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四川之行都江堰篇 |
[游记]四川之行都江堰篇 |
2008-06-10 live.com |
5月6日 如果我只是去都江堰看看,并没有请导游的话,那里也只不过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但是,我们请了个导游,所以我一下子对建都江堰的李冰及这块地方产生了崇敬之情。他历时14年,其中还不包括思考研究的时间,建造了都江堰,用岷江之水来灌溉四川平原。至今,几百年过去了,四川90的用水还是靠着它。 首先,我们来看看都江堰的全貌。 李冰将岷江分成了外江和内江。当时是28分沙,46分水地将江分为2边,如上图。内江,就是下面一条,是用来灌溉,外江用来排洪,而当中的分隔之堤都是用此江中的泥沙堆积而成。当然,后人有对此工程进行维护,所以它才能延用至今。 整个都江堰分为3个主体部分,也就是靠这3个部分才充分起到了排沙排洪控制流量的作用。这3个部分分别为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 鱼嘴 这个名称是因为形似而得来的。这里是将岷江分为2条江的起始之地。看上图,这个尖尖的地方犹如鱼嘴,其左边是外江,右边是内江。在第三张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外江较宽,内江较窄,这就是我上文说到的46分水中的其一,当夏季洪水期来的时候,由于水流急再加上外江宽,所以60的水会流入外江;其二,当时挖掘的时候,内江较深,外江较浅,在平常时,由于水往低处流,所以60的水是会流入内江。所以,无论是不是洪水期,这个鱼嘴天然地控制了内江的流量。鱼嘴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我上文说到的28分沙,由于离心率的关系,会有80的沙被留在外江。 飞沙堰和包瓶口离地很近 上面左图便是飞沙堰,此处又有2个小工程——深淘沙和浅作堰。左边一条像小路一样的地方就是堰堤,这个堰堤只有2.15米高,可以算是非常低的堰。其左边干涸的地方通往外江,右边就是内江。在内江对岸有个小缺口,此处埋着4个铁柱。每年维护人员都会去检查,将上游冲下来的沙深挖掉,使河床维持在铁柱的深度,以免流量过大或者过小。真的铁柱我们没有办法看到,但是后人做了4个模型摆放在出口的喷泉池中,如右图。
|
转自:http://pipi009.spaces.live.com/Blog/cns!DC5837374435B731!474.entry42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