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李冰与都江堰 |
[游记]李冰与都江堰 |
2008-03-01 ncdxfz.com |
李冰与都江堰 他生于两千年前,却至今还在指挥奔腾的江水。他站在江心的岗亭上,命令“你向左,他向右” 李冰是封建时代的官僚,他没有进水利学校,却因他的官位成了实践科学家。权力,在一些人看来,无非是统治、诈取、光宗耀祖;而李冰却认为权力是责任,政治的含义是疏导、是除害、是滋养、是为民办实事。他明白,四川人民的最大忧患是旱涝,因此,作为统治四川的他必须成为水利专家。 于是,他本着抗旱涝、利灌溉,造福于民的宗旨,在当年被称之为蜀蛮之地选址修筑了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的问世比雄踞北国的长城还要早数十年。 万里长城是秦始皇的杰作。它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御敌;而在现代化武器可以飞越时空的今天,它的功用已不复存在。它只是一座显示伟大和骄傲的雕塑记录着它曾经的辉煌。但都江堰如今依旧江水轰鸣,一如既往,在李冰意志的河道里奔流不息。有了它,才有四川平原的旱涝保收,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抱负;有了它,才有李白、杜甫的川行锦绣诗篇;有了它,才有抗日战争的安定后方。每当民族有了深重的灾难,“天府之国”总是作为坚强的后盾提供庇护和需要。可以这样说,都江堰是中国的“水上长城”,不仅灌溉了6000万平方公里的四川平原,而且灌溉了中华民族。 我站在伏龙观上,一边眺望着雄伟壮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一边倾听导游的介绍:都江堰位于四川平原顶端、岷江出山口,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势,实现自流灌溉。都江堰渠首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颈进水口等三大工程。鱼嘴分水堤长800米,宽约40米,其形状像一条大鱼逆流卧于江心,堤的顶部似鱼的嘴巴,它所起的作用是将滔滔岷江水一分为二,外江用于排沙,内江用于引水灌溉。目前,都江堰灌溉区有6市27县,灌溉良田达900余万亩,同时兼有发电、供水、养殖,旅游等功能。都江堰是世界上迄今仍发挥巨大效益的古老水利工程,是中华民族古文明的象征。 李冰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四字诀至今仍是水利工程的旷世经典。 看着喧嚣的惊涛滚浪,呼吸着随风而来的湿漉漉的空气,我为都江堰有如此撼人的魔力而惊悸:岷江水从遥远的丛山中呼啸而来,向大山、向峭壁、向一切生灵展示自己强悍、野蛮的生命。可是,到了鱼嘴分水堤,却乖乖地分道入渠。虽然也有咆哮,也有浪花飞溅,不失滔滔之势,但绝不跨堤。而是听凭李冰的指令,没有一滴水错了方位。 李冰为了确保堰固水驯民安,在世时便命令儿子造三个石人镇于江中测量水位,其中一个就是他李冰的雕像,高2.9米,重4.5吨。历史上,把自己的雕像竖于殿堂的大有人在。而沉在江中却是绝无仅有。然而镇江测水是李冰的心愿,死后。唯有都江中流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生为都江堰,死为都江堰,他永远是岷江水最崇敬的指挥官。 都江堰不坍,岷江水长流,李冰的精魂世世代代活在人们心中!
|
转自:http://fx.ncdxfz.com/web/lssclt/dv_rss.asp?s=xhtml&boardid=15&id=907&page=124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