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畅游牟尼沟 九寨一天游余意未尽,(由于我受传统教育影响深,未敢为省门票而住沟内藏民家一晚,以便第二天继续玩)终究没有续买第二天再进寨的门票再游一遍,慢慢咀嚼观赏人间仙境,留下美好的感觉与九寨相约在别的季节。 又住九寨沟口的华缘旅馆多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搭往成都的车中途在松藩下车,意图是想玩黄龙或牟尼沟。由于今早起得早,天刚朦朦亮,高原地区的太阳升得晚,汽车破旧暖气又坏,又在积雪的山与山之间穿行,我碰巧坐靠近窗子的位置,只得戴上手套、帽子,身体能卷缩着,脚趾也冻麻,即使昨晚睡得晚、车子颠波有点象摇篮,却时刻清醒着,倦意始终敌不过寒意。中途下车去厕所,上车后更是冻得两脚直打擅,浑身肌肉僵硬。经过两个半小时的寒冷搏斗,我们终于来到松藩城。下车后,赶紧向人家药店铺里钻,边保暖,边询问有关玩的情况;又冻又饿,便找了间兰州拉面的店吃,很巧地,碰到了一对也是来自广东的青年男女和一个当地人的司机,他们决定包车去牟尼沟玩,当我们谈及要骑马去玩时,他们笑我们这么寒冷的天气怎能骑马,其实切身体会到彻骨寒冷的我们也有些打退堂鼓了,本来想跟他们合租一辆车,但他们没怎么表示,我们也不想粘着人家。刚好来了一个当地人买拉面,问及冬天骑马游黄龙或牟尼沟有没取消,她说仍旧有出发。我们赶向那间出名的“顺江骑马队”专门约定还没有这么凑巧,那里居然也有三个人决定骑马去牟尼沟三天游,我们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他们的队列。粗略地问一些山上的情况,不能洗澡,他们提供马我们骑,提供食、宿,至于景点门票得我们自己另掏腰包,决定只带上一背包。匆匆忙忙的快出发时,曼雪居然让马咬了一口,她“哎呀、哎呀”痛得呲牙裂嘴地喊出来,还好冬天穿衣多,只手臂有手指长青紫凝血伤痕。还以为她会打退堂鼓呢,然而坚强的她没说什么,我们如期出发了。 第一次以马代步玩山水,内心又是怕又觉富于挑战性,向一向导询问了骑马的一些注意事项:上山时身子前俯,下山时身子后仰等。每一个游客都配备一个导游,各自骑一匹马。我在小米(二十八岁的回族向导)的帮助下跨上了马背,小心冀冀地让马代替我走路,安稳若步,走了几十米后,便放心了。此时,见古城里有些人友好看着我们,有的与向导们打招呼;田野里两个小孩当我们是外国人,居然大喊“hello”,我联想自已的学生,童心大发,也回应她们“hello”,后来又改用普通话逗她们。我们的马队向山挺进,如果说平地的骑马信走,逐渐适应了,那么接下来的登山则不由地让人的心揪起来,(其实若凭借对当地人开办骑马的时间,多年的养马骑马经验,我应该无所惧怕)。只见马的四条腿错落有序地往约60到70角坡的泥山路攀爬,十匹马排成一行列缓慢向山顶方向挺进,记得前面向导的教导,马上山时尽量让身子向前俯。我既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又想看风景,有时还得提防树木的侧枝绕及人的眼睛,见马老实稳步爬山,没什么节外行枝的事发生,渐渐地心安稳下来。小米敞开喉咙,唱起高原歌曲,那时真有种说不出的惬意。小米说,一骑上自己心爱的马匹,歌曲便涌到喉咙口。不愧为大山的儿子,粗犷、开朗、直率、热情的性格,加上他那高昂的歌声缭绕,脑海中浮现另一家骑马队的名称——“快乐的小路”,多么贴切的名字呀!俗语说“上山容易下山难”骑马下山更是有些令人担心了,这么徒的下坡路,若马蹄失控或发马狂乍办?没有退路,我紧拉马绳,脚夹紧马蹬,身子尽量往后仰,想此时骑惯了马的向导见到我们僵硬的身体,定会发笑。四条腿的马走起路来比人更稳健,于是高悬的心慢慢平静下来。当马在高高耸入天际的松树林间穿行,时而越过铺满雪的山坡,抬头遥望湛蓝湛蓝的天空,白云晶莹碧透,那心胸便骤然间开阔,尘世间的情欲琐碎的事于我仿若隔世,只愿长久地享受这如飞机上才能看到蓝天、白云,在电视里才能听到民族味浓厚的高原歌曲,人生难得的骑马机会。马儿的有节奏的颠簸,加上身心的放松,使我不由地打了个盹儿,后来让年纪最大的向导看到了,提醒骑马时不能打瞌睡,于是又打起精神尽情地享受这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