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九寨沟游记 |
[游记]九寨沟游记 |
2007-07-16 cts2008.com |
4月15日,早上从深圳出发还是春雨绵绵,一下飞机成都却是初沐春风,朵朵白云安逸地悬在天空,据说我们到的前一天也下着小雨。从成都驱车向九寨沟,一路行来却总是在岷江的蜿蜒陪伴下,夹路两旁都是高山绝壁,绵延不绝,令人不禁想起那首曾经全国传唱的《岷江行》:"小路盘盘绕山冈,车儿载我向岷江……",也不知歌词作者是走的哪一条路,抑或是一个胸怀广大、眼界高入云端的人吧,居然将制造"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崇山峻岭称为"山冈"。 说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即使你是在21世纪交通较发达的今天亲历现场,你仍然能很真切地感受到何以古人能发出那样形象生动的感叹。它的难,不仅仅是难在高,还难在峭,难在多,一望无际。一过都江堰沿岷江而上,岸的群山巍峨峻峭,或手牵着手,或肩并着肩沿江纵排,喀斯特地貌赋予这些山脉由一层一层的岩石组成,而几乎每一座山的排列都各不相同,有的一层压一层,有的象是不负重荷似地立起身来前顷着用力一起向前挤,似乎都不甘立于底层样的,看着路旁被巨大的山体挤压成波浪状的一层层基层,想它们千百年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而成就高山的巍峨,初则悚然,既而肃然! 有人说“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我则要说,往九寨沟沿路的山天下峭而险。主要是这里的山几乎没有坡度,山上的树象沿街叫卖的冰糖葫芦似的插在上面,大概只有15度角。沿山修建的盘山公路上时常会出现山体滑坡遗留下的重达几百斤的大石(前一天刚下过雨),向上望去,那一块块裸露突出的岩石随时都有可能砸下来,回过头来向公路外侧俯看,不禁令人对自己走过的路感到侥幸,因为没有坡度,公路下面的路基不是很厚实,随时都有滑坡样的,当然这是杞人忧天,每天不知有多少车进进出出,是经过考验了的。确实,这里已是群山的腹地,但却象城市的建筑工地一样,除了旅游的大巴、自驾的中型车、小轿车外,各种大重型车辆也繁忙地穿梭不停,掀起的尘土有时使能见度几乎为零。 进入阿坝州,即少数民族聚居地,有羌族、回族、藏族等,也有汉族。羌族的村寨大体上都是随山势而建,高低错落,一般都是用薄薄的青麻石片垒得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有的房顶也是用一片片的石片作成,偶尔还可以看到高耸的使人对古时战争产生联想的羌堡,这些看似废物的石片被利用得如此完美,真是令人慨叹,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都是有用之材,人类不应该自高自大,歧视不如己者,更不要自卑!藏族的村寨有依山而建,也有背依青山、面迎绿水而建,藏人的房子多为石木结构,一般为三层,下层为牲畜栖息地,中层为生活区,上层为老人念经和储物用,门面上饰有花鸟马儿的图案,在村寨旁开阔地、临河、临桥、山脚等处都可看见高高挺立的迎风猎猎的经帆,经帆象旗帜一样,不同的是它是窄窄的长长的(上下长)穿在高高的木杆上,其上写满经文。还可见到龙达,是由学生作业本大小的长方型纸被绳子串起来的一串串的拉在各处,色彩缤纷,上面也是写满了经文,据说都是一些祝福、祈祷、保平安的吉祥文字。看着大山怀抱的这些景象,不由人不产生一些神秘、新鲜、怀古之情。 车儿一路行来,一忽儿在山脚、一忽儿在山腰、一忽儿又在云端,一忽儿在这边山上急弛,一忽儿又在对面山上轰鸣,伴着我们的盘山公路,是依依不舍的无处不在的贴山盘旋的羊肠古道,有些目前还在发挥着作用,山寨的人为了劳作、生活,从小就是在这些无遮拦的道上行走,上有落石,下是悬崖或奔腾的江水,随时都是危机四伏,可能正是这样造就了山里人的胆魄吧,目前中国人最缺乏的就是冒险精神,向山里人学习,向山里人致敬。一路行来经过汶川、松潘、毛儿盖、茂县、川主寺,即将进入九寨沟。看了这几个地名,尤其是毛儿盖,太熟悉了……,那曾经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以前教科书上提到过的,松潘大草原曾是朱德总司令万里长征时亲自用脚一步步丈量过的地方。 |
转自:http://www.cts2008.com/Art/2007-3-16/1339310.html23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