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池,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这是诗圣杜甫为青城山留下的文化馈赠。青城山”山如翠浪尽东倾“,而青城山的幽更是天下闻名。 (一) 青城山距都江堰市区15公里,青城古名“清城”,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唐玄宗在处理佛道之争的诏书中将“清城”写作“青城”,青城之名沿用至今。玄宗敕书碑至今犹存。青城山背靠岷江雪岭,俯临成都平原,以36峰,8大洞,72小洞,108景而闻名于世。在未到青城山之前,我们问了一位当地的小贩,他说青城山只有三个地方值得一看:天师洞、祖师殿和上清宫。“那其他的地方呢?”他笑笑:“其他地方看了也是白看!”他就像曾经受过骗上过当,满脸的不屑。可我却在心里暗暗疑惑:天下闻名的青城山就如此光景吗? (二) 林木苍翠,鸟鸣山幽;道观隐踪,曲径通幽;走进青城山,完全看不出世界级风景区的派头,只有原始森林似乎无穷无尽,只有小径似乎无穷无尽。道观就像在与你捉迷藏,全躲在深山老林中不肯露面。我们气喘吁吁地爬山,好不容易发现一座道观,却不但小,而且竟看不出与平时的道观有丝毫不同。“大期望”与“小现实”撞车,兴致之墙轰然倒地!我们垂头丧气地走着。 因为没有导游解说,我们对道家知识又知之甚少,因而眼睛受累,脑袋更是虚空一片。在一步步麻木地抬脚收脚时,我却突然想到:早在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就将青城山封为国家祭祀的十处山川圣地之一。汉代末,张道陵在青城山创立中国道教,于是青城山成为中国道教发源地和天师道祖山祖庭。道家最擅长得是占卜术、练丹术等,这里做为道家圣地,是不是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宫一观、一亭一阁都包含着大玄机?人生的大道理往往通过最寻常的摆设呈现,以最浅显的方式诉说。 (三) 天师洞、祖师庭、上清宫是青城山中最大的三个道观,朝拜的游客也特别多。香火旺盛。可这只是小道观的寻常放大。在建筑样式,室内布置上无丝毫不同。我开始有点相信小贩的话。这里天又下起雨来。全真观、五洞天、掷笔槽、访宁桥、朝阳洞、壮观亭、观日亭,我们都匆匆走过,无暇细看。在上清宫,望着香烟袅袅,我闭上眼睛,企图在幂幂中与道家三祖: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来一次心灵感应。但一睁开眼,眼前还是乏目的道观,直到临下山时,我看到一堵墙,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大道无为”,突然有所顿悟。是啊,“无为”中明心见性,而实际上是“有为”啊!想起在上山的路上,我对宏兰说的“真郁闷,这么一座名山,我意什么也看不出来!”她说:“既然知道郁闷,也证明你来有所获啊!”这真是大道无为的绝妙演绎。时时不求有为,看似无为,实则有为。 (四) 终于可以安心下山了。通过“月城湖”时我坐在船头,两眼直视前方。已经不再故做思考了。在道家圣地,一切牵强的思维都是亵渎。一切的“意为”都属枉然。我只是放纵自己的感觉,细细地体会那山、那水、那船、那人…… 都说“青城天下幽”是因为山林幽深,古道幽静,山花幽香,鸟鸣幽趣,亭阁幽雅,溪流幽清,但细细想来,青城山道家文化才真正幽绝天下。如果要简单概括,非“大道无为”四个字不可。这“无为”两字才是一口幽幽古井,世间有多少“有为”就是从此喷涌而出,而“无为”的水面却仍然波澜不惊!这真是人生的大手笔!(游海疆) 阅读全文(44次) / 评论/ 丢小纸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