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麻浩崖墓及乌尤寺游记

[游记]麻浩崖墓及乌尤寺游记

2007-10-10    sina.com.cn

乐山大佛景区的游记还没有写完,我就消失了。 昨天下午5点半到广州白云机场,我,又回来了。

打开博客,觉得自己还是不能半途而废,还是应该忠于自己的感受,并把它记录下来,所以继续8月初四川之行的游记吧。

在到达乐山大佛的脚下后,拍照。随着人流从大佛右侧隧道一样的继续爬上山。由于这一路走的太急或是之前几个小时太多的人在喧哗。上了山,虽然还是在凌云山,已是正午,但是感觉整个人都轻快安静了很多。

凌云山后山,很清幽。我喜欢这样的地方。很多游客一般比较赶时间,看完大佛就匆匆走了。

这里叫做“碑林”,名字很雅致,但其实是吃饭的地方,很少人,在门口石台上歇了一会,继续向前走,去寻找麻浩崖墓及乌尤寺。一路上遇到山里的山民,上前打听到乌尤寺还有一个多小时路程,反正来啦就一定要去看看,出来玩从来不跟团就是讨厌一个景一个景的被摧着,赶集似的不自由。

在去往乌尤寺的山路上有很多当地的山民在吆喝着卖东西,并且拉游客去他们的家里吃饭,一个山民大伯拉我们去吃当地的豆花饭,我们肚子有一点点饿了,看起来大伯也是一脸诚恳,反正也是顺路,就没有忍心拒绝他,跟着走。来到他所说的渔村,这里虽然叫做渔村,当时已经完全商业化了,一个横匾上写着烫金的“渔村"
两个字。一条十几米长的仿古商业小街,两边卖小工艺品及一家家的家庭作坊式的小食店。我们走进了这位大伯家,穿过厨房等,来到一个靠着江的小院子,院子里放满座椅。这里环境倒是自然,舒服。

院子的一角,下面就是三江的江水,听大伯说,山民虽然靠旅游做生意,但是打鱼仍然是他们的谋生的方式。

旁边食店院子的两个老外带着一个中国姑娘,老是用眼睛望我们这里瞄,本小姐就对他们不客气啦,拍照留念。

原来豆花饭就一种很简单的食物,一碗豆花,一分米饭,就着吃。我尝了一下,豆花做的是又辣又咸,故很容易下饭。这也是它之所以很流传的原因吧。很后悔当时只顾着惊奇和吃了还有拍老外,没有拍豆花照。

吃完饭,继续赶路,终于来到了麻浩崖墓博物馆了。

先介绍一下它的地理位置,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

为什么叫做麻浩崖墓呢?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古代流行于四川乐山的凿山为墓的墓葬形式。

一进博物馆大门就看见的画像石棺,图像雕刻精美。

崖洞墓穴展厅,往里面走黑漆漆,阴深深的,怪吓人的,我壮着胆子,隔着崖洞的围栏,拍的墓室照片。打了闪光灯,照出来的效果亮了很多。

墓中保存着许多汉代建筑、车马伎乐、鸟兽虫鱼图形,还有不少历史题材的神话故事,以及画像石棺、书法题刻等。

出了博物馆,继续走,过了一铁索桥,来到了乌尤山脚下。

介绍一下乌尤山的来历给大家:乌尤山四面环水,孤蜂兀立。当年乌尤山原与大佛所在的凌云山相连,后因李冰治理沫水,开凿江道,引部分江水绕乌尤山而下,使之成为水中孤岛,也称之为“青衣别岛”。现山上有“离堆”石碑,离堆就是离岸的意思。

而乌尤寺坐落在乌尤山顶。乌尤山的得名确是由寺而得,因为寺里供着乌尤神,有了乌尤寺,“离堆”才变成了乌尤山。而乌尤为印度梵语音译,意为“面然”,是观音菩萨化现的忿怒身相。

上了山顶,看到红墙的寺院,映着山上的绿荫,显得竟然是非常的瑰丽。

乌尤寺寺门正中黑漆金色书写“乌尤寺”三个大字,两侧的对联为:寺门高开洞庭野,苍崖半入云涛堆。

山门上还有“青衣别岛”、“慈云”、“法雨”等题字,使气氛顿然庄严、静穆。

山顶花园,登园中八角亭远眺,峨眉苍郁的山峦,岷江滔滔的流水,辽阔的原野,三江环绕的乐山,皆收入眼底,“江山这边独好。”

下面就是大名鼎鼎的乌尤寺的创始人唐代名僧惠净法师的结茅亭了,

照片上拍的就是结茅亭:“唐惠净上人结茅处”。

可惜找了半天就发现只有本小姐坐在上面的照片,照得太丑,但是为了给大家看看这处古迹,只好牺牲一下自己啦!

走过天王殿、大雄宝殿,来到一个在门口看来不起眼的殿,罗汉堂,进门,左侧只见一名僧人,正在专心写书法,见了游人,并不抬头,神情很是悠然自得,有人好奇问:“是否抄佛经?”僧人摇头,继续写。

顿时感觉自己是个俗人。不忍心打扰,轻轻走过。这殿里供奉的是500尊罗汉,逐一去数罗汉,各个神情各异,或古朴雄健或威猛狞怖。

出了门,再回头,却看见左右两面有一联:“地可传经任它尘海飞千劫,我如正果合是云堂第几尊”

恍惚间,很有感触,有种想落泪的感觉。于是拍下了这幅景,想回家后细细的琢磨,但是却没有当时的那份感觉。不管怎样,这句话我很喜欢。

后来去了峨眉山的报国寺等很多名寺,但是乌尤寺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它是如斯的雅致、特别,充满了意蕴和佛意。

文章引用自: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b414e6b01000a4z36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