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新都桥记(中) |
[游记]游新都桥记(中) |
2008-05-22 sina.com.cn |
画廊游走——游新都桥记(中) 2007-07-10 18:56:54 大中小 第四篇:探访仙湖——伍须海 早晨六点准时起床,据说一早一晚伍须海的湖光山色最美,所以一大早就出发了,以致连早饭都不及吃。九龙县城到伍须海22公里,全是刚修好路基而路面却全是碎石的山路。早晨的山里寒气刺骨,腹中空空更增寒意。碎石易滑,骑行得格外小心。有几段路面被分割成两半,一半是布满车辙的土路,另一半是刚浇注好的粗糙的水泥路基,上面零星的摆着的些大石头,好像为了阻止在上面行车。摩托在上面行驶是没问题的,我一度把车驶上路基,跑了一段却发现路基上还不时冒出一大片啤酒瓶玻璃,吓了一大跳,又赶紧驶到土路上来。碎石路在河谷间蜿蜒,对岸山峰被刚出的太阳照得一片金黄,与周围莽莽的青苍山色形成强烈的反差。 八点半,我们来到售票大门口,看起来很简陋的一个地方。好说歹说为我们打了九折,售票大门距离景区还有几公里的烂路。据说以前机动车是可以到达景区核心地带的,摩托车更不在话下,但现在不行了。刚到景区门口(其实没什么建筑,就只有几排木屋供游客留宿),一个小伙子就让交停车费,少不了一番口舌,但费还是照收不误。简单吃过早餐,在一片称作停车场的乱石密布的树林里放好了车,我们就徒步开始向伍须海进发。路边有许多马等待着游客的租用,之所以禁止机动车的进入或许就是为了让当地人有挣钱的机会吧。去年到亚丁时,开始也不打算骑马进去,但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累得不行,于是只好掏了180元的往返马费。可这里情形不同,3500米的海拔不算太高,4.5公里的单程也不算远。就这样我们一路走一路欣赏一路拍照,一路说着调侃的笑话,感觉还挺轻松。高大的杜鹃树密密的生长在一起,形成大片的杜鹃林,可以想像杜鹃花烂漫时节的壮观景象。高耸入云的松树上挂着随风起舞松须,在纤尘不染的蓝天背景下显得飘逸而圣洁,这是原始森林里特有的景观。阳光斜射进树林,给茂密的森林带来一线线亮色。马队的铃铛不时从身边响过,打破林间的静谧。一路走来,虽然还是感到心慌气短,但还不至忍无可忍,不久伍须海到了。走出树林,但见一大片开阔的草地一直延伸到前面的湖边,这就是上草甸。草地上野草刚泛出青绿,据说七八月份是这里最美的季节,那时芳草萋萋,野花遍地,而现在草地上随处可见的是一堆堆牛粪星罗棋布。站在草地中央四望,四面的雪山丰姿毕露,晶莹的雪峰和山下青苍的树林将伍须海和岸边的草甸环抱在怀中,形成一个世外桃源,只是眼下如织的人流剥夺了她原有的宁静。伍须海,藏语意为“光辉灿烂的湖泊”。来到湖边,眼前的美景让人屏住了呼吸,蓝天下,湖面静静的,晶莹的雪山倒映在湖水中,明丽清新中透着宁静和秀气,无论朝向哪个角度都是一幅优美的画面。拍了不知道多少张照片,又沿着湖边林间小道来到了湖对面的一个大草甸。在草地上回望来时方向,蓝天白云雪山森林以及这一切的湖中倒影,则又是一幅摄人心魄的画面。站着,跪着,趴在草地上,摄影的人们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好像那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艳阳高照,游人纷纷躲到了树荫下。一点过了,早已是饥肠辘辘。几个藏民在草地上摆了几根小凳,烧起一堆篝火做起了买卖。有方便面,油炸土豆,煮鸡蛋以及啤酒。一块钱一个的土鸡蛋五块钱一瓶的啤酒足见当地藏民的憨厚纯朴。于是午餐就是方便面了,再加两个鸡蛋居然也吃得很舒服。正吃着,前面草地上一位年轻姑娘身着漂亮藏袍在一群摄影师们面前摆弄着各种姿势。“拍美女!”不知谁叫了一声,我们扔下方便面操起家伙也加入了摄影师的队伍,不过也都知趣的站在靠边靠后的地方闷声猛拍——毕竟我们没有付费啊。 离开伍须海已是下午两点半,沿路络绎不绝的车队还在往里开。一队车过去,土路上就卷起一阵久久不散的黄尘。在一个下坡拐弯的地方,一辆越野车四轮朝天翻倒在路边,两个小伙子打着手机一脸的无奈。走上通往县城的柏油路,满身尘土的我们在路边小河里洗了好一阵。 新都桥的落日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从九龙出发,我们就想到快点赶路,争取赶上拍新都桥黄昏的美景。一路狂奔,赶到被称为“画廊”的一段已是七点左右。落日的余晖斜射在层次分明的山坡上,蓝天中还有几朵白云,几匹马在悠闲的吃草,宁静和谐,使人有些不忍离去。 走走停停的我们快到新都桥时却走散了。好不容易才等到一起,夜色中回到了新都桥镇。 第五篇:塔公八美至丹巴 昨天在九龙就被九龙特产的飞鹰藏刀吸引了。讲了几次价,老板奇货可居就是不让价,最后带着一丝遗憾离开了那里。回到新都桥又按捺不住转了几家店,果然发现了这款刀。今晨离开新都桥前我终于买下一把,居然比在九龙还便宜。五十大洋也算贵的了,但比起十几年前在云南路南石林花二十五块买回的那第一把刀来,无论工艺还是质量不知好了多少倍。再说每到一个特色鲜明的地方,买刀作纪念也已成了我的习惯,从西藏回来给朋友的礼物也就是每人一把小藏刀,不过是通过邮局寄回的。 新都桥到塔公33公里。刚从旅店出来时,空中有几团乌云,还落了一阵雨。这是出门四五天来的第一场雨,头顶了四五天高原烈日的我们说不定心里还盼着这场雨为我们洗去一身的尘土呢。可吃过早餐出发时,已经乌云散尽,又见蔚蓝的天,舒卷的云,日光也探出身子尽情挥洒起来。出新都桥10来公里的一段,风光和去九龙沿途所见差不多,河谷两岸是平缓的连山,河水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柏油路两旁,高大的杨树正在舒展枝叶,卷卷的叶片绿里泛着淡黄,在晨风中潇洒的摇摆,远远看去像一道绿色的长廊。 一路上不时有几头牦牛在公路上漫步,任你按破喇叭,它也爱理不理,大有我的地盘我作主的味道。有一次发动机一个响亮的放屁,吓得路边的一头牦牛猛一转身,我也条件反射的一个急刹,惊出一身冷汗。 迎面走来八九个藏族小孩,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一路走一路跳着舞,长袖在空中飞舞。我赶紧停车,记录下这动人的一幕。路旁是辽阔的山坡,平缓的坡地里青稞麦苗泛出嫩嫩的绿意,一座座藏式民居零星的点缀在山坡上,阳光下白色的墙壁特别显眼。 近塔公10余公里一段,山体变得陡峭挺拔,巨石峥嵘,松树倚岩而生,狭窄的河床里乱石嶙峋,河水从石隙间哗哗流淌。经过几道山坡,前面河谷地带一下宽敞起来,远处的连山又呈现出柔和的线条、舒展而开阔,河滩草地尽头出现了错落有致的藏式建筑。对面一座大山上许多由一面面经幡组成的巨大三角图案映入我们的视线,塔公镇到了。走在唯一的一条街道上,两旁是特色鲜明的藏式楼房,街上满是身着藏袍、脸上晒得发黑的当地藏民,其间也夹杂着不少老外的身影。这时才切实感受到我们真正来到了藏区。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eb802010009pd.html19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