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峨眉山旅游指南 |
[游记]峨眉山旅游指南 |
2008-05-22 sina.com.cn |
峨眉山僧徒多是临济宗门人,曹洞宗次之。据《五灯会元》等书记载:唐文宗(公元827~840年在位)年间来峨眉山的昌福禅师(眉州人)、黄檗老人(福建人)、灵龛和尚(成都人)、黑水和尚(峨眉人),为峨眉山最早南岳临济宗门人。唐僖宗(公元874~888年在位)年间来的西禅和尚(嘉州人)、白水和尚(嘉州人)、澄照禅师(川西青城人)、布水岩和尚(益州人)、东汀和尚(嘉州人),则是青源系曹洞宗最早门人。他们来峨眉山后,修建寺庙,招收门人,代传相续,延流至今。 惜因史料奇缺,对禅灯流衍之具体史实,已难尽悉。现仅从“黑水祖堂”和“昌文修谱”的有关记载中略知其发展梗概。据《峨眉山志》载:“黑水寺,在对月峰,创自晋魏肇公(384~414)。唐僖宗问,高僧慧通住锡,道闻朝廷,敕建永明华藏寺(即黑水寺),弘建普贤(即万年寺)、延福(即牛心寺)、中峰、华严四刹。继席祖庭,位列传灯,承憬、义钦、黑水、昙振、洞溪、广悟。前后七代,悉宗风大振。故古今称‘峨眉祖堂’、‘水洞溪’,俱以山彰名也。” 又刘君泽《峨眉伽蓝记》中记:华严顶,雍正己酉(1729年)通融(慧先)老人所开建。卧云庵,见无禅师传临济三十四世,其数传之法嗣有昌文真秀者,具戒于峨眉灵觉堂,乾嘉之际监寺事,嘉庆甲戍(公元1814年)始修见无禅师以下谱系,令其徒孙能环,遍历四川二十多县,并及江苏、云南、贵州等省。普访稽考,迄至道光了未(公元1847年)谱成,分写十八部分存本山永庆寺、华严顶及省内有关各寺庙。可惜该谱今已无从查得。 临济宗僧谱(字辈):智慧清静,道德圆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心源广续,本觉昌隆。能仁圣果,常演宽宏。惟传法印,正悟会融。坚持戒定,永继祖宗。 曹洞宗僧谱:广崇妙善,宏胜禧(后改为永)昌。继祖续宗,慧正维方。圆明净智,德行福祥;澄清觉海,了悟真常。 沩仰宗僧谱:慧维妙真恒,心空悟上乘。续宗宏法远,万古耀莲灯。 此外,在金顶铜殿铜碑上铸有“峨眉山铜殿法派:普行澄清海,智镜常照明。闻思修心德,觉遍性圆融。” 1984年在洪椿坪出土的清人冯庆樾撰的《双百字联》石碑上刻有千佛禅林之号派“德先字正恒,定静精华灿。大海清奚纯,中诚观守善。金经广照深,法融涵空鉴。福缘满行成,西来昭普愿。”这些可能都是临济宗某岔宗的僧谱。 1990年3月《峨眉山佛教专辑峨眉文史第六辑》记载有峨眉山寺庙宗教体系,截至公元1949年止(列为一行一组者较为亲近)。 临济正宗: 伏虎寺、龙凤庵、天台庵、无量殿、华严寺、慧灯寺、卧云庵; 大乘寺、白云寺、菩提庵; 报国寺、祖殿、太子坪、七天桥; 锡瓦殿、万佛顶、明月庵、天门石、观音阁、园觉寺; 千佛顶、圆通寺; 华严顶、遇仙寺、永庆寺、接引殿、祖师殿、沉香塔、普贤塔(和尚塔); 净土寺(大坪)、雷音寺、善觉寺、龙升岗。 临济岔派: 洪椿坪、仙峰寺、清音阁、广福寺、牛心寺、会福寺、保宁寺(含仙峰庄); 华藏寺、万行庄、冰雪庵、佛顶庵; 中峰寺、纯阳殿、西坡寺、莲花石、观音寺; 大峨寺、神水阁、雷洞坪、新开寺、新殿、息心所、回龙寺、桂香阁、高觉庵。 曹洞正宗: 上白龙洞(含下白龙洞)、极乐寺、大佛殿、毗卢殿(未改为什方丛林前)。 曹洞岔派: 砖殿、洗象池、初殿(含兴圣寺)、长老坪(含长寿寺)、圣积寺、蒲公庵、金龙寺; 慈圣庵、上中下三个海会寺、子龙庙、观音阁、观音寺。七庙当时无人住持,甚至无僧众长住。 观心坡不明宗派,传为明代传入的沩仰宗寺庙。 峨眉山寺庙在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前全属子孙庙。是年全山佛教界协议,以万年寺之毗卢殿、峨眉东郊的大佛殿建立什方丛林,是为峨眉山什方丛林之始。民国8年(1919年),大佛殿方丈仁玉和尚,聚憎众300余人传戒授法。民国25年(1936年),大通禅师于毗卢殿传戒授法,受戒者计260余众。 佛教在峨眉山 佛教是公元前六世纪至五世纪之间,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国净饭王的太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其基本教义是“四谛”、“十二因缘”、“五蕴”。主张“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和“三世说”。西汉时传入我国,魏晋时才渐次传入民间。 峨眉山历史文化久远。魏晋时佛教传入,改观为寺,成为佛教的普贤道场。唐宋以后,佛教兴旺、寺庙增多、规模逐渐扩大,明清鼎盛时期,全山上下先后有大小寺庙170余座,峰峰有寺、岗岗有庵。解放初期,全山寺庙仅存43座。1982年中发19号文件下发后,认真落实宗教政策,寺庙得到逐渐恢复和发展,现有寺庙26座,其中:被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全国重点寺庙的有5座,即报国寺、万年寺、华藏寺、洗象池、洪椿坪寺庙。列为乐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伏虎寺等到12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不断贯彻落实,全山僧尼和广大信教群众,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出家僧尼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峨眉山佛教徒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他们遵照佛教仪规,僧人坚持朝暮课诵,佛节佛事活动。早课于每日凌晨五至七时举行,课诵内容不分单日双日,以事务繁简有所变通。晚课于每晚餐后举行,晚课分全堂、半堂、皈依三种仪式。主要寺庙并接办应缘佛事,即应信众的要求在寺庙内为群众举办念普佛、放焰口供天等佛事活动。各个时期还根据不同需要,举办各种法会。一般是由德高望重的法师约集附近寺庙僧人联合举办。为使峨眉山慧灯传续,后继有人,1980年以后,峨眉山佛教协会逐步接收了一些自愿来峨眉山出家的青年男女。目前,全山共有僧众260人,其中,男僧142人,女尼71人,考察生37人(女6人),讨单10人。市境内佛教信众近2万人。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f9bbc010007za.html2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