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原创)松潘游记 |
[游记](原创)松潘游记 |
2008-05-22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原创)松潘游记 忆松潘游 松潘是川西一座古城,据记载唐代时即在此处设立关卡,防御吐蕃。当地主要是回、藏、羌三个少数民族杂居。当地民风淳朴、好战,被称为“康巴汉子”。 1999年,学校组织我们美术班出外写生,来到松潘。被当地的民俗风情、自然美景所吸引,便再难以忘怀。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心中却常挂念那段美丽的旅程。 出发的路上 我们的一生都是在路上,出发时再多打算、计划,总到最后觉得多余或不够。路没有终点,但只要离开起点,每一步都是那么新鲜。我现在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每天都在路上,皆为自己可知或不可知的目标而挪动。伴着火车车身的晃动,我们一行由西安出发了。因为一切为几位美术老师安排,终点在那没有人关心,应为只要离开课堂枯燥的学习,不管去那,大家都是那么兴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现在无忧的读着自然这本书,岂不是更大的收获。 火车过了宝鸡,便驶进了秦岭大山,这段历史上有名的“宝成”铁路线便在我们的车轨下一寸寸丈量过去。一座座大山使我们兴奋,一个个隧道使我们狂呼。突然想起奇幻小说中描写的时光隧道,真想让我们的火车也能驶入那神话般的时光隧道,让我们进行一次超越时空的旅行。单看到隧道另一边的山谷时,便知道这只是一种传说罢了。但一忽又一个隧道,更长,更暗。梦便又开始了。 不知什么时候,有几个残疾人来到了我们的车厢,开始卖艺。一曲曲流行歌曲在他们的喉咙中变了音调发出来,大家却不断喝彩鼓舞,因为这样的旅行,兴奋的心情正需要这种高分贝的声音来刺激,才会产生共鸣。 和我一起的一位同学,这是突然冒出了一个奇特的想法,对我说,我们何不来吟诗作对,就以眼前景物为题,说不定还能对出几句名句。我欣然答应。虽才思学浅,现在也无顾虑,在大山中,我们多么渺小,就像在历史长河中,我们至多也是一滴露珠罢了。是否成诗,又何必在乎别人的眼神。 对面座坐了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手拿一折扇。听着我们两一和一唱,便也勾起了谈话的兴趣。说,现在象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少了。我们笑笑,不知是嘲笑还是赞许。但既然陌路相逢,按佛理说,也是缘分,边聊了起来。对方说自己是成都人,到西安参加一个书法大赛。一听同为性情中人,便聊的更加起劲。听说我们要道四川写生,便开始给我们介绍四川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娥眉金顶的大气,青成山的文雅,重庆的山道,街头的小吃。听的我们直咽口水,恨不得立即到达。最后,讲到了松潘,讲到了康巴汉子骑马挥刀,讲到了羌族的山寨,我更是浮想联翩。 一路车程,快到终点,中年人估摸着时间,对我们说,马上就要分开了,没什么送的,就给你们出个联对,我说上联,下联不需要你们马上对出,只要记得,什么时候对上了,打电话告诉我,但下联没有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你们也可能很难立即对出。听他这样一说,到要仔细听听,看是何等高妙。他出的上联是:潇洒负尽少年狂。确是好句,行此一路,得此一句,不妄行。我们也留给他一些纪念,他拿出一本《易经》,说视为心爱之物,让我留些言语,以后便是见字如见人。我也不推辞,便写下一副曾在湘子庙看到的一联:不遭天灾非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萍水相逢,以如知己,更使我对这次旅行充满了一种渴望,一种会奇遇的可望。 如蚁的汽车 第二段车程在我还因做火车的疲劳而为消除,睡眼朦胧时便又开始了。我们从成都坐上了去松潘的长途汽车,因为这次的行程全是由几位老师安排,所以不甚清楚,但上车听说要去松潘,便一下睡意全无。火车上听那位中年人说松潘的马队,松潘的藏刀,松潘的牦牛,早已经把心放飞,去寻找哪个地方。从小就想起马,但公园里的马只是让你骑上,别人拉着缰绳走几步罢了。真想象古代将军一样,骑马驰骋,无拘无束,何等快活。 车离开成都市区,行了2个多小时,变进入了川西的山区,我们的车沿岷江边逆行而上。我在陕西关中长大,已经看习惯了渭河和黄河的黄澄澄的泥沙水,曾去过陕南汉江游玩,本想应该是青山绿水,但却发现,汉江依旧水浊黄混,非常遗憾。但这次让我兴奋,甚至可以说是狂喜。岷江的水尽是绿的,绿的那么清澈,那么诱人。山光倒映水中,水色更衬山色,山依水而灵秀,水应山而可人,山光水色,无限诗意。我真想下车更加亲近一下如此美景。如愿,车停了,在路边洗车,迫不及待的我便冲下,站在水中一大石之上,畅情欣赏这眼前的山水。“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论巾,谈笑见,强虏灰飞烟灭”虽未在赤壁,却感同赤壁。 我们一行开始上山,盘山公路九曲十八盘,蜿蜒而上。山很高,车行期间如蚂蚁。转过几个弯道之后,向下看去,岷江已成为一条细流在山间流淌。底下的车辆也象一只只甲克虫在一条白线上爬动。人在这里何等渺小,人在这里又何等伟大。 上到山顶,前面依旧还是群峰,我才明白,地势在这里陡然增高许多。眼前又出现了一条河,它是否与岷江相通,难以确认,只有一点没变,依旧是水,依旧是山。 我平生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山,车行8个多小时,除开始2小时在土丘间穿行外,其余时间尽是在大山中行驶。两边的群山如天神一般站立,俯视这这群世俗间生活的男女,在他们眼中,这群人如虫蚁,每日穿行期间。 “你看那是什么”,随着同学惊呼的声音和举起的指尖,羌族的山寨闯进了我的视野。一座座耸立在山顶的寨子,如欧洲中世纪的城堡,奇特而又古朴。整个寨子远观,就象一个石头的城头。全部用当地那种薄片的石块堆切,在阳光下熠熠生光。这些寨子可能已有百年的历史,住在寨中的人也可能保持着几百年不变的生活习俗。何等与世无争,何等安静祥和。战火的硝烟没有留下不安的心情,寨中的早晨依旧迎接着第一缕阳光。可惜我们只能坐在滚滚的车轮上,静静的注视着这个背负着历史的寨子。 松潘,你好 经过8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松潘县城。这个依旧处在山谷当中,从唐代屹立至今的关口。看到了古老的城门洞,各色民族服装的人群。我在心中大喊,松潘,你好。我们从千里之外,终于到达了你的身边。 一下车,我突然楞住了。这里海拔3800多米,天空就象家中的天花板一般靠近我的头顶,猛然抬头感觉快要撞到头顶。西下的斜阳悄悄的照在我们的身上,看过去如同一个舞台上的大照灯,如此清楚照人。没有想到我们会离天这么近。所有人都呆呆的站着,一种恍惚的眼神在互相打量,确认自己没有看错。以后好多天大家都在贪婪的仰望着那蓝的以前难以想象的天空和那明亮的如明珠的星星。好象要伸手将他们从天空中撕取下来,带回去给所有认识的人看看。 迎接我们的是当地一个藏族的警察,他是当地派出所所长,负责我们在这里的这段时间的安全。我们一位老师上去与他拥抱,连说好安大,好些年不见了。问了老师才知道,他与这位所长是在拉萨认识的,因为信仰使他们亲如兄弟。不仅感叹,象这样的友情在我们生长的城市中已经鲜有。在物质经济的冲击下,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交易。 经过简单的了解当地各民族信仰和一些忌讳之后,我们便被分别安排在几个家中住下。这里的房子全是用松木板搭成,木板表面没有任何其他过多的装饰,木头上的自然文理就成了天然的壁纸。躺在床上看这这些岁月形成的纹路,心中便浮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昼夜温差很大,送树能长成可以建房的木料是很不容易的,这样想,就发现所有的松木出现了很多的表情很多的面孔。 在菘潘,见到最多的是牦牛。早晨起来向街上一望,满街黑黑的牦牛一群一群。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抓着马鬃一越,便跳上一个光马背,赶着牦牛向一个山凹里走去。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一个牦牛群,电影《红河谷》中的牦牛群狂奔的样子,使我见它就产生一种害怕。没想到下来的一段日子尽要天天与他为伍过街,去山上河边。最开始他那股强烈的腥臊味让我难以呼吸,最后尽也没感觉了,可能已经习惯了,我自认我的适应能力还是挺强。这里的人们离开牦牛就不知怎么生活了。这只有一条公路,每天只对发一趟长途车,路上再见到其他车辆就不多了。牦牛便是种田、驮货必用的牲口,这里吃饭没有蔬菜,牦牛肉却可以随意食用,一碗面片,一共只有能盖住一碗肉的几条面。与其说是面,不如说是煮肉块,能夹杂几棵青菜,便是难得的了。我们住的隔壁,是以屠宰牦牛买肉为生的,每天天不亮,便有一股强烈的血腥味传入鼻子,仿佛由远古飘来,使我们的梦中也出现了一些血淋淋的场面。早晨,他们家边的空地上便多摆出了几十个被砍掉的牦牛头,红红的雪泊,真正知道了什么是雪流成河。这不是战场的尸堆,而是牦牛的归宿。很难分清是我们走进了原始,还是原始离我们太近。大家便在这红的、白的牦牛尸堆旁看着还在不远处喝水的牦牛,明白了什么是生命。 这里最能让一个男子汉兴奋,因为这边的男人每个人的腰间都有两把刀。一长一短,他们说用途各不一样。问过老师说我们在这里配刀也不违法,这里是少数民族区域,不限制的。我们一伙高兴极了,带一把刀在街上走,这只是在游侠小说中羡慕过的事情,现在竟然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做,大家高兴极了,相约进了城门洞去买刀了。 这条并不长的小街简直成了我们购物的天堂,全是山民自己打制的小刀,什么款式都有,铜鞘的,银鞘的,牛角把手的。刀身质朴,不求华丽,完全不象我们以前在百货市场偷偷买的工艺刀,好看却全无价值。这刀只求实用,顺手,没有太多的夸张造型。但这才让我们觉得刀好,老板一个劲的说:我们山里人实在,不骗人,都是真材实料。一问价格,十几元就可以买到一把,一高兴,每人都两把三把的买起来。这里的人确实仗仪,好客。我们来得着几天,没有一个人,哪怕是语言不通,买东西从未多收过一分钱。相比之下,想到都市人是文明了,是进步了,但却把最基本道德观念也都遗失了。
|
转自:http://fenkuan555.blog.163.com/blog/static/321134182007625033334031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