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川行游记之五松潘县 |
[游记]川行游记之五松潘县 |
2007-12-06 sina.com.cn |
每次出行都会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感动和人生财富,在从成都车行至九寨、黄龙,会途经松潘县。以前在地理课本中都未曾注意到的名字,却真实地踏在我的脚下。 松潘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东接平武县,南依茂县,东南与北川县相邻,西及西南紧靠红原县、黑水县,北与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接壤。全县幅员面积8486平方公里。县城进安镇,海拔2849.5米,距省会成都335公里,九寨黄龙机场距县城仅17公里。主要由藏、羌、回、汉4种民族构成。藏族24038人,占总人口的37.19%;羌族4543人,占总人口的7.03%;回族8398人,占总人口的12.99%;汉族27633人,占总人口的42.75%;蒙古、满、壮、彝等民族29人,占总人口的0.04%。 松潘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地处边陲的军事重镇,是内地与西羌吐蕃茶马互市的集散地,有“高原古城”之称。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在今川主寺镇建立湔氐县,为松潘地区县级建置之始,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松潘地处岷山山脉中段,属青藏高原东缘。地貌东西差异明显,以高山为主;地形起伏显著,相对高差比较大,最低处白羊乡梭子口海拔为1082米,最高处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松潘山势陡峭雄伟,主要有雪宝顶、弓杠岭、哲波卡、桦子岭、金蓬山、垮石岩、红星岩、辣子山等山体。境内有岷江河、涪江河、热务曲、毛尔盖河、白草河及大小支流200余条,大小河流最终汇成了年平均径流总量为40.2亿立方米的岷江和涪江两大水系。 因为是车经松潘,并没有深度游,只是在给刹车片浇水降温和游客唱歌(四川导游管“方便”叫作“唱歌”)之时观赏到上面的景色,故并没有太多的景观和照片。但这确实是个美丽的地方,美到让人惊叹,虽不是特设景点,却要比很多称之为国家级景区的景色都要美丽上不知多少倍。 事情具有多面性,正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家园,但他们却不知外面的世界同样精彩。教育与信仰可以主导人的一生,不知他们的心有多宽,梦想有多大?唯一可以知道的就是他们是快乐的,因为如此这般圣美的水土养育出的人是纯洁而质朴的。 再来说说这辽远的高原上另一必不可缺的生灵--牦牛,素称“高原之车”、”冰河之舟”,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牦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体两侧和胸、腹、尾毛长而密,四肢短而粗健。牦牛生长在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高寒地区,能耐零下30℃至40℃的严寒,而爬上6400米处的冰川则是牦牛爬高的极限。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做运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见牦牛在高原的重要性。 下图中为品种稀罕的白牦牛,一头黑牦牛的价格在1万至1万五之间,而一头白牦牛的价格是黑牦牛的5倍。当然以外表来看,白牦牛确实要比黑牦牛漂亮,所以它们经常被主人牵出去供游客拍照以收取费用。而黑牦牛就没有这么幸运轻闲的活儿了,不用我再说吧,上面已经说过牦牛的用处了。可想当地人民会把白牦牛当作自家的宝贝儿供养,也以拥有的牦牛数量标榜等价的财富。想想动物也不容易,要做就做珍贵快濒临灭绝的物种,要做牦牛就做白牦牛。当然如果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和掌控的话,生活就不会有那么多挫折和坎坷。在从九寨车行黄龙时,有当地藏民搭车去阿坝草原,跟她们攀谈中得知她们家里拥有97头牦牛,不用我说大家都能算出她们拥有多少财富。在此之前,原以为藏民都是贫困的,但看来并非如此,家家都开的起宝马。 说些题外话,如同北京拆迁,国家占用当地农民的房,就会支付他们相当可观的拆房款,买房买车后还会剩余一部分;而占用北京当地人,也就是房管局的房,只会支付很少一部分拆房款,都不够重新买套房的。搭车的两位藏民是亲姐妹,她们自称九寨沟未被开发之前家居里面。当地政府开发九寨,为她们找到另外的草原放牧,不管年龄大小,以人口数量为准,每人每月补助2000元,年底每人补贴8000元,可想每家每户一年光国家补助的钱就能有多少。因此也造成现在藏民人口数量增加,也算是保护政策吧。回来后,和同事闲谈关于现在生活压力大的话题,开玩笑说干脆去做藏民好了,同事打击道“咱做藏民都没资格,就算能做也得会选地方,譬如九寨里的”。的确如此,离开成都进入山区后,导游说我们途经山里会有希望小学,当地政府把旅游费里一部分用于希望小学建设,老师教育他们游客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他们看到旅游车都会停下来向旅游车敬礼的。我当时就感动地哭了,而且不只一度落泪,好在我是坐在最后一排,没有人能看见我。我位于车厢里最高的视线,看到前面的游客们并没有什么异样,自觉自己有时还真是个神经脆弱的人,最看不了和听不了这些,也看不了类如动物世界的节目。就此还和同事探讨到的话题“如果给你97头牦牛,让你生活在那里过着藏民的生活,你会接受吗?”得到的答案,均一的,很为肯定的,“不会”。所谓藏民的生活,尽管可能腰缠万贯,但说句大白话“真的是有钱没地方去花”。两姐妹告知她们在这里没被开发时根本终年见不到汽车,想象一下,终年深居群山的人,局限的地域,局限的思想,局限的教育,对于生活还会有更高的追求吗?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确实需要通过被开发来实现,但生态环境的开发和破坏却是矛盾和统一的。开发自然是好事,所带来的后遗效果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原生态的破坏会造成我们心中永远的痛。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尽个人最大努力去保护它,尽可能地保护它。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7d4c401000c6e.html30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