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李冰的都江堰伟大在什么地方?

[游记]李冰的都江堰伟大在什么地方?

2008-05-22    sina.com.cn

因为一部日本NHK的纪录片,想到cctv拍的纪录片《复活的军团》,于是想到秦国统一天下的原因,发现秦国国君的雄才大略和深远目光的确非别人所能及的,应该说秦人从秦穆公开始就确立了“标准化”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深谋远略,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国标准化的功绩,除了后来我们耳熟能详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外,还在于秦国早早就统一了兵器、战术、给养、交通和编制问题,并制定了一系列行军、劳役、耕作、取士和进爵的制度;可持续性的功绩,则表现在不停地修建道路和兴修水利上,修路有著名的“直道”和“驰道”,修水利则有都江堰、郑国渠等。而这些,都是秦国穷500年之力而矢志追求并逐步完成的。

从大脑里搜索对于“都江堰”的记忆,知道“离堆锁峡,玉泉入瓶”的都江堰是李冰父子留给蜀地的瑰宝,李冰之前,岷江肆虐不驯,蜀地旱涝严重,但因为有了李冰的治水,才使蜀地成为“天府之国”。但说实话,都江堰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堰?李冰又究竟是怎么治的?这些问题,我一直都不清楚。

于是兴致来了,上网搜索,才知道都江堰原来是一个如此“惊心动魄”又令人“热血沸腾”的巨大工程: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又率领大众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形如鱼嘴的狭长小岛。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30a8a01008sfs.html43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