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泸沽湖(第四站)(上) |
[游记]泸沽湖(第四站)(上) |
2008-05-22 sina.com.cn |
2007年8月17日 经过了7个多小时的漫长的山路行车,体验了电影<头文字D>般的急速漂移,终于在17日晚上23点摸黑感到了我们向往已久的"女儿国".可惜村寨里的篝火晚会还是没能等得及我们这群来自北方的美女与"野兽",草草举行,让我们很是遗憾. 因为在泸沽湖住民居是特色,所以接待我们的那家大姐早早的就在村口等候.因为当地的居民还是以种地和捕鱼为主,所以我们到达时,美丽的村庄静得出奇,大部分住家的灯都关了,想必大家早已进入了梦乡,只有偶尔的几声狗吠打破宁静的夜空直穿云霄!于是接待我们的大姐就成了我们见到的第一个摩梭人.现在想想,一大帮摸不着北的人围着人家看了半天,问这问那,我要是大姐,肯定毛了~~~哎......有点丢人啊~~~~ 说到泸沽湖,最早让世界知道这个地方存在的是一个美国的空军飞行员.二战时期,他驾驶飞机误入我国领空,飞至云南上空时,想找个平坦的地方降落,偶然发现了泸沽湖.后来他在书中写到,一大块翠绿的天然停机坪,周围是成群的牛羊,远处是被白雪覆盖的雪山,近处是清澈的湖水,人们安逸的生活,这就是人间的天堂!许多背包客看到后纷纷前来寻找这个书中"人间天堂",于是泸沽湖被世界认知. 然而我们知道泸沽湖还要归功于热点人物杨二车娜姆.尽管她个人存在很大的争议,但她每每提到"女儿国",还是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想去杨二修建的博物馆---娜姆之家去看看,可导游说那里人气不旺,不作为一个景点参观,遗憾啊!杨二,不是不给你面子,是别人不给我机会啊~~~~ 勤劳质朴的摩梭人是北方羌族的后裔,属纳西族的一个分支.他们终日以种地,捕鱼为生,认为远处格姆女神山上的格姆女神是保佑他们丰衣足食的使者.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学习东巴文化,以唱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只要跟着念经的老阿妈顺时针走一圈就会有好运气,我跟着她直到转晕为止...... 这就是刻在岛中小山上的东巴文字,是"幸福平安"的意思. 近几年泸沽湖的旅游越来越热,很重要的一个引人之处就是当地保留了几百年的特有的风俗---走婚.谈到走婚学问可大了,不是我们外人想的那么简单.他们也要遵守很多规矩,譬如,近亲不能走婚,一个女人最多生育三个小孩(人家也讲计划生育的),男人虽不用养育小孩,但在小孩懂事后,母亲必须告诉孩子父亲是谁,此后两家和平共处,其乐融融.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是这些规矩,才使得这一特殊的风俗保留至今,才使摩梭人得以繁衍生息. 在摩梭人的生活中,马是他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男人走婚都骑马.有时晚上要翻好几座山才能到达心上人的住处,早上天没亮就要离开,很是不容易啊!即使现在生活富裕了许多,很多家都买了摩托车,但人们对马的感情还是非常深厚.我们去的这个村子一共有72户人家,几乎家家有马,而且男女老少都会骑马. 我也忍不住过了把骑马的瘾.这匹马叫"阿巴",今年5岁,非常听话哦~~马儿跑起来很刺激,就是颠的厉害,屁股有点吃不消. 摩梭人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母系社会.摩梭族的女人特别勤劳,家中所有的事情都是女人一手包办.在他们看来,亲情是第一位的,是神圣的,母亲是一个家庭中地位最高的人.其次是家中的大姐(相当于户主,说话很有威信哦~~)家里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要把各自的孩子视为己出,养育成人.在女孩13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举行一个非常正式的"成人叮",母亲要亲自为女儿换装,梳头,女孩站在高处接受亲友的祝福.母亲还要为女儿盖一座"花楼",这就意味着女孩长大了,可以走婚了,可以寻找自己的爱情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89cd4e01000a6n.html2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