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老残游记–雨游黄龙,夜宿松潘 |
[游记]老残游记–雨游黄龙,夜宿松潘 |
2007-07-16 blogbus.com |
老残游记 – 雨游黄龙,夜宿松潘杂记 离开九寨,多有些不甘。在蒙蒙的雨中,上了路。车渐行,景渐新,这去黄龙的一路,好似阅览一幅长卷画,初始是郁郁葱葱的山,似乎因九寨的水而分外灵气,看在眼里都有那末一股神韵;接下来,是起伏的高地草原,秋日清晨下,略带些枯黄,一片一片,其间也有浅草或秃地,远远的看,入眼的似是巨大的藏毯有些徐缀花;走过高低,进入群山,恰好是雨后,山顶玉带缭绕,云雾幻化,满车的人不时惊呼,叹为仙境;及至行至山顶,远处是连绵的雪山,近处是4300海拔的基石,眼前是无比的壮阔因为你的视野霎那间是以百里计量的单位,一座座的车行时只可仰望的巨山,现在是一个个在你的眼前可数,这里风也是无比的凛冽,下车拍雪山,我被风吹得恍然如仙似的轻灵。真是车行百里,如看万米画卷。 车到了黄龙,我并没有太多的兴奋,因为听人说最好先看黄龙,后看九寨。而看过了九寨,黄龙之美便不再令人惊异。我之所以仍来,是因为这是计划中的一步,错过,不晓得回去会不会遗憾。黄龙是一个大坡,从底至顶3800米,行进的栈道可以看到瑶池,洗身洞,黄龙寺,五彩池等12个景点。所谓黄龙,其实是高山钙质的山坡和成形的洼,因钙质地势各异,色彩鲜艳,潺潺而下的水质奇清,还有坡上水间长满的杜鹃等漂亮的灌木,而种种组合呈现惊异美景。这天并不算好天,黄龙阳光普照时,会是色彩艳丽,五彩交叠,阴暗的天,仿如把美钻从聚光灯下撤至昏暗的角落,虽钻石还是钻石,但大打了折扣。但雨的天有另一种景象,黄龙地处高山,树多种类各异,冷杉,云杉,杜鹃,红桦和嫩黄的苔,细雨中它们是格外的丰润,而山,弥漫着清雾,随风飘荡,似乎淘气的少女,彼此追逐躲藏于山野林间。我和小田走在栈道上,这天的雨,真的是牛毛细雨,走一回,衣服并不如何湿,头发上却多了一层绒毛,依旧的是每到一景,总会激发出创作热情,想办法把所看到的美拍下来,虽不如九寨,不会让我由衷的惊叹,可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瑶池,一个一个,大大小小,层层叠叠的天然水池,壁是金黄的钙岩经年的冲刷,光滑而别致的弧形,水,确实是清澈见底,如大块大块的蓝宝石,满当当的嵌在这山坡上,我也格外同意瑶池一说,倘使仙人洗澡,还真的寻不到比此更佳的地方。难得黄龙古司,一是建在如此高的地方,二是选的如此佳境,这座古刹似是藏传佛教的寺院,挑角飞梁,古色香炉,黄为基色,略微不同的是门前大的金灿灿转经,一条有着一排许多小的转经的三边外廊环绕大厅,门口壁画佛像不如中土的线条简洁,色彩却更加浓重,面容还有些凶悍。五彩池,是山顶上的明珠,3800长线的终点和重点,然而,雨中的游人越接近顶峰,越入进薄薄的雾霭中,眼前越发的昏暗,五彩池,在这雨中,只见的形的别致,不得五彩的真谛,我只能象征性的爬上观景台拍下全貌,这个想要证明什麽的心理倒有些像割敌人头皮作为胜利标志的印第安人。因为要赶等在山下的车,必须4点前下山,回程变成了竞走,当在半路碰到还在上山的车友,突然又不觉得4点这个时间有太多的约束力了,正所谓不需要跑的比老虎快,只要比你快就行了。在山脚下,抽空发了明信片,然后赶在那几个迟到的车友前,略略过了4点,上了车。 黄龙一路,不得不提遇到的藏女和台湾钟姓老人。来黄龙的车上,搭了两个藏女,说是去草原放牧,我倒觉得是一般的藏族商贩卖些藏饰。有了藏女的车上,不再 有长途车的乏闷,藏女向来以歌声亮美闻名,加些藏族风情的幽默,一出轻喜剧上幕。在所谓的表姐唱完一曲汉藏语的九寨人民欢迎你(极美,据说藏女因生活在高原,肺活量大,高音亮且能九转十八湾),所谓的表姐就与一位车上的北京客人开始了对唱,先是以歌示意“戴眼镜的哥哥,藏女喜欢你,请你留下来一起放牦牛,不知道你的老婆同意不同意”,北京客妻大笑起哄“他求之不得呢”,北京客在一片笑声中对愿意放牦牛之类的,接着就是各色流行歌改词的对唱,藏女似乎训练有素,套路熟练而又歌声好听,牵强一点也无,客人边倒是群策群力,你想一句,他凑一句,勉强够个平手。一路欢声不断,几小时的长途车,还历经4300的高山,我们无知无绝,沉迷于趣。 黄龙山上遇到钟姓老人,黄龙景色美丽,一路我和小田走走拍拍,不期留意到一位老人和我们一样也是停停走走,用他的尼康5700到处写生。有缘,不期就在同一个屋檐下休息,吃些东西。狭小的亭子里的三个人就这样聊起来,凭着我得职业经验,听口音知道老人来自台湾,闲谈中钟姓老人告诉我们他已退休,刚在中国独自飘荡了一个月,一路从西藏,走丽江,过玉龙雪山,入川,看大佛,逛峨嵋,走四姑娘山,至黄龙,九寨,之后就要回去了。因四姑娘山是我们的下一站,所以打听他的印象,他告诉我们他的评价不高,并建议如是雨天,看不到雪山,那里不值一游。我喜欢老人的气质和毅力,便借机请教咋样拍好云雾,并让他发给我们的他的照片,最后,留下了我和小田的地址。想老人劳累,我们便告辞,分手先上山了,一路偶有停留,但总的来说,在3千多米的高山上我们两疾步如飞,超越了不少旅伴。离峰顶尚有几百米路,气喘吁吁的我正得意终于要到了,突然,一个身影从上而下飞也似的走过,响亮的说了声“走了“,呵呵,居然是那钟姓老人,老戴宗,真是让我自叹不如,希望我那个年纪还有这样的体力,毅力和心情到处走走。 离开黄龙,乘车直奔川主寺,因为两地不远,须臾便到了。在川主寺我们并没有停留,对不远的松潘古城,兴趣更大一些。出租车的司机山路上车技精熟,前排的我倒是全神贯注,渐渐,远处宁静的县城渐渐落入眼帘,松潘古称松州,唐代便有编制在九寨到成都的线上多有中外自助游者在此停留。我心仪的是这里的古风民居,简单线条下的古城渐渐的清晰了,顺路而下,告诉司机我们想先去古城拍照,再打算找旅馆,他就放我们在城门下了。下车,我有些意外,因为眼前的城门高墙不是古城,倒是现代人文的龊劣之作,跟风就如杭州的宋城,无锡的唐宋明宫。仿古的长街,酒楼,灯笼崭新,就差唐装的在身的伙计,游人。哑然一笑,许多人拥有财富并不知道什麽东西是财富,以为人喜欢古风就造古城,殊不知被爱的是精髓而不是外表,仿造在今天根本不是一件难事,多复杂的美元都可以仿制,一座座入天的高楼都可以盖,而淳朴的民风,古色古香的百年老房子,都应该是细心呵护的。想想欧洲一些古迹周围要修修路,改改房子,都是一件天大的事,要讨论,征得民众的同意,议会的方案审核,也许中国的领导会讥笑效率的底下,我一个人做主不就行了吗。短利行为在中国目前是流行的风格,当古城不再是古城,来人都摇摇头离去,叹息着那千百年来的精髓就不复存在,后人就遗憾终生了。并没有走进这所谓的古城,我和小田走进了附近的民居,这里还是有些味道的,木屋,院落,炊烟,飞檐,在晚饭时分静谧而又温馨,一窗,一梯都实用精致,千百年来生活的经验沉淀,就这样,我们忘记了爬了一天的山,背的大包小包,还没有吃过东西,直到天色渐暗。 晚饭,吃得不错。当地的川菜很有味道,歪嘴牛肉,香炸羊排,麻婆豆腐,是对我们最好的犒劳,在天色彻底黑了,我们宿在松潘,40元一间的民间的旅馆,沉沉睡去。 |
转自:http://neo97.blogbus.com/logs/411324.html41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