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滇西北游记(4)泸沽湖见闻 |
[游记]滇西北游记(4)泸沽湖见闻 |
2008-06-10 ctrip.com |
2007-7滇西北游记(4) - 泸沽湖见闻 续上篇…… 位于滇川交界线上的泸沽湖是我国摩梭族的主要聚居地,距丽江约280公里。那里不仅有如诗如画的旖旎风光,更有一丝母系氏族“女儿国”的神秘。虽然网上对它的评价莫衷一是,但这两点足以吸引我们,此行我们将用三天时间一探其究竟。 7.17 丽江-泸沽湖 按照前天在老谢车马店预定泸沽湖车票的要求,我们在8:00前赶到古城停车场,因为开往泸沽湖里格村的中巴依维克8:00从这儿发车。然而停车场并不是班车始发地点,中巴不但晚到,而且乘客已坐满了九成。司机是一个普通话略显生硬的摩梭族小伙儿,面色黝黑还戴着一副墨镜,很酷的样子。8:30起程,不多久出了丽江市区。一路上始终在连绵的群山中穿行,几十公里之后断续地出现了碎石路段,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终点。 班车具有半旅游性质,起初我们并不知情,直到一个多小时后经过“丽宁十八弯”停车休息。“丽宁十八弯”是丽江-宁蒗公路上一段险峻的盘山公路,远看十分壮观,偶然在网上看到一首描写它的现代七律诗,抄录如下: 七律——丽宁十八弯 丽宁山道险连环,最险十八鬼斧弯。 云坠崖头惊虎跳,风旋隘口锁龙盘; 金沙蜿蜒高峡挤,横断跌扑大壑翻。 不逊当年烽火路,车流贴壁绕青峦! (丽宁十八弯) “十八弯”是沿途除泸沽湖之外的唯一景观,实地数了一下,“弯”不足十八,这个名字可能是借用了抗战时期滇缅公路十八弯(后证明在贵州)的威名吧。既然有旅游性质,那么像中午进小店吃饭、以如厕名义进购物点等自然在所难免,直到14:15到达泸沽湖售票处。 售票处距湖还有至少1小时的车程,购票(门票78元/人)后继续前行,于15:00来到泸沽湖观景台。观景台(免费)是一处建在山上平坦空地上的木制平台,站在台上可以居高临下观赏湖的全景。只见蓝天白云下泸沽湖被青山环抱,淡蓝色的湖水幽静柔美、令人心醉。里务比岛像一颗珍珠镶嵌在湖中心,右侧是望不到尽头的绿色草海。美景仿佛触手可及,但是当注意到湖面上一点点火柴般大小游动的小船时才知道此处离湖还有相当的距离。 (从观景台上看到的泸沽湖全景) 随后的山中穿行与湖渐行渐近,15:30经过三家村。三家村是从丽江方向进入景区所经过的第一个湖边村落,也是司机最盼望的地方。车停在码头边,黑小伙极力劝说乘客坐船游湖(30元/人)。也许是此前两处美景使大家都比较开心,所以众人倒是都很买他的帐,几人一组纷纷上船。身着摩梭服装的男女船工娴熟地将木船划向湖心,目的地是约2公里外的里务比岛。小岛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山包,除山顶一座摩梭人信奉的藏传佛教寺院“里务比寺”外,几乎全部为植被覆盖。寺庙不收门票,其建筑格局与通常的黄教寺庙并没有多大分别。几个摩梭妇女懒散地坐在院中晒着太阳,旁边一黑一黄两只护院大狗躺在地上睡得如死狗一般,岛上这种简单生活真是令人羡慕。 16:40坐船回到岸上,抓空吃了两串烧烤摊上的烤串便匆匆上车了。这摩梭烧烤味道还真不赖,这两天再有机会一定不能放过。天上下起了大雨,车子经过著名的大落水村,没过多久到达终点里格村。 里格村紧邻里格半岛,是泸沽湖自助游者的首选之地。与其它湖边村落不同的是,在村中很少看到原住居民,整村是由一家家的客栈组成,像网上颇有名气的扎西家、里格春天以及我们预定的老谢车马店等客栈均建在这里。老谢车马店的湖景房(150元/晚)条件不错,两层的木制小楼,干净整洁。宽敞的阳台直接面湖,即便哪也不去,只坐在躺椅上对着湖水发呆也是不错的享受。下雨天没得可转,被LP拉着到一楼的前台酒吧消磨时间。屋内没有客人,只有一位身着摩梭服装的老太太独自坐在壁炉前抽烟。LP坐到老太太对面,不大功夫两人便闲聊起来——这是她的一大爱好,每到一地,就喜欢和当地的妇女,尤其是老太太聊天。 摩梭族至今仍秉承母系遗风,实行走婚制,即家庭以妇女为中心,女子不婚嫁,男女自愿结合但各回各家,子女由女方抚养直至成人。对于小孩来说,从小身边有妈妈、姥姥、姨和舅舅陪伴,却很少见到父亲。老太太自然是土生土长的摩梭人,膝下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不在本村,她与二女儿一起居住。二女儿名叫杨二车娜姆,平时直呼其杨二车,是这家店的店长。这不是老谢车马店吗,店长怎么不是老谢?没太深问,估计是老谢投资,杨二车担任CEO吧!提起杨二车娜姆,自然想起最近电视上比较走红的、现担任摩梭形象大使的那一位,相信许多中国观众都是通过她才知道摩梭族的。杨大使家离这儿不远,村里人基本都认识她,老太太更是从小看着她长大的。“杨二车娜姆”这个名字可能在摩梭人中比较常见,就像汉族中李刚、王红之类的常用名一样。架起相机为两人合影留念,老太太显得很高兴,也很配合。其实老人家算是给足了我们的面子,因为第二天曾见到她当场拒绝游人的拍照,看来LP和她很是投缘。 晚饭就地解决,点了摩梭杂锅菜、青椒炒蛋,共计46元。经过一天的舟车劳顿,此时坐在明亮的落地窗边,看着湖边的雨景,听着壁炉内燃烧的噼啪声,吃着美味的摩梭农家饭,真是一种美妙的感受。停电了!天色逐渐暗了下来,雨还没有停的意思,村里的篝火晚会也没法开了。LP和Windy倒有兴致在村中走走,不一会儿打电话要我们过去,摩梭印记(另一家客栈,距老谢家100米)那边有几个驴友准备烤乳猪(300元/只),因人少吃不了,正在招募“志愿者”共进晚餐。 四周一片漆黑,村里冷冷清清的,摩梭印记门前的空地上烤得金黄的乳猪正在火上滴着油,这是当地著名的美食。屋内已点起了数根蜡烛,十个人围坐在桌边等待着即将开始的蜡光晚餐。做东的是三个从成都自驾车过来的大小伙子,“志愿者”除了我们拉家带口的5人外,还有两个女孩儿。年轻的老板娘端菜倒茶忙着张落,她是一个来自广东的女孩,几年前来此地旅游时,与当地一个不太爱说话的摩梭小伙儿相爱结婚并定居此地做起了旅游生意。众人自然特别关心这汉与摩梭婚配后的走婚问题,看老板娘一副强人的样子,估计他的摩梭老公没什么机会了。记得泸沽湖有一家网上小有名气的酒吧“大狼吧”的主人就是类似情况,该不会是她吧?听了我的问话,那女孩很不屑地说:“大狼吧”在落水村,其主人并非真正的广东人,而是从江西去广州的打工妹,是一个“冒牌货”。还有这种事情,有趣! 菜差不多都上齐了,烤乳猪也端上桌来,众人边吃边神侃,你一言我一语,倒像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主角自然是那几个性格豪放的大小伙子。他们不但话多,酒量也很好,不长时间便干掉了一瓶当地的“咣当酒”。据说这种白酒开始喝下去不会有什么感觉,但酒量弱者时间一长便会“咣当”一声醉倒在地。酒至半酣,平时一直操着上海腔的Windy饶有兴致地说了几句贵州话,令我们大跌眼镜。店里还有一条四个月大的黑色狼狗“牛仔”,具有德国黑贝血统,一直乖乖的等在一旁,不声不响地吃着喂给它的烤肉。这顿饭吃到很晚,直到大家起身道别,也没见那几个帅哥“咣当”倒地。 老板娘统计明早租船看日出的人,4:00出发。看这雨天估计没戏,还是睡个踏实觉吧…… 7.18 泸沽湖 7:10,整个村子安静得似乎还在沉睡。和LP一起到前面的卓玛家园吃了早餐后来到湖边散步。经过一夜的雨洗,略带泥土味的空气格外清新。静悄悄的湖边码头像一个小公园,成片盛开的小白花(马铃署)显得朴素而浪漫,谈恋爱的年青人一定喜欢这个地方。两个划船的中年摩梭妇女过来拉生意,去不远处的里格半岛10元/人。清晨在湖上泛舟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不想因砍价影响这种气氛,拉着LP直接上船。摩梭人旧时使用独木舟作为湖上的交通工具,它有一个很怪的名字——猪槽船。总是因此联想到猪食槽,后来才知道二者确有关系,这暂且留作后话。从摩梭女手中要过桨,自己划船才带劲儿。对方倒也无所谓,边抽烟边用我们完全听不懂的摩梭话闲聊着。湖面上风平浪静,一片片白云似玉带般挂在半山腰,看样子今天应该是个好天气。 来到里格半岛上岸,这边比村里热闹许多。游客们有的准备乘船出湖,有的在三三两两地散步,还有的甚至在晨练,看来已在这住了不短的时间。漫步回到客栈,远远就看到儿子和小Q正坐在房间阳台的躺椅上玩电子游戏机,这两个家伙倒也会找属于自己的享受。店外停着一辆小面包车,司机姓杨,是一位微胖的、古铜面色的摩梭汉子。问了下去草海的价钱要150元,于是决定包车前往。来泸沽湖看什么?其实我们计划并不明确,预计转一下小落水村、杨二车娜姆家,再看看草海也就行了,没想到在这位善面帅哥带领下的草海半日游精彩非常,令我们收获丰厚。虽是摩梭人,但杨师傅说很多客人都认为他有些蒙古族长相,细一端详确是如此。他与店长的姐姐走婚,换句话说是店长的姐夫,店里的租车生意基本上都被他包了。 杨师傅的草海半日游线路如下:里格村—小观景台—杨二车娜姆博物馆—小落水村—泸源崖—大嘴村—木垮码头—泸沽湖镇(左所)—草海折返—洛洼码头—泸沽湖镇—原路返回。 9:20面包车载着我们五人从村里上到环湖公路,转了一个大弯后,前方是一个木头搭建的小型观景台。从观景台上可以近距离俯看里格半岛和鳄鱼岛。里格村像是一个伸到水中的叹号,而鳄鱼岛实际上也是一个半岛,形似一条趴在湖边等食的鳄鱼。摩梭人称鳄鱼岛为骆驼岛,因为当地没有鳄鱼,祖先给半岛起名时并不知道鳄鱼是什么样子。儿子和小Q自打上车后一直在看漫画书,到景点也不下车,其实书在哪都能看,景色却是过了这村再没这店了,可他们却想不明白这个道理。儿子跟着我们走南闯北,可以算是“老江湖”了,应该正面影响小Q才对,可这家伙就是没主意。最后在各自家长的训斥下两人才含着眼泪下车“观景”。 继续前行,路过袖珍小岛——鸟岛。小岛因其上有众多鸟类栖息而得名,如一颗钻石镶嵌在湖中。前方山的深处持续地飘着一缕青烟,杨师傅说那里正在举行殡葬火化仪式。摩梭人从古至今沿用火葬习俗,老人即将去世前,村里的年青人会在旁守候祈祷,陪伴老人走完最后的时光,之后择日火化,骨灰直接撒入山中。和前年我们在版纳了解的傣族丧葬类似,摩梭族也不存在死人和活人争土地的问题,这是值得汉族学习借鉴的。车子超过一群正在公路边“散步”的摩梭妇女儿童,看她们慢悠悠的样子有点像城里一大家人逛公园,最新鲜的是有的妇女怀里还抱着活鸡。只见过城里人遛狗的,还真没见过遛鸡的,这又是怎么回事?杨师傅解释说她们是在转湖,是藏传佛教中理佛的一部分。转湖一圈需要三、四天时间,抱着的鸡是路上吃的。因泸沽湖地跨川滇两省,两地摩梭人转湖方向也不相同,云南这边顺时针转湖,而四川那边则是逆时针。 车子经过一个岔口停下来,路牌指示向内是杨二车娜姆博物馆。为了宣传摩梭文化,由当地政府出地、某房地产公司出资,在泸沽湖边为杨二车建造了这个博物馆。最近在某电视台举办的选秀节目中,担任评委的杨二车娜姆大出风头,出于好奇,来到她的家乡自然想过来看一看。岔口中间建有一座两米多高的白色圆锥形石堆,很多已被淋湿的经文样纸张压在上面,这是藏传佛教地区理佛用的玛尼堆。进去约150米来到土黄色的博物馆门前,馆门紧闭,但仍对游人开放(门票25元),可能是参观者太少的缘故。门旁一根细绳连着院内的铃铛,想进去参观拉绳即可。馆内还提供住宿,800元/晚,不知这“超五星”价格的客房会是什么配置。我们没有进馆参观,在门外拍了几张照片便即离开。 博物馆向前约2公里是小落水村,杨师傅建议我们在村口下车,步行穿村而过后在另一端会合。村内见不到一个居民,圆木青瓦的老房、低矮的土坯院墙、泥泞的土路以及小水沟上用废弃猪槽船搭起的小桥,都体现出这是一个原汁原味的摩梭村庄。为发展当地旅游,村子邻近湖边的地段新建了多家客栈,宽大整洁、豪华气派,看来这原住与开发就是不一样。上到大路上,只见前方公路立有一个门型木框,横梁的木牌上写着“欢迎您进入四川泸沽湖”,也就是说走过这道“门”即进入四川境内。过界约1公里一座湖边小院是杨二车娜姆阿妈家,杨二车曾在电视上说她经常是早上在云南,中午到四川,原来两处相距只有几公里。 (里格半岛-鳄鱼岛-杨二车娜姆博物馆-小落水村) 下一站来到泸源崖,一个湖边地势较高的小山包。公路边有小道通往山顶,面湖的一侧则是悬崖。崖顶被树木所遮挡,从中飘出袅袅炊烟,不辨方向的LP悄悄将我拉到一边不安地问:“这是不是刚才火化的地方?”崖上十余人正围坐在一起野餐,她们是另一群转湖的摩梭人,炊烟就是从这儿冒出来的。泸沽湖的形成与众不同,其四周没有瀑布与大的河流,总量超过昆明滇池的湖水,其主要来源是地下水,而地下水的出水口就在崖下。面对泸源崖,杨师傅绘声绘色地为我们讲述了泸沽湖的传说:很久以前,这里原本是一个群山环抱的盆地,盆地底部的村子里世代生活着贫苦的农民。村中一个哑巴放羊娃每天到山上,也就是泸源崖这边放羊,奇怪的是他每次一走就是一天,却从不带干粮。有人跟踪他来到山上,发现一条大鱼堵着一个山洞,放羊娃每天就是从大鱼身上割下一块肉当作午饭,最神奇的是肉割下后不久即长出新的,原来这是一条神鱼。消息不胫而走,于是村民们一起来到山上,准备将大鱼搬回村子,这样今后再不愁吃饭了。可是当大鱼被拉出洞口后,一股巨大的洪水从洞中喷勃而出直冲山下。村庄很快被淹没,贪婪的人们也随着村庄一起消失了。水位不断上涨,最后形成了泸沽湖。村里一位妇女急中生智,跳上独木制成的猪食槽竟得以逃生,这就是后来摩梭人使用的猪槽船。不过现在游客乘座的猪槽船已经改进了许多,空间大而且安全,如果再用它喂猪,同时喂二、三十头估计也不成问题。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10686293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