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松潘回族源流考 |
[游记]松潘回族源流考 |
2008-05-22 sina.com.cn |
松潘回族源流考_绘画_博宝网 2008-02-09 22:00:00 大中小 标签:铜胎杂谈 松潘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自治州东北部,东与平武县、北川县接壤,东北与九寨沟县相连,南依茂县,西边和西南边紧靠红原县、黑水县,西北毗邻若尔盖县。地理座标:东经102°38’-104°15’,北纬32°06’-33°09’。县境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112.5公里,总面积8400平方公里。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67。 县人民政府驻地进安镇,位于成都西北方向334公里处,距阿坝州人民政府驻地马尔康431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03°35’,北纬32°38’。海拔2849.5米。 一、历史沿革 松潘县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禹贡梁州之域,周氐羌地。汉元鼎年间置湔氐道,属蜀郡。后汉因之,晋改置升迁县,属汶山郡,后废。后魏为吐谷浑地。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始置扶州总管府及龙涸郡嘉诚县,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复嘉诚县,置松州(因城四周广被松树,树高林密,繁茂峥嵘,故名)。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置都督府,督羁糜二十五州,后多至一百有四州,皆生羌部落,属陇右道。永徽改属剑南道,天宝初改交川郡。乾元初复曰松州。广德初陷于吐番,宋仍为吐番地。元属吐番等处宣慰司。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置松州、潘州(潘州依当时吐番首领潘罗支得名)二卫,寻并为松潘卫,十三年(公元1380年)罢卫,二十年(公元1387年)罢州,改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隶四川行都司。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罢军民司,复改松潘卫,属龙安府。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裁卫,改置松潘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升为松潘直隶厅(直隶四川省)。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松潘直隶厅为松潘县,相沿迄今。 回族进入松州的年代和分布情况如下: 公元八世纪,河西回纥聚居于甘州地区,南跨青海,北控延海。而甘州、西州和喀什噶尔很早就是东西亚陆路交通咽喉,回纥放牧其地之后,又成为善于经商民族,足迹遍及波斯、印度和北方各地。 《唐会要》载,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回纥平息安史之乱有功,许其入贡,以马易茶。即所谓茶马互市自回纥始。当时的松州是唐代边陲军事重镇,地域覆盖今阿坝州大部,远接甘、青境内,盛产河曲名马,而松州又是唐代川边茶马道上最大的商贸集散地,波斯、阿拉伯、回纥商人自唐肃宗时期进入松州,参与茶马市易与以蜀锦市马的商贸活动,一些人长期居留此地,这是回族先民进入松州的最早年代。 五代和北宋时期,五代各朝和北宋、辽、金所需战马大部分由回纥纳贡出售,回纥、波斯商人在西北松州之间来往频繁,进入松州和岷江沿岸其它商业城镇的回族先民更多。 元宪宗三年(公元1253年)农历八月,宪宗蒙哥弟忽必烈采取“法不师古”的进军路线,率十万大军南下;“师次临洮”攻入川西北高原,以松潘为大本营,分兵三路包围四川。回族人赛典赤?赡思丁(又名乌马尔)负责后勤,随军征战的色目人、回鹘人、东乡人、撒拉人和其它回回人进入松潘、阿坝、杂谷脑河谷、汶川、茂县、壤塘等地。战事结束后,部分人居留松州屯垦,成为“土生蕃客”。公元1273年“探马赤军随处入社与编民等”,回族军士落为民籍。 蒙古人攻占松州后,在此设“松潘岩叠威茂等处宣慰司”行政建置。元世祖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宁海会同”之后,“驰道路之禁,通民往来”,西北地区茶叶运输,凭商旅领“土引”贩卖,由四川松潘入洮州(今甘肃临潭)、河州(今甘肃临夏)、西宁州等处的“西蕃大叶茶”贩运规模日益扩大,西北各省回族商贩不断涌入松州岷江流域。形成了草地帮、鞑子帮一类专事贩运的牛帮、马帮,沿袭至明清民国时期。 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平羌将军丁玉平息松潘南路叛乱,此后克服松州、潘州,并于松潘至平武东路设关隘城堡,川甘青商道再度畅通。《明史?食货四茶法》载,为对付北方蒙古、东方女真,明王朝以“两蕃”马充军骑,“以马易茶,固番人心,且以强中国”。西北各省回族领有为完成明政府官方“差发”的“金牌差发信符”,大量回族茶马商贩进入松潘卫和州内大部分地区,甘肃武都天水一带回商经南坪入松潘地区,内地回商也沿松潘东、南两路沿涪江、岷江入州内,参与商马贩运和其它生意。很多人定居州内,分布于杂谷脑河谷和岷江沿岸,在杂谷脑、松潘、汶川、茂县、松潘东路一线建清真寺。人们称这个时期进人松潘的回族为陕西回、青海回、陇东回、云南回等。 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丁玉调宁州(甘肃宁县)指挥使高显来松潘卫负责筑城,随行回族工匠来到松潘。据松潘清真寺历代伊麻目回忆口述,松潘古城门石刻浮雕为回族工匠尔斯马列、哈斯穆、达乌德、尔买、赫萨等人绘制雕刻。与此同时,建清真下寺于城内中街。这些人大部分后来定居松潘。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77aeb001008k1g.html2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