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31日至8月5日,因为工作原因我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九寨黄龙六日游,这是一条极为辛苦的旅游线路,自古就有“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此行历尽艰险、尝尽苦辛,然九寨沟之风光的确如诗如画,让人叹为观止! 一、山遥路远 我们是7月31日8:30在昌北机场乘飞机赴成都双流机场,下飞机后乘客车约2小时到达成都白芙蓉宾馆,下午自由活动。8月1日6:30启程赴九寨沟,长达14个小时的盘山公路、海拔3000多米引起的高原反应让我们疲惫不堪!直到晚上10:00才住进九寨渡假村。8月2日依然是6:30启程赴九寨沟,半步行半乘车游完了九寨沟,下午6:00返回九寨渡假村。8月3日乘车赴黄龙,从早上6:30启程直到下午2:00才到黄龙,大半天的盘山公路及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反应让人体力透支。紧接着是完全步行上海拔3500米的黄龙,许多人都无法登上顶峰看五彩池。下黄龙后又是五个小时的车程于晚上近11:00才到达茂县入住。8月4日依然是6:30启程乘车赴成都,途经都江堰,于下午4:00到达成都大酒店。晚上9:30乘成都至东莞东的火车返回九江庐山站,历时23个小时于8月5日晚8:00到达九江庐山站。 二、如画美景 九寨沟的自然风光的确如诗如画,纯自然美景毫无人工雕凿,那宽达220米的诺日朗瀑布,那湛蓝无比的孔雀海,那碧绿的箭竹海,那落差高达21米的珍珠滩瀑布,那五彩缤纷的五彩池,……仔细品味九寨沟的一山一水,足以让人的心灵感受到上天的洗礼,更使之升华到另一境界,都说“水是九寨沟的灵魂”,有“九寨归来不看水”之说,在此我们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是它造就了九寨沟这座人间天堂。 三、藏族习俗 献哈达 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节庆、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音讯往来、送别远行等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优良的、用丝绸做料的哈达。哈达长短不一,长者一二丈,短者三五尺。 敬酒茶 请喝青稞酒,是农区的一项习俗。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西藏几乎男女老少都能喝青稞酒。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人或子女必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是懂得礼遇。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 丧 葬 主要形式有天葬、水葬、土葬、火葬、塔葬等。人死后采取何种丧葬形式主要是根据死者生前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确定的。值得一提的是天葬,天葬行大葬者大都是僧侣或成年俗人,各地都有天葬台,人死后,念经超度后送至天葬台,由天葬专职行葬人员解剖成108块,散上酥油、青稞等吸引老鹰前来琢食,尸体被吃得越干净越好。 婚 俗 一妻多夫是藏族平民百姓中最典型的婚姻形式。若一家有几个兄弟,则只为长兄举行婚礼,婚礼后,主妇在自己成婚的房屋中可轮流与其它几个兄弟发生性关系,生的孩子统一叫长兄为父,叫其它兄弟为叔,兄弟间一般不会发生冲突。 上厕所 在当地,称上厕所为“唱歌”。 藏族又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由于藏族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这就养成了藏族的人大都不上厕所的习惯,而采取在丛林或树阴中就地解决,为了不让人撞见于是一边解决一边唱歌,这就是藏族管上厕所叫“唱歌”的由来。 洗 澡 不知是由于高原地区缺水、寒冷还是纯粹是生活习惯,藏族人据说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时洗一次,结婚时洗一次,死后洗一次。对这一说法我一直挺好奇,这次在九寨沟我问了一位老阿妈这话的真实性。老阿妈很慈爱的看了我一眼,慢慢地对我说:“肉体干不干净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灵魂干不干净。你认为你的肉体干净了吗?你的灵魂呢?”我怔了一下,是呀,我认为我的的肉体是干净的,但我的灵魂呢? -------------------------------------------------------- ※发表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