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芒康溯江而上

[游记]芒康溯江而上

2008-05-22    sina.com.cn

第5天
2005年10月26日:梅里—芒康,晴,行车226公里

拉了窗帘,不知外面天亮没有,还想睡睡懒觉,却已听见楼下依稀有人声嘈杂。连忙起床推窗外望,天色不甚明朗。梅里雪山的一列山峰全都笼罩在一层云雾之中,只山峰下一条巨大的冰川露了出来并闪耀着阳光。这条冰川,想来就是看到过介绍的明永冰川了。
楼下的公路上,十几个游客模样的人在寒风中穿着绒衣来回走动。有人在白塔前留影,还有人架起了三角架,看来都在等候云开雾散,以一睹神山真容。
在路边一家餐馆一边喝着稀粥,咬着大饼,一边等候。蓝天开始出现,但山顶的云雾始终不散,也没有很快能散的迹象。等不了啦,9点来钟,驱车上路。在驶到离对面的大冰川最近的路段时,才看到梅里雪山开始露出一些山峰。
冰川下面的山脚下有一村庄,并有一条柏油路面的岔路和指向明永冰川的指示牌。此后一路上,一直没见到先我而行的两辆小长安面包车的踪迹,估计车上那群讲粤语的广东姑娘们,就是拐进那条路下去看冰川了。而我的方向却是西藏,因而过冰川而不入,继续前行。
天空幽蓝,峡谷深处的上方,又是一列雪峰。柏油路很快没了,开始盘旋往峡谷底下走时,变成了沙石路面。路窄了些,但也不是很窄,会车是没什么问题的。
由于我靠右是山一侧,左侧才是悬崖,所以会车时心理上也比较舒服。看到不少曾经塌方的痕迹,也碰到过一两次山上的小块碎石刚好掉下来,但都没让我感到有什
么担忧,心中想着毕竟现在不是雨季。经过一个大拐弯时,见到5股水流,从看上去干涸而坚实的山岩中的孔洞中喷涌而出,形成5条瀑布,再汇成一条清清小河,
感觉相当神奇。
顺着这条小河再往下,拐过一道急弯,钻过一条在山岩上凿穿的形状粗糙而未加任何防护的“老鼠洞”,就看到水色红黄、波涛汹涌的澜沧江了。
此后很长一段路,至少100多公里,公路一直都是在峡谷的谷底,贴近江面约几米到几十米而溯江逆流而行,不少路段就修筑在峭壁之上,塌方的痕迹随处可
见,时而还要驶过一些漫过路面的小溪河。整条路从地形来看比较险恶,想来拍成照片足以吓倒一大片人,但实际行车其上,并不觉得有多少担心,因为大部分路面
比原来想象的要宽,也比想象的平缓,只要不能开太快,弯道前注意鸣喇叭提醒对面的来车,就完全没有问题。但估计在雨季,这一段路应该会比较容易碰到塌方或
泥石流。
沿澜沧江梅里大峡谷一直往上走的这段路,我以为其景色放到“滇藏———川藏”整条线上来看,都算是比较奇特雄伟的。山高谷深,岩石巨大而色彩丰富,植
物稀少,仿若洪荒之野。溯水而上,路随山转,雪峰时现,常有一种通向秘境的感觉。我想,是的,去西藏,就应该是走这样一条路。
一边赞叹着大自然的神奇,一边就在想着,什么时候,我一定要带女儿来走走这条路。只有在这样的路上,你才能感觉到山的雄壮和水的奔腾,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路!
在一些感觉是山体滑坡后形成的相对平缓的半山,常能看到一些小小的村庄,几亩田畴,几许树林,好像沙漠中的绿洲。在这样荒蛮的地方,竟然有定居的人
类,很怀疑那少许的田地,怎么能将他们养育,他们又是否了解外面的世界。后来发现,凡是在如此荒蛮的山壑间出现村庄的,总必有一股清流自高山蜿蜒而下,汇
入浑黄而奔流不息的金沙江或者澜沧江或者怒江,正是那一股清流,养育了世代居住于此的藏民。
公路在峡谷中要过两次桥,先由右岸到左岸,然后又由左岸回到右岸。经过云南境内最后一个乡镇佛山乡,坐落在江边不大的一块平地上,村头有白塔,路边有餐馆
和客栈。对自驾车者而言,如果从丽江或中甸出发一天赶不到盐井或芒康的话,这里应算是一个可落脚之地。其实,在我原来的计划中,是想一天从虎跳峡赶到盐井
的,因看过一个网友的贴子,说那附近有个温泉旅馆,只是由于中甸和白马雪山的美景,耽误了太多时间,才在梅里过了一夜。
出佛山乡不久,看到了对岸悬崖上的一段茶马古道,当时正好有两队马帮行走其上。古道从江的这一边看过去非常狭窄而且陡峭,马帮行走其上,给人一种不留
神就会掉到下面深谷中的错觉。但我想如果真走过去看,那路应该不会像从这边看上去那么窄吧。停车拍摄,一直看着马帮往上走,直至消失在半山的山坳后面,直
叹旧时入藏交通之不易,也不明白今日为何他们还要如此行走。后来查阅地图,实际上江的那一边,应该就已经是西藏了。而我在江的这一边又走了好一阵后,才来
到一块残旧斑驳,写满藏文和依稀可辨的几个汉字“开放的西藏欢迎你”的牌坊前。
12时12分,通过牌坊,心情平静地进入了西藏。
公路开始离开江面向上走。转了几道弯后,前方高处出现了一排雪峰,对岸半山的平缓地带有一溜漂亮的藏式房屋,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景色如画。继续往上
前行后,看到越来越多的村庄民居,错落有致地散布在两岸的半山上,公路边有餐馆、修车铺、小卖部出现,开始看到田地和劳作的农民。直到看到一坐房屋顶上的
白色十字架———那座有名的天主教堂时,我才意识到已经到了盐井。
原来看过一些介绍,总想象盐井是一个峡谷下面临江的小村子,现在才知道不是,盐井是由好几个较大的村庄组成,并且分布在澜沧江两岸,多数房屋是建在半山高处,视野相当开阔。从公路附近的村庄下到江底,至少有几百上千米的落差。
当时光线甚好,对面高耸的雪峰和下面巨大的褐色的山岩,衬托着江岸这一边阳光洒布的藏居村落,景色美不胜收,忍不住停住车猛拍了一轮。
有辆破旧的大客车停在路边等客,几个城市背包族模样的年轻男子在边上交头接耳,似乎是在商量是否要坐上那辆破车。几个衣服比较脏的年轻老外,明显是和
更加脏兮兮的藏民们一起坐另一辆脏兮兮的中巴车来的。想着自己开着宽敞的越野车,车上用品一应俱全,一时觉得非常腐败。其后在一家路边餐馆吃饭时,又见到
一队好多男男女女的老外,拿着相机在四处拍摄,后来发现这就是昨夜在德钦街上见到的那队人马,他们是租了大约四五辆挂藏A牌的丰田陆地巡洋舰进藏,此后一
直在快到林芝他们有一辆车出事之前,这支车队都一直和我前后而行,并且在芒康、波密都和我在同一间宾馆下塌。
吃完饭继续前行时,已经快两点钟了。在一个拐弯处,回首峡谷底下,看到了规模甚大的一片梯田状的建筑,想必那就是晒盐的水池。据资料介绍,在澜沧江边打出的井水中含有高浓度的盐,盐井就是因之而著名。
出盐井后,公路沿右侧而上,渐渐离开峡谷。可以看到盘旋的公路婉延而上,消失在一个大山坳后面。一路不断回望深邃的盐井峡谷,一边驱车向前,好长时间才爬上山坳。期间过了一座新落成的大桥,明显是为避开险峻破碎的山体而建。
在这里,公路就暂时告别了澜沧江。而此处的山上,已不再是峡谷中那种寸草不生的红褐色、矿兰色和矿绿色的岩石,而是森林密布。路两边,秋林尽染,层层
叠叠,流金溢丹。在雪峰的衬托下,分外壮丽。车子在鲜艳的色彩中穿行:艳丽的黄色,耀眼的红色,淡雅的紫色,自然还有碧艳的绿色。以黄色居主色,而那黄,
还不是单一的黄,有亮丽的明黄,成熟的橙黄,娇嫩的鹅黄。那黄叶子在高原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感觉质感很厚实,如橡胶一般。高原的秋色竟然如此五彩斑
斓,让人晕眩。
在一片接近山顶的黄树林附近,我停车下来拍照。此前我下车拍照多数都是不熄火的,但这次,竟然鬼使神差地熄了发动机。等我拍完照片再上车扭动点火开关
时,他妈的,怎么毫无反应。又试了几下,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一开始还并不慌神,按过去的经验,认为多半是电瓶的接头松了,于是打开车盖去拔弄。但弄来弄
去,还是没反应,一点电都没有。感觉有些不妙,又想到是否保险丝断了,再去揭开保险盒来检查。说实在的,开了十年车,从来没有弄过这些玩意儿,我连保险盒
中的保险丝怎么查看,究竟哪是保险丝,哪是继电器也分不清。折腾半天,完全不得要领,终于灰心,手足无措发了一阵呆。
站在路边,回想起两个月前叫人帮我去换个新电瓶时,车拿回来后我就觉得那电瓶看上去挺旧,完全不象新的,却又未加追问;回想起这次临出发前,也曾想过
是否要备一只电瓶,但想到换了也才没多久就算了……开始懊恼起来。正在此时,听到后面有车辆驶来的声音,过了一两分钟,那车驶近,看到是一辆藏B牌的长安
小面,连忙拦车求救。车上共四人,中年司机和前排另一位穿着一身脏兮兮工作服的师傅很友好,一听说车发不动了,就靠边停下过来帮忙查看。我注意到,车后排
一位戴眼镜青年模样的乘车人,下了车一言不发就往前步行走了,另一中年乘客在此期间则一直没下车。
司机和那师傅感觉都是藏族,而且对修车很在行。一过来就很专业地四处检查电路和保险盒,那师傅还爬到车底查看了一轮,又弄了条电线在两个电极上对碰了
几下后,断定故障的原因,是我的电瓶一点电也没有了。于是我提出从他们的车上过电,而我车上也备有过电的专用线。司机和师傅很热心,同意倒车回来过电。没
想到,司机过去一发动他的车,竟然也打不着火了,但随后我发现那对他们那辆破车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只见那师傅二话不说,拿了个起子探头到车底怎么触
弄了一下,车发动了。再把车退回来,和我的车并排。过电极顺利,几个夹子夹好后,我一拔点火开关,车就发动了。关好车盖后,我掏出50元钱,给两位热心师
傅表示感谢,他们也不客气地收下了,然后先行开车离开。
没想到的是,当我跳上自己的汽车正要松开手刹前行时,车又熄火了,然后又打不着。此时长安小面已离去三四十米,我大喊大叫他们也听不见了,一时十分丧
气。只好继续站在路边,等下一辆路过的车。过了大约十多分钟,终于听到后面又有来车的声音,等那车转过山坳时,发现是辆滇牌的卡车,挥手拦车,那司机理都
不理,也不减速,径直就开了过去。又等了至少有二十分钟,再次听到了来车的声音,仍然是从后方过来的,看见是辆滇牌的皮卡,决定站到路中间拦下。年轻司机
虽然比不上前面那辆长安小面的师傅热心,但也没有显示出不高兴,下来后就按我的要求打开车盖,让我过电,一下子又发动了。吸取上次的教训,踩了几下油门,
感觉不会再熄火后,向皮卡司机道谢后才让他离开,并且没有掏钱给他。
一开始,一直不敢再停车。也不敢太快,想着尽量不要刹车,而是一直踩着油门,免得熄火。走了一段,感觉平安无事,看到路旁美景,还是忍不住还是冒险停下车来拍照,只是由此一路到芒康,都不敢再熄火。
翻过4200米的红拉山口,极目远眺,群山苍茫,雪峰林立,而近处的森林中,积雪未化,这才开始真正感觉到,自己已经来到了西藏高原。在我的想象中,穿越峡谷上来后,高原就当如此辽阔,令人心潮澎湃,豪情油生。
下了山坳后,见到一条婉延曲折、水色碧蓝的河流,沿河而行,是平缓的山谷地带,两旁不少农家,刚收割的青稞堆积在屋顶上。牛羊开始增多,路上羊群时常档道。而路边的孩童,每当车过时必定驻足举手向你敬礼,令人备感亲切。
虽然是土路,然而平缓,弯道也不多,时速可达80到100公里。头顶蓝天白云,沿着河谷时而拍摄,时而狂奔,于傍晚六时到达了进藏后的第一个县城芒康。
芒康县城看上去很衰败,街两旁的店铺也比较土气,路上的行人多着藏服,第一次感觉到西藏的气息扑面而来。
第一件事是找修车的地方换电瓶。一直穿城而过,到了一边指向拉萨,一边指向成都的三岔路口,这才看到一家修车店。下来一问,说四川话的老板娘说只有加水的电瓶,分230和280的两种,并推荐我用贵的一种。讲了一阵价,一点也不肯降,没办法也只好将就。
熄火后再试试,果然还是打不着火。小师傅拆下我的电瓶测试后,也得出没一点电的结论。在他为新电瓶加水预充电的时候,闲聊中得知他是湖南邵阳人,以前
在广东茂名修过几年车,四个月前来到芒康叔叔开的铺头帮忙。他那叔叔,应该就是讲四川话的老板娘的老公,脸和手都已经晒得黑乎乎的,说是到芒康已经8年
了。小师傅来的时间虽不长,脸却已现高原红,两只手干裂得厉害,都缠着长长的胶布条。再看我自己的手,这两天虽然都有擦润肤露,但由于一直紧握方向盘,保
护不够,也干得开了裂,右手拇指处裂开一条深深的口子,血都渗了出来。
在我等待换电瓶的时候,来了几个穿着半藏半汉服装的半大小子,头发长长的,脏兮兮的,站在我掀开了车盖的车头,指手划脚在看,其中一个还两只手握在水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58bc701009fmb.html24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