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黄龙    尽管11月初启程去黄龙,已经错过了黄龙旅游的最佳季节,我还是把所有的快乐放进背包,跟上摄制组开始了黄龙之旅。 成都的天气比北京还要暖和,弥漫在空气中的潮气,让人们想起烟雨朦胧的江南。可是从黄龙传过来的消息说:那里已经下大雪了。在一个白雪茫茫的日子里能拍到什么景色?我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早上我们坐汽车从成都出发往川西北方向走,下午5点多钟赶到阿坝藏羌自治州松潘县境内的川主寺镇,一个离黄龙景区很近的地方。因为我们错过了旅游黄金季节,所以小镇街道上几乎没有闲人。临街店铺的老板连生意都懒得张罗,就等着把手边的那点货甩完回家猫冬呢,我们几个人的出现让冷清的小街又有了点喧哗。当我们捧着淘来的旅游纪念品,也就是几条应景的长条围巾,回到住处时,我开始体验到高原反应的厉害。那种头痛欲裂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都肝颤。尽管那天已经很累了,但是一夜都似睡非睡的极不舒服。其实川主寺小镇的海拔高度也就3200米,前几年我去西藏,海拔5600米的地方都淌过了,谁能料到眼下的这点高度就歇菜了呢。 从川主寺去黄龙风景区要翻过海拔4千多米的雪山梁子。因为刚下过大雪,山里的雾气特别浓,除了眼前的高等级公路外,周围什么风景都看不清楚。黄龙主景区入口处几乎看不到游人,雪花似下非下的在我们周围飘着,迎着小雪花我们拍下此行的第一组镜头。当时外景主持人郑蓉的话是这样讲的:“在这里‘黄龙’还有一个藏语名字叫‘瑟尔嵯’,意思是‘金色的池塘’。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美丽的地方。” 丹云峡谷 因为天气的原因,黄龙景区管理局的同事们带我们去丹云峡谷拍摄,这个地方离主景区——黄龙沟也就15公里的路程。原来是平武到松潘的必经之路,后来因为有了更为便捷的柏油路后,山沟里的小路就不再有人光顾了,逐渐的这里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家园。路边的小河水干净极了,清清亮亮的就象山里的孩子,带着好奇奔向山外的世界。 面对如此清澈的河水,想到弥漫在城市里的黄沙,还有那些撒满垃圾的河,就觉得人这辈子有机会看到这样纯净的流水,应该是一种求不来的福分。因为长久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很难想象在一个有山、有水、有树、有各种动植物的世界里,会有着怎样的喧哗和宁静。 丹云峡谷的海拔只有1千多米,所以在黄龙沟入口处的雪花,在这里已经幻化成浓郁的雨雾。笼罩在雨雾中的青山绿水,让每个人的心情都明亮了起来。且不说围绕在山坡的火红、苍绿、橙黄、已经让我们看得满心欢喜,只要稍加留意就能感觉到清凉的雨滴从脸上滑轻轻过。看着高山、树木、云雾、流水,想象着:如果自己是一只鸟,会喜欢这里的四季春秋么? 如果自己是一棵草,会渴望见到山外的风景么?这种不着边际的想象,让走进丹云峡谷的人都成为故事高手。就拿我们看到的“白龙峡”瀑布来说吧,落差十几米的瀑布是峡谷中的平常风景,就因为身边有了一个叫“一线泉”的细瀑,它们留给人的感觉就全变了。人们将奔腾不息的白龙瀑布看成剽悍的男子,将细如丝线的流水比做娇美的女人,说它们象世间的恋人一样相依相伴,让世人羡慕,留恋。就在故事讲完的这一刻,人和自然变得不分彼此,似乎人人都希望能象白龙瀑布和一线泉那样,让自己身边也站着一位可心的人儿,方如此才算不白来这世界走一遭。 五彩池 “五彩池”是黄龙风景区里最美的地方。很多见过五彩池的人都说它象人的眼睛,不管四季风景如何变换,只要有了阳光“五彩池”就有了灵气。可是我们进山拍五彩池这天,偏偏是个大阴天。黄龙地区的地方性气候很明显,山里山外的天气状况很少是一样的,谁也说不准头顶上的那片云彩何时散开,加上我们已经将计划拖后一天了,眼下别说是阴天,就是下雨也得上山。 我们是中午1点钟开始上山,预计5点半下山,在停车场的空地拍摄篝火晚会。从黄龙沟的涪源桥到山上的五彩池有3公里多的山路,海拔高度差有600多米,这个距离和北京的香山差不太多,连走带拍4个小时应该是够用。谁都觉得自己心里有数,谁也没有想到在海拔3160米的高度的地方爬山,和在海拔500多米的地方爬山,两者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五彩池是散落在山坡上的一片大小不一的钙华水池群,深蓝浅绿的池水让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飘渺。总以为这些艳丽的池水象是神仙遗落的珠宝,说不定哪天这位神仙想起来把这些宝贝收走。 牟尼沟 牟尼沟是离松潘古城很近的一个地方,也属于黄龙风景区的一部分。因为我们看过丹云峡谷的深秋美景,所以对迎面扑来的苍绿也就不那么上心了。这里的海拔高度有2千多米,走在牟尼沟的感觉比起黄龙沟要舒服很多。在去往牟尼沟的路上,黄龙风景区的小赵就说,每年到沟里游玩的游客,他们和牦牛照相就能让牦牛的主人挣大钱。可以想象牟尼沟的风景有多美。当我们真的站在牟尼沟的坝子上时,还是被看到的一切惊呆了。四周山坡上的松树从山脚铺到山顶,粗壮的枝干装满岁月的年轮,头顶上的白雪和湛蓝的天空,纯净得如同图画一样,许多象蒲公英一样的绒花,在温暖的空中飘来飘去,不管我们从哪个方向看过去都象是在欣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几头供游客照相的白色牦牛懒洋洋的站在草地上,牦牛的主人告诉我们,他家的白牦牛是明星,全世界20多个国家都能看到它的照片。尽管游客和牦牛照相每次要付2元钱,一年下来它能给主人带来3—4万元的收入。看到我们围着牦牛明星拍来拍去的,另一头白牦牛的主人急了,把我拽到他的牦牛跟前说:“你看,这头牛的犄角长的多好,角是往外撇的,找遍世界你也看不到这种造型的牛头。”好吧,既然你家的牦牛这么棒,我就拍一条有周围环境的全景,免得我们走了你心里添堵。一条中近景拍过后,还要再拍条大全景,只好麻烦这头牦牛再走一遍。就在这头白色牦牛往回走的时候,我发现牛尾巴附近有块黑,和周围的白色不是一回事。 我问号称“牦牛明星”的藏民,那头牛怎么会有两种颜色的皮?这位老兄看着我,一脸不服气的样子说:“看见了吧,看见了吧,看见就好。”接着又夸他家的牦牛不仅颜色纯白,而且年轻。他还特意指给我看牦牛的眼睛有多亮,说那头犄角外撇的牦牛已经老眼昏花不成气候了,而他的这头白牦牛找遍阿坝州也找不出第二个。当然了,这样的故事不可能出现在节目之中,但是裹在牦牛身上的皮毛让我明白,这里并不是我想象的世外桃源,就和我们自己的日子一样,平常的生活中总会有另类事情发生。 牟尼沟最值得看的地方就是百米多高的钙华大瀑布——扎嘎瀑布。“扎嘎”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白色的激流”。沿着弯弯曲曲的游览栈道来到金色的水流前,那种感觉就和我们站在五彩池边一样,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去描述自己见到的景色,只是抓住跟我们一路走来的3个藏族女孩,让他们以瀑布为背景唱歌舞蹈,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尽管这几个女孩长得不是很漂亮,跳舞的动作也不是很清爽,但是洋溢在他们脸上那种笑容,凝聚在朗朗歌声中的那种淳朴,让我的眼睛充满泪水。很难想象这片土地如果离开他们的呵护会有怎样的后果,也很难相信此时我感受到的快乐会是对我们的最好祝福。 二道海 黄龙风景区的湖泊,不管大小一律都叫做“海”,“二道海”指的是沟里第二个湖泊。和牟尼沟一样,这里也是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分上、中、下三个寨子。中寨的位置基本就在路边,新修的廊桥,油漆过的水经木屋,还有那些用木头盖的两层小楼,罩在温暖的阳光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因为山沟里的阳光只有很短的几个小时,如果不抓紧时间就无法拍到美丽的风景。所以我们在中寨匆匆拍过几个画面之后,就急着往二道海山沟赶路。但是这些在无意中看到的风景,在心里又结成了一个心愿:怎么也要抽时间拜访生活在这里的藏民,看看他们是怎么过日子的。 我们在二道海看到的第一个景色,和我们在牟尼沟看到的有些象。都是那么一块叫做坝子的高山草地,四周有山、有树、有袅袅炊烟……唯一不同的我们是在山坡下仰头看山坡上的风景,于是就有了“天上草原”的意境。坐在草地上晒太阳的藏民都是特意从各个村寨赶来的,有客人光顾他们就卖酥油面饼挣点零花钱,固定的生意是牵着马带客人上山。这里的海拔高度明显的比牟尼沟高出许多,加上我们头天在黄龙沟五彩池的过度奔波,现在再要大家杠着设备往高爬3里山路,将会是很痛苦的一个过程。现在大家能骑着马上山,那种轻松让每个人都有点忘乎所以。 当我们骑着马晃悠悠的来到二道海之后,发现眼前的风景不是很好看。一个兰色的水坑,海里面的水再纯净也无法和扎噶瀑布相比。好在摄制组的人都很听话,黄龙风景区管理局的人说山上的风景好看,大家问都不问跟着就往山上爬。翻过一个小山坡,绕过一片大林子,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串色彩各异的湖泊。它和我们在五彩池见到的景色不同,湖边的周围全是高大的林木,斜射的阳光把树影印在水里,让你分不清天空和湖面。漂浮在水底的树叶象镀银的小花隐隐晃动着,周围无论有多大的风走过,湖水总是平得象镜子一样。 夏天到这里玩的游客很多,冬季来的游客相对要少些。湖水边的游览栈道很多地方都破损了,摇摇晃晃的不知迎送了多少游人的脚步。我站在摄像机旁边,看到人们印在水中的倒影被阳光拉成细细的长条,忽隐忽现的色彩簇拥着的人们都是那么快乐。似乎化解了生活中的种种苦痛,让人们的心灵恬静的如同孩子一样简单。我们在沟里好象只停留了很短的时间,周围好看的风景似乎刚刚开始拍摄,太阳就迫不及待的下山了。我们只好追着马儿往山外走,还没有走出二道海天就全黑了。白天我们看到的那种绚丽再也找不到了。我们在山里的那种感觉,很象是魔法师在半夜零点,收走灰姑娘的金色马车一样不可思议。 藏乡风情 在黄龙风景区拍摄给我们开车的两个司机非常有特点,羌族小伙子小白已经是老司机了,他长得和三星堆青铜器面具上的人物造型一个样。因为小白自打开车之日起,就拉着游客在阿坝州各个旅游景点间转悠,所以颇有点见多识广的劲头。看到我们总是将目光投向路边的藏族村寨,小白又开始讲故事。他说,川主寺小镇附近有几个藏乡富得很,几乎全村的人都参加过旅游团,到深圳到香港、珠海,哪儿都去过。至于青海、西藏,几乎年年都有人去。言外之意,外面的人到这里来玩,这里的人也到外面看风景,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我们问他,这里人外出旅游,钱从哪儿来?小白说,住在这里的藏民都喜欢珠宝,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很多人把宝贝埋在地下。现在他们按照长辈的旨意,把地下的宝贝挖出来了,于是钱就有了。想想似乎也有道理,不过家家都能挖出宝贝的事情,总不能让人信服吧。 在黄龙我们一直希望能到藏民家里看看,加上过去的几天大家相处得特别融洽,所以主人特意安排我们到一个叫山巴乡的寨子。这个寨子从远处看没有什么希罕的,一道道很高的围墙让这里的风景和周围的土地一个颜色。人们只能越过墙头能看到高出院子的小楼房,楼房上的鲜亮的颜色和那些飘动的五彩经幡旗,象花儿招呼小蜜蜂一样让我们充满了好奇。 给我们带路的是松潘城的副县长,尽管事前我们没有和乡里预约,小院的主人还是打开大门接待了我们。院里的两层木楼是我这辈子看过的最好的藏式房子,因为藏式楼房的窗户都很小,所以房间里的光线很暗,可是我仍然被里面金碧辉煌的颜色震撼。这座木楼已经盖好两年了,看着还象是刚刚落成的一样漂亮,房间里所有的墙壁、木柱都描着花草图案,涂过油漆的木地板护理的特别好。二楼的大厨房有3-40平米,房间的一角摆放着大铜锅,柜厨上是几个铮亮的铜器,一大摞砖茶象墙一样放在柜子里,整个房间即干净又气派。 经堂里面的布置就更为讲究了,浓郁的色彩和我在青藏高原看到的一样华丽。主人说,这样的房屋在山巴乡没有什么稀奇,全乡80以上的家庭都这样。还说,等附近的飞机场建好之后,去黄龙、九寨旅游的客人经过这里,体验藏民风情旅游将是这个乡的主要经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