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泸州之行——玉蟾山与流民图

[游记]泸州之行——玉蟾山与流民图

2007-10-22    sohu.com

穿山峡石

玉蟾石

罗汉街牌坊

硅木化石

进了罗汉街牌坊就是这条石阶一直通往山顶金蟾阁,路两边有一些罗汉,和一级一级的空地,在那场大火之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虔诚的老人,爬上却摸了佛顶刚下来。

不知道老人下来后在想着什么,也许是刚才跟菩萨许的愿吧,山上随处可见这类蟾蜍形状的装饰。

十八罗汉

快到峰顶的一个平台可以看到远处一座塔和全城景象,下面许多大石真是很象蟾蜍。

造型别致的金蟾阁矗立于峰顶

玉蟾寺

蒋兆和与流民图

[此文转帖]

“山似岷峨派,峰如峋嶙尖。仙游还驻鹤,僧号亦栖蟾。萝月悬天镜,松风袭暮蟾。有诗休疥壁,徒为葛藤添。”这是明代四川状元、著名诗人杨升庵赞美玉蟾山的诗。玉蟾山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城南35公里处,峰峦起伏,树木葱茏,溪流环绕,怪石嶙峋,尤以山幽、石奇、水秀闻名于川南。

玉蟾山因山形山石多似蟾蜍而得名。一日,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慕名到玉蟾山游览,被山光水色所陶醉,特别是众多的蟾蜍向他朝拜,更使他怡然自得,流连忘返。山上圆通寺老主持久仰黄庭坚大名,便将他迎入寺内,献上玉蟾香茶和玉蟾美酒,一面品茗饮酒,一面话说山间玉蟾石。老主持见黄庭坚谈笑风生,兴致很高,便叫僧徒摆上文房四宝,请黄庭坚题赠墨宝。黄庭坚欣然应允,即兴挥毫题写“玉蟾”两个古朴苍劲的大字。由于黄庭坚醉笔所书,竟将“玉”字的一点写在了上面,留下“醉书玉蟾”的佳话。后来,寺僧便将“玉蟾”二字镌刻于峭壁之上,并把圆通寺更名为“玉蟾寺”。

明代摩岩像堪称玉蟾山一绝。主峰金鳌峰峭壁之上,镌刻有千手观音、六臂观音、莲台观音等400多尊明代摩岩造像,大者丈余,小不盈尺。造像古朴典雅,线条流畅,雕刻细腻,比例匀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其中《悟道图》构图别致,耐人寻味:婆娑的菩提树下,坐着一位信徒,脸贴在膝上深思冥想,给人以悟入禅机之感。

玉蟾山以其旖旎风光和众多的名胜古迹使人陶醉,更以金鳌峰石壁上的大型人物石刻浮雕《流民图》吸引中外游人。玉蟾山金鳌峰石壁的大型人物石刻浮雕《流民图》是新镌的名胜。这组石刻浮雕是据蒋兆和先生的代表作《流民图》制作的。石刻浮雕于1987年7月破土动工,1989年4月竣工。浮雕全长45米,高3米,气势磅礴。画面以100多个人物,全面展示了在日本侵略者铁蹄蹂躏下,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尸骨横陈的悲惨景象。

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创作于1943年抗日战争期间的敌占区北平。原作画面长27米,高2米。当时,蒋兆和先生流寓北平,目睹日本侵略军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悲惨景象,残酷的现实强烈地震撼着他的心灵,于是他愤怒地拿起画笔饱蘸血和泪创作《流民图》。

自右向左看去,濒危的老人的沉吟,背井离乡的农民的哀叹,手把着大锄的青年农民的愤慨,躲避敌机轰炸的母子筑成的金字塔状的壁垒,断垣下横卧的尸骨,沿街乞讨的孩子的呼唤,失业、伤残的工人们艰难的步履,被逼疯了的妇女,欲上吊自杀的老人,无力养活家小的教授的悲哀,最后是两位知识分子正引颈翘望着祖国光复的曙光……这一画卷不仅以它的历史性的大主题,也以其将中国画笔墨和西画写实技巧融为一体的精湛的艺术表现,以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而成为中国现代人物画史上伟大画卷。

游玉蟾山,览大型石刻浮雕《流民图》,我不仅领略到了秀丽的自然风光,受到了艺术的启迪,而且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触景生情,赋诗一首:“历史巨画镌峭壁,悲惨景象触目惊。玉蟾永载流民图,抗倭爱国铭记心。”

我的相关日志:

2007-10-09 | 泸州之行——玉蟾山明代石刻
2007-10-07 | 泸州之行——百年桂圆林
2007-10-06 | 泸州之行——国窖1573
2007-10-05 | 泸州之行——国窖广场
2007-10-04 | 泸州行之——走进泸州

谢谢参与上篇点评的朋友们:

评论 (45) |

转自:http://syg0685.blog.sohu.com/66955994.html70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