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海螺沟游记(二) |
[游记]海螺沟游记(二) |
2008-06-27 sina.com.cn |
离家的夜晚总不能安眠,早上六点就自然醒了。窗外,雨过天青。昨晚只能看清轮廓的木楼终于纤毫毕露地展现出它的风姿,白墙黑檐,这似乎是此地建筑共同的符号。大树静静地伫立在它身旁,棕黑的树皮皲裂却潮湿,似乎这样的相守已有千年。屋后高耸的大山昨晚被夜色裹了个严实,现在也还犹抱琵琶半遮面地被云遮雾挡着。空气凉丝丝的,有雨后的清新,阳光正竭力穿过云隙。一个完美的早晨。 从酒店出来乘车才发现,我们其实置身于群山之中。房前屋后皆是山,美景像海市蜃楼一样因为白天的来临而浮现。我们在车上左顾右盼,还没看真切就已到达景区门口。人群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很多。大假出游的弊端显露出来了,好在随着登上通往景区的观光车,人流像水渗进石缝儿一样,又消失了。 海螺沟景区位于贡嘎山主峰东坡一条冰融峡谷之间,山下长春无夏,山顶终年积雪。我们的观光车像鱼一样从水样谷底向山上游弋,窗外风景美不胜收。花儿,开了一路。杜鹃已然盛放过了,残芯还挂在枝上;那粉的是芙蓉吧,开得正艳;紫色、白色、黄色的花丛以及一棵棵不知名的缀满鲜花的树,会让你的心渐渐变得柔软。而偶尔出现的飞瀑流泉更添灵动。由于海螺沟年均气温只有十度,景区中的植物达三千多种。而我看到最特别、最显眼的是一种寄生在树上被当地人称为“挂面”的细丝,绿的、黄的,细长而柔软,像柳枝一样披挂在树上,据说这种植物只能在完全没受污染的地区才能生存,换句话说,它就是生态环境的标志。“雪山!”有人惊呼,是的,就在我们头顶上,被阳光映照得耀眼的雪山。随着山路的左弯右转,一会儿在左边露脸,一会儿又在右边现身。但不知是我们来迟了,还是太阳出来迟了,我们没能看到被阳光染成金色的雪山,即有名的“日照金山”。而无论这我们条“鱼”怎样努力地往上游,雪山始终傲倨于我们头顶。向下看,山谷就像海底世界,山峰此刻已幻化成岛屿与礁石,然而前方还有更高的山。 终于,我们浮出“水面”,到达三号营地。由于天气晴朗又带着孩子,我们选择了乘缆车到观景台,另一队则选择步行到沟尾。坐缆车的好处是视野开阔,既能看冰川又能看冰瀑。还没上缆车,儿子就已经兴奋得手舞足蹈,上了缆车更是东张西望一直咧着嘴乐,我们也被四下里的美景弄得目不暇接。到达观景台才发现,人群一多半涌到这里了。冰瀑,赫然挂在眼前,在太阳的照射下如此高贵而辉煌。她的恢宏与瑰丽足以傲视朝圣一样的人群,所有看到她那无双冷艳的人都发出了由衷的感叹,那样壮美,又那样典雅。冬天的冰瀑宽约1000米,落差1080米。春天雪融冰崩时,雪雾漫天倾泻而下,蓝光闪烁,声动如雷,1-2公里外亦能听见,一次崩塌量达数百万立方米,堪称自然界一大奇观。很快,大雾由沟底升腾而起,像幕布一样将冰瀑包围。一阵惋惜后,才觉得寒气逼人,忙把厚厚的外套裹在身上,随着人群慢慢下到沟底冰川。 海螺沟冰川是现代冰川,形成于1600年前,在国内同纬度冰川中海拔最低。冰川面积23.2公里,分布在海拔2940米到7514米,属山谷冰川。然而,我们眼前却只有一堆堆灰黑的大石头。拂去碎石与泥沙才发现,这些石头上竟全都覆盖着厚厚的冰。在石头之间还有很多缝隙,据说有的冰缝深达三百多米,为了安全,一些较宽的冰缝已用绳子围上了,而那些藏在巨石下的冰还亮晶晶地滴着水。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256dd05010003rl.html41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