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杨艾祥地震前线日记(3)都江堰一日 |
[游记]杨艾祥地震前线日记(3)都江堰一日 |
2008-06-10 sina.com.cn |
文/杨艾祥 (我在地震现场采访) 我们早上开了简单的碰头会后,就到街上买东西。 我们把一家便利店的水和食品全买了。放在一辆高尔夫车上。人坐在上面显得无比拥挤。然后找了一辆出租车带路,继续赶往都江堰。 而另一组队员则赶往了德阳、什邡一线。 先去加油,加了181元。那个出租车出奇的好,不断给我们介绍,该走什么路,该怎么走。知道我们是救灾的,每个人都让我们感到温暖。 今天,我一共采访了3个人。因为时间关系,就把原文发到后面! 有几个细节让我感动: 一是,两辆车相撞了,撞得厉害。如果是平时,肯定要打架。但是,我看到双方下来后等笑笑,然后说,都去忙自己的事情吧,就开走了。 二是,不断有汽车和物资涌入。那个场面是让人无法想象的。 生命就是生意的命运 文/杨艾祥 图/雷辉 一个30岁左右的女子,看见“商界传媒赴汶川地震灾区采访车”得牌子的时候,就跨过马路冲了过来。然后不断拍打车子得玻璃窗。 庆幸自己的幸运而希望协助他人的不幸 “什么啊?明矾?” 爱心可以变成“生意” 此前,她努力地给自己的朋友、亲人以及120、119打电话,但是即使把手机键按坏了,依然是接不通。 而自从那个夜晚,从帐篷里出来后,宋利君一直没有回过家。 活着才有生意 文/杨艾祥 2008年5月14日下午2点的时候,高治民和记者谈起自己的家庭以及地震的经历时,他已经没有多少语言了——当地震让高治民倾家荡产的时候,这个42岁的四川省青神县农民想起了很多年之前,他父亲带他去出去乞讨的情景。而他39岁的妻子周巧英显然更健谈,不过她谈话的过程就是他流泪的过程。 “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就等着回老家投靠亲戚!”刚擦干了眼泪,周巧英的眼泪又掉了出来。 这时候,他们夫妻以及另外两个老乡,就躲在都江堰市广场的草坪上。“现在是没有交通工具啊!不知道怎么回去啊!” “不是有那么志愿者的车可以走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周巧英不好意思地赌起了嘴,然后把目光投向了不远处的几个三轮车:“这么多东西,这些车怎么拉啊?” 这些三轮车上的东西,实际就是一些破旧的锅碗瓢盆,最值钱的可能是一台从以前的房东送给他们的洗衣机。 10年前,高治民年轻力壮,家里的农活耗不了多少力气就干完了,他就趁着农闲赶到都江堰打零工,偶尔也卖点水果。 “当时的生意还是不错!”在回答当年的生意时,高治民露出了采访过程中惟一一次笑容。 在高治民笑容的背后,那是因为都江堰市旅游经济的繁荣。“那时候,旅客越来越多,生意也好做!所以,随着高治民的做得越来越顺,村里的很多人都跟着出来了。”一个老乡介绍说。 5年前,高治民开始全职在都江堰市场贩卖水果。“为了儿子的能有个好的学校读书,上前年把老婆也喊了过来。”高治民说。 但是,一家人都到都江堰后,生意却越来越难做了。什么都在涨价、顾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几年来,两夫妻住50元一月房租的平房里,半个月吃一次肉。但是,他们从来不觉得苦——活着就有希望,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一个儿子。 4号的时候,儿子刚好被分配去了北京的一个工厂实习。这是高治民和周巧英在地震灾难中惟一的幸运。“你们去看看,哪个学校没有死人啊!他们原来的教室都垮了,如果他继续在读书,也不知道会出什么问题!” 事实上,远在北京的儿子也担忧着高治民夫妇的安危。不过他们还没有通过电话!“我昨天打过电话回老家,说孩子已经联系上了。” 儿子到北京后,高治民就把几年的存款拿出来,买了一个手机,方便和儿子联系。没有想到,地震之后想给儿子报平安,却怎么也打出去电话。 “地震那天,如果我们不在街上做生意,肯定也是死!”周巧英说。地震之后,他们马上把水果分给了往各地逃难的人们。他们对着那些恐慌的人们大叫:“别紧张,带点水果走!” 口里喊着叫别人不紧张,其实夫妻俩比谁都紧张。最后水果没有送得完,就往那个租住的小屋子赶。显然,迎接他们的没有希望——整个屋子早已经被夷为平地。 “里面的东西都是钱买的!”于是,他们不顾别人的劝阻,强行翻开那些屋子顶上那些广告牌,开始翻自己的锅碗瓢盆,他们只有一个想法——“能带走的都带走!” 不过,几天来,拖着这些很多都看不上的东西,他们却麻烦了。仅凭他们惟一的交通工具——三轮车,他们根本无法回家。 尽管带走了锅碗瓢盆,但是,周巧英依然不舍这个城市。“毕竟在这个城市生活了这么多年了!有感情了。”周巧英说。 事实上,除了感情,更多的对于周巧英来说,这里有着她的梦,她和高治民的梦,致富梦,城市梦。 “我们还要回来!”周巧英轻轻地说,听着着话,高治民停止了叹气。 文/杨艾祥 图/雷辉 这个家庭有5个人:一对老年夫妻,一对青年夫妻,一个3岁大的孩子。 5月12日下午发生地震之后,他们抛弃家园,连滚带爬,走了30里山路,赶到了都江堰——“因为这里容易得到救助!”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5acef70100amio.html41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