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净月开发区让生态长春"肺叶 "更鲜活 |
[游记]净月开发区让生态长春"肺叶 "更鲜活 |
2008-05-22 sina.com.cn |
近年来,长春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果显著,先后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层次。这其中,有“春城明珠”美誉的净月潭居功至伟。如果说绿色是城市的生命,那么净月潭就是城市的“肺叶”。为让这个“肺叶”更大、更鲜活,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正在将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推向高潮。 大手笔打造生态净月 净月潭独特的生态环境是经过70年的建设和保护形成的,这片罕见的城市森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000万公斤,为长春市提供5880吨纯净的氧气,每年可吸尘埃3.6亿公斤,放出杀菌素18000公斤,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障农牧业生产、保存物种基因、减缓乃至遏制城市环境恶化趋势的作用,是城市中的生态宝藏,被有关专家称为城市的“肺叶”和“绿核”。长春净月潭是具有独特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几年来,经过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和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先后被批准为吉林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生态示范区,对于维系长春市的生态体系和改善空气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长春市乃至吉林省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但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风景区内人口过多、林地面积减少、水体污染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治理。同时,由于林区生产、生活用火的增加,潜在火险隐患越来越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国家退耕还林的有关要求和吉林省生态建设规划,市政府决定自2003年起至2010年,用8年时间,在净月潭实施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这项巨大工程令人振奋。昨日,净月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管树森向记者描绘了该工程的宏伟蓝图。他说,“十一五”期间,在建设生态方面,净月开发区准备投入18亿元,用8年时间将景区内的60个企事业单位和1.6万人口迁出,退耕还林35平方公里,林相改造49平方公里,进而使风景区森林覆盖率由50.5%上升到91.6%。退耕还林区域范围包括净月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96.38平方公里范围内以及景区外东升、丰产两个村。除了退耕还林和林相改造外,这项生态工程中还包括了废弃矿山复绿1.6平方公里。净月潭水库清淤、大坝除险加固等5条水系治理两项内容。 生态环境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据管树森主任介绍,净月开发区的未来发展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打造成一个集生态涵养、文化休闲、高尚宜居、高端产业于一体的生态型现代新城。本着“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净月生态型现代新城由“三区”构成,即总面积为112平方公里的净月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届时将成为水域宽广、动植物多样、风景优美的自然生态区;新立城水库水源涵养区——届时将成为极具欧陆风情的长春民俗旅游度假区;净月潭新城建设区——其总体形象为“城在森林中、路在绿带中、房在花园中、人在美景中。”而目前净月开发区所实施的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正是构筑这些宏伟蓝图的基石。 大气魄实施生态工程 今年是净月开发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全面实施的关键年。据了解,今年净月开发区将投资2.7亿元,先后完成净月潭景区二环路内7个村庄的505户居民和5户企事业单位的拆迁,退耕还林5平方公里;营造红叶、白桦、杏花林等景观林建设1平方公里;完成工程造林、种苗基地建设、湿地建设等3平方公里;鼓励引导农民自愿还林1平方公里;完成小河沿子河上游一期治理、净月潭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等水系治理开始建设。生态工程建设的每一项具体内容都将使净月开发区“旧貌换新颜”,比如林相改造就是一项“增绿、增色”的色彩工程。长春净月潭实验林场的林业工程师张宪红告诉记者说:“过去净月潭的林木品种单一,景区内的植物景色单调,对生态旅游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从今年开始,净月开发区实施林相改造后将使净月潭区域更具地带森林特征,为生态旅游提供良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改善森林景观,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环境,使森林的多功能性得到更好地发挥。”另据了解,今年净月开发区还将尝试着把日本的樱树、常见的桃树、枫树等景观林移至净月潭,逐步实现一沟一品、一沟一色、一沟一景,届时人们在多彩的净月潭将看到诸如“樱花沟”、“桃花谷”、“红叶林”等赏心悦目的景观。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a7aab501008cgu.html23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