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泸沽湖 |
[游记]泸沽湖 |
2007-11-30 tmxk.com |
八、下雨了…(10月4日,嘎洛牧场,雨夜…散落的帐篷) 昨晚的乌云暗示了今天的雨。半夜听着滴滴嗒嗒的雨声爬出帐篷把扔在帐外的背包抱到檐棚下遮雨。高原的雨夜凄冷中带着神秘,抬头看看暗墨的天,他低压压地阴沉着。 今天我们要从2000多米的白水河边向4800米的计划制高点攀升,这将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也是我们此行最痛苦、最有挑战性的一部分。由于旅途过长,不能在一天内完成,而最后的一千米又是难中的焦点,向导计划我们今天尽量赶到海拔4000米的嘎洛牧场,休整后迎接最后一天的行程。 雨中的山路泥泞湿滑,弥漫山间的雾气封闭了视野,看不到山顶。由于了解了需要爬升的高度和艰难,一开始直上400多米却也没有觉得辛苦。很快上到了嘎洛村,路边农家停住了我们前行的脚步,同学们眼睛发亮,等待我们的可是又一餐简单却美味的农家饭?还有焦香的玉米、绵甜的桃子以及脆香的核桃?小小失望,没有想象的核桃和桃子,只有青菜和酥油茶,还有摆放在窗台上就快干瘪的青苹果被分抢入肚,我可怜又可爱的兄弟姐妹。 海拔的提升、雾霭的聚集使下午的路比前半段艰难了很多,已经被我们视为海拔表的耸肩又开始出现高原反应,肺部疼痛,闷声地咳喘,举步维艰,甚至比前两天在4000多米高处的情况还要严重很多。我们纷纷建议耸肩骑马上山,以减低他的运动强度而减少对氧气的消耗。向导老杨和马夫也感到十分担心,询问着耸肩的感觉。公谨作为带队出行的头驴,出于安全谨慎的考虑提出要耸肩回撤的建议。这时候回撤,无奈中透着惋惜,我们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耸肩身上,既担心又希望他能在不损害身体的情况下完成旅途。最后耸肩根据向导的建议和自身的情况选择了骑马上山,看着他在马背上状态逐渐好转,由衷地高兴。祗是马的上山速度快很多,我们不一会儿就被马队甩在了后面,看不到耸肩恢复活力后调皮的笑容了。 接近傍晚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雨,空气更潮湿了,道路也越来越泥泞,登山鞋被泥浆包围着,厚重了很多。人在雨雾里穿行,不敢大口地呼吸,却也不敢怠慢了脚步,因为老杨说今天的这片山生长着一种毒草,散发瘴气。黄昏时分,我们终于到了4000多米的嘎洛牧场,马夫忙着搭雨棚、生火(这样的天气,这样的雨,这样透湿的树枝,马夫还是很快生起了火,山民对环境的适应和征服让我们不得不由衷地赞叹)、煮饭;我们就快速地搭帐篷、安排行李。说着今晚是此行露营的最后一晚,当然也是和马夫共处的最后一晚,惜别的情绪淡淡地随着雨雾弥漫。 九、我在风雪里迎接阳光 嘎洛牧场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湿冷的睡袋和寒气凝结的水珠也折磨了我们一夜,虽然这样,当帐篷外渐渐亮起来,我还是舍不得把蜷缩的身体从睡袋里抽出来。 上山的路比我想象的还要艰难。一路猛烈的风雨敲打着密实的雨衣仍然让我感到冰冷刺骨。随着海拔的升高,雨变成了雨夹雪,最后变成雪,伴着呼啸的风,摔打在脸上,针扎似的痛。脚下的鞋子已抵挡不住连日的泥泞和雨雪,不知何时变得浸湿,让我就算在行进中我也感觉到了双脚的冰冻,踩在打滑的路面上失去了准度。 不知道翻越了多少似是而非的垭口,感觉就是每上到一个垭口,刚刚以为终于到了,想歇下来松口气的时候,恍见前面的同学又奔波在向上的山路上,蔓延的山路啊,何处是你的尽头? 终于,终于,同学们传递着同样的讯息,上到那个点就是4800多米的夏朗多吉垭口了,虽然胜利在望,看看蹒跚在山路各处的兄弟姐妹,那临渊一跃的冲刺终被攀爬的极限折磨得失去了雏形,垭口的风,更大了… 遗憾的夏朗多吉垭口,当所有人翻越了这一点的时候,限于气候和垭口瘴气的恶劣,我们终没能留下一张记录式的合影,不敢在垭口停留,匆匆移步下山。 也许是成功翻越夏朗多吉垭口的喜悦和兴奋,也许是呼啸风雪的威迫,这段下山的路,我走得酣畅淋漓。因为知道自己下山的速度一向很慢,为了体验并学习猛驴的下山技巧,我紧跟三笑,寸步不离,因为我知道,只要让我自己找下山的踩点,我就一定会迈着谨慎的小步,很快被甩在队伍最后。就这样,向导、三笑、我三人一行,飞速地走在下山往亚丁的山路上。 或许是下山的速度太快,而且下山的路不但方向怪异而且线条很不明显,当我们来到山间一所小木屋的时候,决定停下来等齐所有的人再出发。陆续赶来的同学和马夫到小木屋烤火休息了,我就漫步在下着小雨的山路上欣赏周围的景色,这一路的狂奔,我想我错过了应该看到的山川、绿草和远处高耸的雪山,趁这个时候补上一课。这一等就等了好久,我看着风雨越来越小,天空越来越亮,居然远远的,一束阳光挤出云层、穿过雨雾,照射在我的脸和身上,蓝色雨衣上来不及蒸发的水珠就在这束阳光里幻化出七彩,闪着跳跃的光芒。天晴了,是啊,阳光总在风雨后,也只有经历了风雨我们才能见到绚丽的彩虹。 回到小木屋,才知道这么长时间的等待是因为走在最后的木头和May迷路了,对讲机也失去了联络。全体同学马上担心起来,公谨、向导和马夫纷纷要原路返回去寻找,最后因为马夫路熟又体力尚好决定由他来完成这个任务。过了不久,听到木屋外木头说话的声音,一颗颗不安的心放了下来。 下午五点多钟,全队人马终于下到了亚丁景区门口。相伴8天的马夫就要牵着他们劳累的马匹原路折返,望着纯朴、勤劳、善良的他们,心底泛起的是真诚的感谢。
|
转自:http://www.tmxk.com/cgi-bin/forum/threaded_show.cgi?tid=7518&pid=60945&age=0&bpg=12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