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九龙 新都桥没有去九龙的汽车,要到十多公里的白塔路口等从康定去九龙的班车(一天一趟)。 和朝夕相处了几天的小张告别,我告诉他好好干,这么年轻一定会有前途,但愿以后还能相见。和老陈包了一辆车去白塔路口。下了车,有几个人拿着大包小包也在等车去九龙,加上我们已经有六七个人了,不知车上能否有空位。等车人说车中间可以加几个小板凳,这几个人都能上,司机还能挣外快,让放心。我还是担心人太多上不去,对于我只要能上车,就是站上几个钟头也认了。听说附近有个天葬台,如果上不去车,就到那里看看,要能去九龙,就回来再说。 车迟迟不来,又多了几个等车人,更增加了一丝不安,真不希望九龙之行今天泡汤。正在焦急之中,从九龙方向开来一辆长安小客,看到有这么多人在等车去九龙,立即停下,车上的人下来,让我们上车(有几个包裹挺大,没好意思上)。对司机这是一单现成的生意,不可错过,而且才要40元(长途班车还要50元呢)。车里的人是司机的亲戚,要到新都桥,司机让这些人搭车去新都桥(倒短的车很多),他挣钱要紧。 焦虑的心放松下来,小车调头向南,沿着河流行驶在开阔的山谷底部,青山绿水,又是一路好景色。新修的柏油马路畅通无阻。 突然堵车了,有七八辆车停在前面,下车查看,刚刚发生交通事故。两辆摩托车倒在地上,血迹淌了一片。一男驮一女与迎面的摩托车相撞,男的伤势严重,血流满面,不省人事,正抬到一辆小卡车上。女的神智清醒,一副痛苦状,被一辆小面包拉走了。没见到另一辆摩托的主人,可能已被拉走了。受伤男子被抬到车上,车并没开,说是要等到他的家人,十多分钟人来了,车立即开走,路通了。这么少的车,这么平坦的路还出事,可见是太大意了,行车一定要注意安全,万万麻痹不得。 到沙德乡莲花湖镇还有一个小插曲,车被人拦下不走了,司机和那人说了几句后,非要我们再加十元,并且要给完钱才开车(司机欠别人200元,拦车的人等着要,司机没带那么钱,那人不让车走),车上人不同意(同意车费50元,不同意马上给钱),就这样僵持着,车也不开。看来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我先把钱垫上,让大家到九龙再给我钱。车又继续行驶在风景如画的路上。 九龙县城很小(全县才5万人),一眼几乎就能将其尽收眼底。小城中心广场上立着旅行社的大幅广告,是五须海的风光照片。如此亮丽,清秀让人为之一震,这么漂亮的画面可以说我从来没见过。也许是因为幅面高大(高七八米,长十多米),非常抢眼(街面上的建筑,其它广告,招牌都暗然失色),伍须海在召唤,心已飞扬。我和老陈当即决定吃完饭就找车去景区,在那里过夜。 在广场附近找了一家饭店,老板看我们是来旅游的,十分热情,态度亲切,主动推荐了他的拿手菜,小店的饭菜可口,价钱公道,让人对这小城有了好印象。 包车100元去25公里远的伍须海景区。上山修了路,没建成就停工了,水泥路一段一段撂在那儿,有的路段只修了半边,另外半边还是土路。司机说这景区被一个重庆人承包了,钱花完了,路才修了一半,没有担保,银行不给贷款,老板正想办法集资。天阴沉沉的漂起了细雨。车在路上一会儿是光光的水泥路,一会儿又是泥泞的土路,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小时后我们到了景区售票处(门票60元)。按规定,游人都要在这儿下车,进景区大门要徒步走5公里才能到伍须海。因为天气不佳,没有游人,放行了我们的车。 绿荫蔽天的原始森林,沐浴着无声的细雨,我们进入了一个湿润,苍翠的世界。司机留下了电话,说返回时要是没车,打电话他来接,价钱不变。 伍须海风光 越过流水潺潺的小溪,在芳草萋萋的林间空地上,有五六个木屋,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景区管理人(为承包人管理景区的老板)的家。住宿在这里登记(也可以在这儿吃饭,打开水,看电视,烤火取暖),经讨价还价住宿费从80元降到40元。我们住进了旁边单独的小木屋,每一幢是由四根粗粗的木柱子支起的一个七八米的房间,为了防潮,离地面一米多高,有数登台阶连接门前的小走廊。原始本色的木屋没有太多的装饰,被褥,台灯,拖鞋,衣挂,暖水瓶,还有电热毯,准备的舒适温馨。屋后是林木森森,浅滩溪流,屋前不远有自来水和水池供人涮洗,草地上帐篷搭的凉棚下有桌椅供人休息。屋里屋外都让人舒服。 穿过包围的树林是一片草甸,白色,黄色的小野花如繁星散落,几头牦牛在悠闲地吃草。我们朝远处的几棵大树走去,在繁花似锦的草地上行走,脚步轻轻,不忍落下。走近了,尽显沧桑的古树后边是一片开阔地水域,那就是伍须海。 穿过这片草地,一片幽静的湖水默默地呈现在眼前。清幽,宁静,空灵,端庄,象是到了人间仙境,真是太棒了!没想到伍须海的景色这么漂亮,很有些象九寨沟的长海,郁郁葱葱的山林包围着一湾清清的湖水。伍须海比长海更有灵气,是我见到过最美的风光。 站在湖边满眼张望,不管你从哪个方向看去,都是一幅幅恬静怡人的画面。无论是前面的山峦,浮云,湖中倒影,还是后面的劲松,草地,野花,山林,或是木屋(当地藏民的牛棚),炊烟,牦牛,在草地上玩耍的儿童,一切都和谐自然,恰到好处。闭上眼睛,举起相机,随意旋转,站住后按下快门,保证得到一帧精彩的风景照,一点也不夸张(我就这样做了。相机里有好几张这样的照片,张张优美如画)。伍须海的美景是全方位的,值得一生回味。 湖水清彻透明,装下高耸的山林,水面大小适中与两侧云雾缭绕的山峰相得益彰(湖面太大,场面开阔,水就成了主角;水域不足,湖水又成为点缀,眼前的伍须海与青山及四周的环境搭配得当),对岸是一片浅绿色的牧场,形成开阔的视野。远处是险峻的山峰,苍茫天空,白色的云雾缭绕在山间。水中与岸上景色别无二至,唯有湖面远处是一条亮色,那是湖水的反光。下雨了,细细的雨打在如镜的湖面上,晶莹的小水珠在湖面上跳跃,形成一个个圆圆的涟漪,小小水圈扩散成细细的波纹,水中倒影跟着抖动起来。空中的云雾正浓,缓缓弥漫在山间,山峦在迷雾中忽隐忽现,舞动的美景千变万化,真是到了仙境。 身在梦一样的伍须海,相机已不能把她的虚幻,灵动与妩媚真实地记录下来,就是眼睛也不够用了,此时此景只能用心去关照去体验。我想把这美景深深印记在心里,仔仔细细看着见到的一切,然后闭上眼,用心默读一遍眼前景色,然后睁开眼睛,面前的实景仍比心中想象的丰富许多。这美景只有亲历才能感受到她的真实 ,她的奇妙,她的刻骨铭心,一切语言和镜头都显苍白。 郁郁葱葱的山林非常厚重,极有层次;岸边盘根错节的古松,苍劲的枝杆,茂盛的树冠棵棵都象艺术品;草地上野花细碎,美丽而不张扬,密集如图案一般;铜铃叮当,远远传来(牦牛脖子上的铜铃作响),清脆悦耳,这身临其境真真切切的画面,让心里充满喜悦,使心情无比舒畅。 心情舒畅因为美景是全方位的:不论是在住地木屋的门前,还是在吃饭屋内的窗口;不论是在洗漱的水池旁,还是在帐篷搭的凉棚下;也不论是向东还是朝西,只要一抬眼,处处是美景(自然的,没有丝毫人工雕琢),看也看不够。真就是上帝把天堂搬到了人间。更为可贵的是整个景区只有我们三个游人,没有他人干扰,这是原始,本色的伍须海。同来的老陈对这景色赞不绝口,一个劲地说这一趟没白来,小姑娘更是乐得手舞足蹈,她说一定让她的同学们到这里来看看。我们都是第一次身临其境在这立体的景色中。 我们回到大木屋吃晚饭。管理景区的是当地的一个家庭,老板没在,去九龙接人,老板娘里里外外的张罗,她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很可爱。仅雇了两个服务员,可见景区里来的游人并不多。老板娘问我们吃什么,正待回答,她推荐吃松耸。我们问:这有名的蘑菇一定很贵吧?她说是干的,每年当地人采松耸卖不出去就晒干了,好存放。质量不是上乘,所以不贵,二十元一盘。于是我们要了一盘。 做饭的功夫屋里电视播放着伍须海的宣传片,那景色是晴天拍摄的,确实非常漂亮,色彩丰富,亮丽阳光。但没有了眼下那种雨雾中的灵气和身处仙境之感。屏幕上出现了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其中一个特写镜头就是坐在旁边老板娘的小女孩儿。大大的眼睛,特别有神,红红的脸蛋是高原人的特点。我对小姑娘说:“呀!你上电视啦?”她笑了拿出一叠介绍伍须海景区的小册子,说:“这里面也有我。”翻开来,里面一张图片是在伍须海背景下她和几个孩子在草地上奔跑,充满了活力。小姑娘刚上小学一年级,现在放假了。 饭做好了,我们在屋里的地桌上,头一次吃到珍贵的松耸。炒松耸,条状,筷子粗细满满一盘。吃到嘴里,香浓的真菌味道,绝对纯天然。有些韧劲,一嚼就烂,味道鲜美,被我们一扫而光。没想到还能吃到仰名已久的特产,这算是来伍须海的意外收获吧。 晚饭后近八点,天色还很亮,我们又来到湖边。湖水更显得静谧,安祥,怡人,四周景色蒙蒙胧胧,随便朝哪里一看,都另人心旷神怡。这样的场景已是一种意境,用眼睛观看已经远远不够,而是要用心灵去感受。 如果说满汉全席是味觉上的充分享受,那么伍须海景观就是视觉上的满汉全席,我不知道这种比喻是否恰当。实在是没有什么语言能表达视觉上的感受了。为把全景记录下来,打开相机录象功能,我原地转了360度,把四周的美景摄录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