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游记 发稿小记:这是32年前所写,当时,30岁,所记见闻,虽已成历史,但毕竟是当时游峨眉山的实况。后来还上过几次,都未再成文。春节期间翻出,觉还有存在价值,输入电脑。因颇长,故分段上网。 1、报国寺与清音阁 一九七五年八月二日下午,我和吴永初、建华、明华姊妹四人,从马踏出发,去爬峨眉山。 下午四时到峨眉县城,见街道宽阔、铺面鳞次栉比、吃食品种繁多、游人往来不断、气候比井研凉爽,大家都眉开眼笑,逛了一阵街,晚上看了电影《草原儿女》,夜宿工农兵旅馆。 八月三日晨八时坐到九贸的汽车到了天下名山牌坊处。虽有车直开报国寺,却要十点才发车,我们不愿为一公里路等两小时,于是步行而去。 “天下名山”四字是郭沫若手书,横塑于牌坊之上,字比斗大,雅秀雄劲。我们沿着牌坊下的公路走,丛峰峻岭,横亘眼前。路两旁树甚高大,路左有小亭正在整修。一里左右的路中有一座牌坊,上书“雄秀西南”四个大字,更觉苍劲有力。 报国寺,殿阁巍峨,金字焕然,古树浓密,阶梯宽阔。“报国寺”三字,高与人齐,灿烂辉煌。进门处立有峨眉山全景图,高可二米许,道路岭壑,历历能辨;庙宇亭阁,了了可数。我们办好游山介绍信,浏览了一番殿阁佛像、花草树木,便向清音阁进发。 开头的路,比较平坦,太阳照得坡上玉米油绿、田中稻秧碧青。后沿一渠道走,山渐深,树渐高,只闻千枝万叶群蝉争鸣,高岭深壑共发清音,有暗河从公路缝隙中涌出,奔腾咆哮,声震远谷。数遇游山归来的人,多拄棍徐行,提包慢走,都显得疲惫不堪又兴奋不已。离沟登山路,天时阴时晴,汗时出时干。上有峭壁,高十余丈,飞瀑直下,声如牛吼,忽起小风,吹水成雾,当头洒来,迷迷蒙蒙,清爽无比。 清音阁正在补建,庙宇壮观,树木葱郁。立于双飞桥上,看黑白二水洗牛心。二水汇流,一如白雪滚来,一如绿玉泻下,奔湍争驰,直扑向一心脏形巨石,激起浪花千叠。涛如银滚,潭似玉旋,跃腾咆哮,声振霄汉。惊风拂面,疑似清秋。若非前路正长,真可乐而忘走。闻游客讲,这青白二河,就是白娘子和青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