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八时,乘车从成都饭店出发,经过几个县,到乐山市。十二点半,车抵乌龙山,由山下登坡阶上山,到乌龙寺。礼佛,吃饭,行李放置宿舍,觉得曲径通幽,非常清雅。 隔溪即是凌云山大佛寺。由省宗教局孝恒同志陪同,湾头汉崖墓博物馆黄馆长为向导。参观汉崖墓时,黄馆长说:“根据江苏连云港孔望山东省和四川乐山市凌云山的汉崖墓遗迹看来,证明在汉明帝以前,佛教已从南传或北传入中国了。”未几,黄馆长怀余同志分两路,带领我团朝礼大佛:一路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走栈道朝礼;一路即从山上转弯至山腰朝礼,比较安全。我随黄馆长从山上转至山坡,迎佛面朝礼。看到佛头平山头,佛脚齐山脚,高71米。黄说:民间传说“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使我联想到宋代苏东坡诗句:“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很有深长意味,耐人寻思。黄馆长又邀我在大佛寺内参观,书写两幅字留给大佛寺和博物馆。一题:“山是一尊佛,佛如一座山。看来唯一法,无二亦无三。”一题:“嘉赠遍能法师”。又写一首:“凌云大佛坐山边,气势如如不记年。万物静观皆自得,水流江海树参天。” 1985-5-16日 周四 晴 上午随团乘车从乌龙山出发,约一个多小时到峨眉山。山下第一座大庙即报国寺,圣湘(八十三)、传华(八十八)出门迎接,钟鼓齐鸣。我们到弥勒、大雄、七佛、普贤四殿礼佛参观。听客堂介绍:相传寺为东晋永平年间创建,明万历间最为兴盛,清康熙重修,光绪年间重建前二殿,民国年间重建二殿,后殿一级高一级。此山始名大光明山,北宋改名峨眉,山势雄、秀、奇、险、幽。此寺古名汇宗堂,曾为道士所居,清康熙赐额“报国”意谓“报国土恩”也。  茗山法师率江苏省佛教代表团, 前排左起:李安,明学法师(灵岩山寺方丈),XXX,茗山法师,宽明法师,XXX,XXX,XXX; 后排左起:余孝恒、XXX、刘学文居士(后排左3)、XXX、永寿法师(后排左5),XXX,XXX; 『其他人物,我不认识,请您赐教于我』 地点:万年寺·峨眉山·乐山市 时间:1985-5-16 午后随团往万年寺。该寺创于东晋,唐称白水寺,北宋改名普贤寺,明万历时慈圣太后改名万年寺,清乾隆重修。1936年曾传大戒,办佛学院。解放后,僧众生产、学习、修持相结合,1979年由旅游部门管理,今年一月才学落实宗教政策。现有寺僧十三人,经营门票、茶水、饭菜等,为游客服务。晚住万年寺。 1985-5-17日 周五 晴 早晨,万年寺当家宽明大师邀我写了两副对联:其一为:“白水澄明月;青莲喻法华。”其二为:“一轮水月参禅趣;万古名山现佛光。”又赠刘学文居士一联:“学问深时平意气;文章妙处贵心灵。”『雷康注:嵌进了刘“学文”』又成诗一首:“峨眉天下秀,白水万年清。敬礼普贤殿,静闻菩萨声。”(因我礼普贤铜像时,默请普贤开示。修行之法,菩萨答曰:“清净三业。”) 早食时,宽明当家又赠送每人一瓶茶叶。这也是普贤菩萨现身说法,教我们“广修供养”。 上午,经白龙洞,过清音阁,一路溪声山色,感诗一首:“白水冲顽石,深林育大材。溪声常说法,山色似莲台。” 从清音阁赴大坪(洪椿坪),栈道曲曲弯弯,山坡石磴很徒很险,请人背上去,在人背上去,在人背上去,在人背上得诗一首:“两山交错疑无路,栈道桥边一线天。石磴陡坡千万级,肩舆背上大坪巅。” 下山看一路溪水清流湍,映带左右,大有兰亭春游之感。顺至伏虎寺(爱道堂所在地),气魄也不小,唯佛像雕塑艺术较差。老尼常清谈,本山有三处尼寺,此处仍属管理局管,因不给生活费,只好自卖门票为生。寺内有铜塔、塔上铸有四千七百尊像(七处九会人数),又在空白处铸有全部《华严经》文,小巧玲珑,不可多见。 晚宿报国寺,多承热情招待。 1985-5-18日 周六 晴 早食后,圣湘老和尚们邀我写字留念:“鸟语溪声宣妙法;晨钟暮鼓醒群迷。” 上午八时出报国寺,离峨眉山,随团乘车到眉县,参观三苏祠(苏洵、苏轼、苏辙)。大门口有一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很工稳,恰到好处。又见苏轼一首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橘绿时。”由此联想到李白、杜甫、陆游等大诗家,大都到过四川,真可谓“蜀中多才子”。祠内殿堂古朴,亭榭幽雅,修竹耸翠,古木参天。 眉县统战部在招待所招待午餐。午后,抵成教,参观杜甫草堂。杜工部到处有诗,或写景、或记事、或杼情、或讽世、或志感,随手拈来,俱成妙句。 晚宿成都饭店,无浴池,沐身洗足而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