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洛带古镇

[游记]洛带古镇

2008-06-27    sina.com.cn

因为有“忙”的理由,自己就很少动笔,翻开游历的照片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去了很多的地方,再看自己写的游记呢!还有很多的地方自己也没记下来,于是我的手在键盘上又轻舞起来,打出一连串的“足迹”。

古镇入口牌坊

走进洛带古镇和以往一样,如走进了历史,但是这段历史和我以前去的很多的地方一样,也有一段蜀汉的历史,但是这段历史记录的不是蜀汉的辉煌,也不是记录刘备及其将领们问鼎蜀国的征讨,而记录的是一位扶不起的末路太子——阿斗的点滴。而这个古镇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个故事由来。其实对这个名字我到没什么,但是一听到是因为这个阿斗而来,我不由得有了些异样,一种来自内心的反感,这样的反感可能是我对刘备及其将领们敬仰的一种对比吧?

玉带跌落之八角井

名字是这样由来的:三国蜀太子刘阿斗在这里游玩,来到镇上的八角井时,不慎将身佩玉带滑落井中,于是反复淘捞,始终无法将玉带捞起,故而得名落带,后演变成“洛带”。当然这也许就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吧?

但是真实的洛带现在除了那古朴的建筑外,透露更多的是一种风格吧!一种独有的特点。而这样的特点让我开始所有的反感随之散去,多的是一种折服。

走进古镇,青石板路幽幽地在脚下延伸,大红灯笼招摇地挂在屋檐,两旁商号林立,平房与木楼参差交错,古色古香,整洁亮丽。以清代和民国建筑风格为主、保存完好的洛带古镇是步行街,街道宽约五米,路面铺大块红砖,两边均为青砖褐木店铺,外挂大小颜色完全一致的红灯笼,且无一例外插着蓝色白边旌旗。木楼多为一层,中间亦有五六层大厦,亦修建得古色古香。街道右边有条半米宽的水渠,流水清澈冰凉,女人们三三两两从店里提着水桶出来舀水回去,一派悠然自得的景象。原来此渠水可吃用。此情此景,颇似云南丽江古城缩影,只是街边少了依依垂柳。而在街道的两边,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大石缸,缸里剩水,养有水草。据说是用来作防火用的,还有美观装饰作用。

客家文化是小镇上最显著的特点,在这里,你能听到一些“半咸淡”、带广东色彩的客家语言,尽管已经与当地的四川话有了不少的融合,但其精髓和风貌依然没有改变。记得石望湘有首词《游落带古镇有感》很能做这样的说明:“君自客家来,世居落带镇。宁卖祖宗田,不失方言寸。我本蜀都人,少为潇湘困。乡音多变改,更兼宦游恨”。如称“太阳”为“热头”,“一日三餐”为“食朝、食昼、食夜”……在离家千里的地方,能听到这些甚有广东特色的话,感觉特别亲切。如今镇上的2万多居民中,有90%以上的居民为客家人,至今仍讲客家话,沿袭客家习俗。全镇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以洛带镇为中心,周围十几个乡镇还聚居着约50万客家人,约占当地人口总数的八成以上。
据考证,客家人的先民原居中国中原一带,因社会变动及战争等原因,曾有5次大规模的南迁,于中国南方逐渐形成客家民系,成为汉民族8大民系中重要的一支。至清末民初,奠定了客家人分布的基本范围。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人口数达5000万以上,占汉族人口的5%。
四川是中国5大客家人聚居省之一,客家人的数量在200万以上,其中多数是清初广东、福建、江西一带老移民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川西的成都东山区域,学术界统称“东山客家”。至今仍有150余万人能讲客家语言,并保持客家的风俗习惯古镇由一街七巷组成。镇上会馆众多: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完整地保留了大量的客家民居以及客家博物馆、客家方言、民俗和生活方式,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bf9e00100066s.html39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