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日记(金堂县) 成都地区鸟类多样性调查 金堂县调查队调查日记 piggybank 2005年4月9日星期六 天气:阴间多云 早上9点,在送走去龙池的董老、Rana、大暴龙之后,李枫、刘庆和我一行三人从成都市林业局向金堂进发。临走前,扎西学面授机宜,大家顿感责任重大。 在金堂林业局的黄老师陪同下,我们一行人先来到了金堂县林业局,稍作停留,随即又拨不急待地向老鹰自然保护小区——老牛坡进发。林业局公安科的蔡科长与我们一同上路。 蔡科长十分热情,对金堂县的生态环境也有一定了解。当路过白河时,蔡科长告诉我们,他曾在这里看到过一大群白鹭,大大小小百余只,景象十分壮观。这让我们十分兴奋。蔡科长还介绍说金堂是一个花园水域,号称“西部威尼斯”,这里是白河、中河、琵河三河汇流成沱江之处。其中,白河的水质特别好,吸引了许多野生鸟类。于是,还没到老牛破,我们便决定下午转战白河。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老牛坡老鹰自然保护小区入口。其后,山路盘旋,过了许久,我们才来到金堂县老牛坡迁徙猛禽观测站。站长廖少华引领我们走上一个平台,放眼望去,山势起伏。廖站长说每年豌豆成熟的时候,就能在此处看到迁徙的猛禽。他们还曾在这个平台上放飞过一直受伤痊愈的老鹰。观测站是老牛坡的最高点(海拔1100多米),也是金堂的最高点,由于这里植被覆盖不是很好,几乎没有鸟的踪影。于是,蔡科长和廖站长同我们一起沿山坡往下走。 一路上,植被逐渐丰富起来,但是由于这里曾经砍伐严重,现在所看到的树木,大多是人造林,植被还是比较单一。正在我们惆怅之际,忽然听见一阵鸟叫,我们循声往右上方的土坡上看去,几只体型较小的鸟儿在一棵小树上扑腾,李枫和刘庆判断是金翅雀,随后,我们用望远镜观测后确认。不久,我们又在树冠上发现很多小鸟儿,胸前都有黑色的T型花纹,是一群大山雀。继续往下走,灌木开始增多,鸟叫声更是此起彼伏。很快我们便看到了成都地区常见的白头鹎。这里的白头鹎比城市里的更好辨认,头上雪白的羽毛微微上翘,名符其实。后来,我们又看到红色头胸的红头长尾山雀。此外,还有一种山雀,头黑黑的,脸颊上一块白斑,肚腹上除了中间一条黑带外,两侧黄绿,十分惹人喜爱,确认为绿背山雀。正当满眼的山雀应接不暇,突然,蔡科长指着右前方的灌木丛说,那里有只很大的黑鸟,我们兴奋的望过去,只见一只中等体型的鸟,通体黑色,只有嘴一点橘红,原来是乌鸫。正在失望之际,刘庆和廖站长又看见一只体型更大的鸟停驻在树杈上,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只猛禽,雀鹰。继续往前走,视野变得开阔起来,除了附近山坡上的树木和灌木丛外,还能看到山坡下较远处的灌木丛和零星的小树。忽然,飞来一群小鹀,落在一棵大树上,翅膀棕红色,腹部白色有黑斑,小巧可爱。这里顿时热闹非凡,满树都是小鸟跳跃。蔡科长眼睛好得很,又看见一只小鸟,黑黑的头,脸颊下方为白色,全身灰褐色,其貌不扬,我们正纳闷是什么鸟,突然看见它扑腾了下翅膀,翅膀下露出黄色的羽毛来,居然是黄臀鹎。我们还先后两次看见黑鹎。它总是混着白头鹎飞来飞去,混淆视觉,只可惜它生来独特,白头,黑身,红嘴巴,我们一眼便认出它来。最让我们兴奋的是,头顶突然飞过一只猛禽,刘庆举起相机猛拍一阵,可惜转瞬就消失了。从展翅的姿态和羽毛看来,应该是普通kuang。 俗话说“秀色可餐”,今天才知道鸟色也是可餐的,看过鸟儿,虽然疲惫,但我们三人却都忘了饥寒。我们回头往山上走的时候,已经近一点了。来到马路上,恰好遇到下山的车,于是我们直接下山去了虹桥宾馆。 午饭后,我们又在黄师傅和蔡科长的陪同下来到了白河边白滨路上。我们选了一个较为安静的角落,坐在河边观鸟。不出所料,这里果然是个好地方,河中滩涂上满是白鹭。我们坐定后,摆出望远镜、相机、鸟类手册和原色图鉴。我们观察到,河中一个草垛周围的白鹭与其他白鹭相比,体型稍大,走路的姿势也不那么挺拔,脖子弯曲成S形,脚部也不是黄色,我们兴奋极了,初步估计为中白鹭。为了保险起鉴,刘枫还拍摄了一些照片,以供确认。此外,河边燕子也十分多。由于天气原因,燕子们低空飞行,有的甚至从我们眼前急速掠过。刘枫注意到除了家燕外,一些燕子的腰部为白色,初步确认为白腰雨燕,但是在翻阅了手册后,我们不得不进一步观察,以确认是白腰雨燕还是小白腰雨燕。于是,我们鼓足劲观察白腰燕子的尾巴,看到尾巴剪形不明显,为凹形,最终确认为小白腰雨燕。最有趣的是,飞来一只毛茸茸的小鸟,无畏的走上前来,停在刘庆前方的石河栏上。刘庆手拿相机,卡擦卡擦,一直拍到离它不到30厘米,它仍然毫不畏惧的望着我们,还前后左右地摆POSE。想不到地是,这只小鸟难住了我们,它头顶灰白,眼睛周围为黑色,腹灰白,胸部有V形的小绒毛,羽毛上有黄褐色的斑,尾巴较长,微微上翘,脚为肉红色,我们翻完两本书都找不到对应相似的,只好存疑。大约又看了半小时,忽然一群鸟儿从远处飞来,大家兴奋地大叫——这是一群野鸭,共12只。大家举起望远镜一阵狂看,发现其中大部分野鸭头为深色,有微微翘起的羽毛,黑背,灰白腹部,只有一只头上没有翘起的羽毛,估计是凤头潜鸭中有混群。后来我们观察良久,由于距离较远,我们只看到那只野鸭的脖子上隐约有一圈白色,对照图册,初步认为是青头潜鸭。此时,已经接近下午四点。临近的滩涂上飞来一只白鹡鸰。这是一直非常漂亮的白鹡鸰,比以前在成都市内看到的更加黑白分明,活泼伶俐。此时,又一只鹡鸰飞来,停在左边的一个条石上。这只鹡鸰脸颊、胸、腹均是鲜黄色,水上一只,水下倒影,相映成趣。我们一致认为它的特征与黄头鹡鸰的雌体非常相似,初步确定为黄头鹡鸰。刘枫又拍了很多照片,以便之后进一步确认。下午白河边最后的收获是一只金眶鸻,它头顶灰黑,眼睛、头顶和颈部都有黑色的条纹,白腹,灰黑翅膀。 大约五点,我们离开了白河,来到琵河边的半岛茶楼。琵河的生态环境明显不如白河,水质较差,几乎没有水鸟的身影。我们在茶楼整理了一会儿资料,随后又回到了虹桥宾馆。途中,在琵河大桥上刘枫和我看见一只红尾水鸲追逐一直白鹡鸰,飞行跳跃,好不热闹,这算是琵河上的唯一收获了。 回到虹桥宾馆,金堂县林业局李局长还向我们介绍了金堂县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生态改善的情况,交流了我们今天的所见所闻。吃过晚饭,我们三人聚在一起整理资料,期望着明天也能满载而归。 2005年4月10日星期日 天气:阴 一大早,草草吃过饭,蔡科长和黄老师就到宾馆接我们,往三星镇幸福村进发。在宾馆外的居民楼墙上的蔓藤里,我们发现了许多树麻雀来回穿梭,仿佛它们的窝就在蔓藤里似的。 在往幸福村的途中,我们经过很多村落,到处都是燕子掠过,麻雀飞过。刘枫眼尖,在众多的家燕里瞅见一只腰部黄色的燕子——金腰燕。来到幸福村,蔡科长还是坚持要陪我们去观鸟。于是,我们四人沿着一个干枯的河沟往田间走。据说,这个河沟原来是有水的,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干枯了。这里的植被不错,不过可能因为离马路比较近,鸟不算多。又继续往田间走了一截,我们来到一个天然的小水池边。水池不大,池边有一个植被茂盛的土坡。早在土坡下,我们便听见鸟儿的嘈杂声,远远望去,树丛间鸟儿成群。我们一眼就认出这是一群白头鹎,数量不下20只。其中混杂着一只体形较大的鸟,全身乌黑,看体形像是乌鸫,可惜转眼就了无踪影。我们又爬上土坡,期望着能在鸟群中发现新的鸟种,未遂。来到水池边,我们看到了一只红尾水鸲。离开水池,我们继续沿干枯的河沟往下走。忽然,我望见正前方的树枝上静静地停着一只体形像鸫的小鸟,它眉纹白色,眼下有黄棕色条纹,脸颊上还有一褐色条纹,腹灰白,有斑,很难辨认是哪种鸟,我们观察良久,只好记录特征,存疑。不久,我们来到了一条河边,也是幸福村红旗水库的一部分(红旗水库由河上设水闸蓄水形成),这里风景怡人,更是鸟儿的天堂。在水库较窄处,可以望见对面的一片草坪,草坪上群鸟跳跃。很快我们便发现了一只眼上方一抹白色,翅膀肚腹都麻花,胸前微微呈肉红色的鸟儿,我们四人(蔡科长也临时加入了观鸟队伍^_^)各持一镜,边观察边翻阅手册,初步确认为粉红胸鹨。随后我们还发现了一只漂亮的棕背伯劳,长长的尾巴,体态优雅,眼睛周围为黑色,腹部和翅膀上带有浅棕红色。此时,时间已经接近中午,我们决定离开水库,从田间穿过,去山脚处的村庄里看看。我们一路小心地踏这田埂穿行,一边还小心翼翼地躲过在身边来回穿梭的燕子们,情趣盎然。走近村庄,我们听到一阵阵“叮叮叮叮……”的声音,像风铃般清脆,刘庆说附近肯定有棕脸鹟莺,于是我们循声四处观望。终于,在竹林间看见一只体形很小的鸟,一边叫,一边还颤动它的小尾巴,棕红的脸,白色的腹,黄绿色的翅膀。正在这时,两只体形较大的鸟从头顶飞过,我没在意,以为是鸽子,李枫姐说像是斑鸠。后来再次看到时,我们看清了它们脖子上的斑点,确认是珠颈斑鸠。一路绕过村庄,回到起点,我们还观察到许多金翅雀和麻雀,收获不错。 回到虹桥宾馆,我们才发觉,水库边飕飕的冷风早吹得我们头重脚轻了。吃过午饭,我们与蔡科长告别,踏上了归途。 回到成都,我仍然神情恍惚,偶尔听到鸟叫,就有拿出望远镜得冲动,自己都笑自己,不经意间竟成魔了^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