读书将有多困难。这还是平缓的坡。我们看见路边的有些坡几乎笔直。这些坡就是人行的小路都必须是成锯齿形迂回上升。彝族几乎都居住在陡坡高山和二半山上。难啊!从这一点上我就很佩服彝族同胞的坚韧) 的路。师资也很难留住。教学条件太差了。 这次从这条线走进西昌,沿途的山和那次从西昌去泸沽湖途中的山比起来,真实应了那句话: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哦。 从离开金沙江攀爬马湖的第一个陡坡开始,我们的车就 (谷底的河流是金沙江,我们就是沿金沙江边一直上行至马湖后去雷波的) 几乎没在平地上行使过。这条路地形落差大,山势分外陡峭险峻。就雷波境内,其地貌西高东低,西南边界的狮子山主峰海拔4076.5米,东北角金沙江畔大岩洞谷地的海拔仅325米,一高一低落差就达3751米。我们在路边有时还看到,在我们脚下近千米的地方居然还有很高很高的高山瀑布流向深谷。据有关统计资料说,小凉山有的地方几平方公里内找不到0.1公倾大的平地。从这一点你就不难想像,我们的车要爬多少坡坡坎坎。有一个坡,司机刻意注视了下公里数,说爬了50多公里才爬完。此次才真让我领教了什么是大山。真的是好大好大的山哦。 我们的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必须走走停停。爬坡时怕车内水箱的水开锅,时不时要停下来喘息。我们座的车就因为爬坡水箱开锅在路上歇了一个多小时。差点没当山大王。 呆在山上无聊时,我就去给路边的彝族小孩照相打发时光。 最后我们那辆车的水箱还是坏在了去螺髻山的路上。好在开出离西昌没多远,赶紧叫西昌市区长安汽车修理厂的人来拖去换了水箱,我们才得以顺利返回宜宾。 下坡怕刹车发烫发软失灵,时不时要停下来给刹车冲冲凉。为防止途中缺水冲凉,我们把车上所有的空矿泉水瓶子都灌满了水应急。不幸的是,另一辆长安面包车就因为下坡刹车过热发软失灵差点没出大事。万幸的是,好在此行的召集者老牛闻到这辆车刹车胶臭及时强行制止其继续行驶,才躲过了一劫。否则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这段路,不仅山陡峭险峻;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峡谷的神秘诡异。 (这是网上下载的照片,有些像我们行走的峡谷) 我们的车大约是下午五点过驶出的雷波去昭觉。我因十分困倦,尽管想熬着不要睡去,怕漏掉沿途的风景。结果,还是让我给漏掉了。等我打完瞌睡醒来,睁开眼睛往车窗外看去,路边笔直的岩壁已堵住了视线。只有探出头向上看才能看到有限的天空。此时,我们完全是行走在一线天的峡谷。难怪有人说,走在这样的峡谷,能一手遮天。这话用在这里一点都不夸张。关键是,这样的峡谷还不是一小段,而是延续了很长很长。谷底还有一直条河伴随。在暮色中,峡谷里黑黢黢的,还伴有不知是风还是流水的轰鸣声。那雄伟;那深邃;那苍凉;那久远;那神秘;那诡异;弄得人胆怯、兴奋、刺激、好奇、向往――心情复杂得很。就像到了一个神秘的魔幻世界!我拿出相机想记录这景象,但根本无能为力。我们的相机无法收进这样的场景;黑下来的天空也无法拍下这场景。只好带着遗憾 浑浑浊浊地拍了一张。心中寄希望返回时再好好看个究竟。 也许是上天要让这份神秘永远留在我心中,回来时,从昭觉出发到雷波已又是傍晚。我心里祈求着但愿经过那段路时天不要黑尽。因为去时,走后段路天已黑尽,除了跑在前面的车 灯外,其余什么都再没看见。不想回来又是这样。 (这是我们从昭觉返回雷波时天还没完全黑尽时拍的路边地貌。我们看到的一线天峡谷时,光线已暗得无法拍照) 天又无情地黑了下来。不过我刻意看了下,那段精彩的峡谷是在马洛乡朝雷波去的路段。而且,比从雷波到昭觉时看到的那一段还要独特。路旁笔直的崖壁在暮色中更不可思议。后来我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希望得到解答。结果一无所获。只看到一 (这是网上下载的汶水路照片。我们也经过了汶水地段,只是不知道经过这里没有。我们行走的峡谷岩壁很多地方就是这样笔直。) 张汶水路的照片资料和那段路的景致有点相似。 一路走来,看到这些高山峡谷,心中不仅无限感慨。这些让我望而生畏威严的大山哦,那就是彝族人繁衍生息的地方。我从心底深深地佩服这些在高山上繁衍生息的彝人。我不懂历史,但我尊重现实。我想这些彝人选择在这高险偏远的山上生活一定有缘由。不管这个缘由是什么,但我敬重他们勇敢地选择了艰苦。在这无尽的艰苦中,他们没有被苦难折服。他们和大山相依相伴坚韧地繁衍生息了下来。 他们活得艰苦简单,却充实尊严。 他们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音乐; 有自己的服饰; (这是早晨7点过在昭觉文化广场边看跳早操的彝族阿米子。我本想把照片寄给她们,但她们不懂汉语,根本无法交流,最后只好笑笑道别。) 有自己的建筑风格;有自己的饮食文化; (这是昭觉街边三五成群喝大碗酒的彝族同胞。是荞酒,一元钱一碗。) 有自己的鲜明个性;甚至有自己的传统医药…… (我走在昭觉的街上,突然看见迎面走来一位身高近一米八,额前有一小片“瓦盖头”发饰,身披擦尔瓦,身板挺直,气宇宣昂,目光睿智,行如风,像武侠一样的彝族同胞向我走来。好独特的气质,我一下愣住了。不过我马上反应过来赶快去拍照。于是,赶紧手忙脚乱地掏出傻瓜相机,装着不在意的样子疾跑着倒回去,赶在他的前面抓拍了两张。由于怕再次和他错过,动作慌乱,图片有点虚。他身上捆绑的绳索你可不要认为他是被五花大绑了。这是那一带的彝族同胞总结出来的背东西爬坡下坎最好运输方式) 他们以最少的索取过着最坚韧饱满地生活。我从心底里由衷的敬重他们。和他们比起来,突然间觉得自己好迷茫。想想自己似乎什么都不曾有过,更不用说坚持。我不由得记起一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我们有过什么?! 过去认为彝族粗野落后。在小凉山的高山峡谷中穿行一次你就会改变你的看法。粗野,儒雅,不是文不文明的判别;纯净心灵,善待生命和自然才是文明的最高境界。原始落后和现代进步也不是科不科学的判别;要不破坏自然,不破坏生态,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那才是科学的发展观。 我们在做什么?! 我敬畏小凉山的高山峡谷;我敬重那高山峡谷中简单而坚韧生存的彝人!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85289d01000box38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