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4乐山大佛游记 |
[游记]4乐山大佛游记 |
2008-01-26 cersp.com |
4 乐山大佛游记 早从电影里知道四川省的乐山市有个大佛,可是因为我是个无神论者,不明白当年这尊大佛的作用,更不知道它的艺术价值,所以在我的脑海中,对这个闻名遐迩的大佛也仅仅是有个印象而已。 现在,组织者说要去瞻仰这尊佛像,我也只好随大流去了——心想到了那里,我要是不想看,就找个地方坐等同行,不就行了?于是随车前往。 大佛位于成都市南边一百六十公里处的乐山市,准确些说,是乐山城东凌云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之处。 驱车到此,但见一端坐且高大的佛雕,慈祥地面对着你。问了游园处的人员,说大佛所在的山,叫凌云山栖鸯峰;大佛正是凿在该山断崖间,所以乐山大佛又叫“凌云大佛”。 真没想到,瞻仰大佛,却是一场惊心动魄。 我等从大佛右手边的扶梯下去。这扶梯,是沿着绝壁建造“之”字形的阶梯下去的。阶梯从七八十米的高处开始下去,下面就是深渊,人刚站在扶梯口,首先的感觉就是眩晕,一看脚底下流动的江水,顿觉眼花,脊椎骨一下子就凉了起来——可是要想倒退,已经来不及:后边的游客已经排着长队往前挤了过来,他们正等着挨个下去呢。 于是只好硬着头皮跟着人往下走。 阶梯的宽度大约在七十厘米。正踌躇着往下挪动脚步的时候,忽见有人硬是从下边往上挤。这样,往下走的人就硬被挤到阶梯的右边。等到上来的人与我擦身而过时,我这九十公斤重的粗大身体,就只能大半个身子悬空在铁梯外边了。可以说,到此地旅游的人,没有比我更大块头了。没办法,只好紧紧抓着扶手,半弓着腰,曲着腿,一级一级往下挪动着脚步。忽然觉得自己这样下去怪熊的,下意识望了望前边的人,才发现他们也如此颤抖着腿在行走。偶尔移开视线望望江面,马上目眩心跳。我知道,在此一有闪失,跌下去,没命是不用说的,只怕还不能得到全尸,而一旦沉入江底,怕是连尸体都没了呢。接着往下想,就觉得古人为什么要在这么险要的地方凿大佛呢?那么多人近百年在这样险要的地方,不是连魂魄都给吓没了吗? 再往下走,我突然感觉我走的铁梯微微在摇晃,细看看去,发现原来这铁梯非常破旧,要承载这么多人,似乎已是不堪:铁梯抖动着,人颤动着;而我更怕扶手因为我的紧抓和外扯而突然散架。这一想,心里更慌乱起来,连想都不敢想——只好把小命托付给大佛,一切由他老人家安排了。 好在我佛慈悲,保佑敢于下阶梯瞻仰其尊容的信男信女。据说,从造此扶梯至今,尚没有出事过。然而我总会在“之”字形拐弯的地方,见到脸吓成死灰色的男女,或步履惟艰,踟躇不前;或紧贴石壁动也不动,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了。是的,他们进退两难,让人为他们担心,不知最后他们将如何了结这段不幸的尘缘。 我终于颤抖着来到了大佛的脚边。心里怪怪的:不知是因为庆幸,还是因为后怕。下意识地摸摸内衣,都湿透了——我知道它绝不是下铁梯走路的热汗,而是被惊吓的冷汗使然。这时,我忽然产生一种忧虑:等会还要从这里上去,该怎么办?正忧虑之时,听旁边有人在询问知情人返回有否另路。我赶紧凑过去,听知情人说,在大佛的左脚前有一个洞,顺着洞前行,可以出去,只不过要多走几里路程。几里?哪怕是几十里,我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它。这时,同行的福建沙埕中学校长来到我身边,脸色苍白,手捂着胸口惊魂未定地说,刺激是刺激,可是心脏实在是受不了。还说,这种地方,绝不能叫老婆孩子来;自己也不会来第二次了。我当即表示赞同。 惊魂略定,我开始瞻仰大佛。 大佛竟高达七十二米,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坐佛。大佛凿于唐代,据说乐山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九十年始成,工程浩大,气魄雄伟,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最初动议造佛的是凌云寺的海通和尚,最后完成的是唐德宗时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大佛上有十三层重楼,名大佛阁。宋代改名为“天宁阁”。大佛的头顶与山齐,脚踏大江。头高约十五米,椭圆形的头宽约十米,两只眼睛长各三米余,厚重的耳朵长约七米,肩宽可达二十多米。大佛平静而慈祥,略带微笑地坐着,双手平放在大腿上。这样的大佛,头部身材、四肢的比例都适当。由此可见凿佛者的非凡艺术才能。 大佛右侧有凌云岸九曲栈道,沿崖迁回而下,可达江上。俗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佛像远跳峨眉,近瞰乐山,历千年风霜,仍安坐滔滔江水之畔,令人赞叹不已。 作为“读书人”,我当然不满足于仅仅对大佛的形象了解。我同时还想知道为什么要花什么长的时间、在这么险要的地方、花费巨大的资财,来建造这样的大佛? 我以为这和佛教的传播有极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佛教本来也是属于舶来品,自从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到了唐朝,已经经历了四百余年。要使佛教更加深入人心,除了通过统治者的官方宣传力量以外,另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争取民众的支持,而乐山地区,人口众多,在这样的地方争取民心,可谓事半功倍。 其二,要争取民心,莫过于解决民众最切心的问题。我想,在三江水汇集的地方,还有什么比水患更令民众害怕、焦虑的事情呢? 其三,在这三江水汇集的地方凿佛像,更正确些说,凿巨大的佛像,让处于水患之中的百姓,尤其是航行于三江中的船夫及乘客,最大可能地望见大佛的尊容,其所起的巨大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我又想,为什么这里凿成的佛像,不是乐呵呵的弥勒笑佛,而是一脸庄重而又安祥的慈佛呢? 我想,这个问题是容易找到答案的。设身处地为患难之中的民众着想,他们身处绝境,最需要的是欢乐,还是平安?答案是无庸赘述的。假设你身处这样的逆境中,于绝望无助之际,远远望见端庄安详、镇定自若的大佛,怎不马上心绪平稳,并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集中精力,以最大的毅力去战胜恶水急浪险滩激流!千百年来,无数陷于绝境的艄公,因此避免了无数次灾难,从而又使无数生命免于罹难。想到这,不免对大佛更加地崇敬,对凿此大佛的僧人无限感激。 大佛呀大佛,在你安详镇定的神态的帮助下,人们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也必将感受到你佛力的巨大,必将确信于佛法的无边,也必将乐意于大佛你的感召!而当为万民解难的大佛成了患难者的救命恩人,他们也必定一传十,十传百地担当起了佛教的义务宣传员。这样,佛教何愁不会得到民众的认可,何愁不会在民众中最大可能地传播! 由此,我觉得一切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者,应该从乐山大佛的建造中得到启迪。
|
转自:http://blog.cersp.com/userlog18/45968/archives/2006/149491.shtml4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