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瓦屋山区的三种黄连 |
[游记]瓦屋山区的三种黄连 |
2008-05-22 sina.com.cn |
瓦屋山区,位于东经102°49′-103°00′,北纬29°25′-29°34′之间,属“东部常绿阔叶林带”即亚热带东南季风湿润型森林与“西部常绿硬叶林带”即亚热带西南季风型森林的交结区域。在瓦屋山区中段、海拔1500米-2500米的广阔地区,气候、土壤和林下荫蔽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黄连植物生长,当地药人采集野生黄连出售由来已久,黄连产品在明、清两代就作为“贡品”上缴朝廷;新中国建立后,洪雅县黄连生产逐步发展为人工大面积栽培,最大种植面积曾经达到5090亩,分布于全县以瓦屋山区为核心的16个乡257个村社,黄连药材一度成为洪雅县年外贸出口量2吨的创汇商品、远销东南亚国家,瓦屋山区日渐形成年产黄连3至5吨的药材商品基地。至于黄连在瓦屋山区的分布与种植,古今文献多有记述,《本草纲目》上记:“黄连,今吴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为良。大抵有二种,一种根粗无毛,有珠,如鹰爪形而坚实,色淡黄;一种无珠,多毛而中虚,色黄稍淡。各有所宜。”其中“蜀”之“眉州”,重指四川眉山地区的洪雅瓦屋山一带;所述两种黄连前者为味连,主产川东石柱、巫溪、城口等地,后者为雅连,特产于川西洪雅、峨眉两地。清嘉庆十八年《洪雅县志》和光绪十年《洪雅续志》上记载:“黄连出瓦屋诸山,家种者三年一收”。1963年,中国药学会《新编药用学》中亦详述:“黄连产四川、陕西、云南、广西、湖北等地,以四川洪雅所产最为著名,特称川连或雅连”。1998年5月,经四川省林业厅进行的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实地调查确认,洪雅县瓦屋山区分布有三种黄连---味连、岩连及雅连。 味连,即黄连Coptis chinensis,其叶掌状三全裂,花瓣条形、狭披针形或披针形,叶的全裂片上的羽状深裂片间的距离稀疏,相距2-6毫米;外轮雄蕊比花瓣稍短或近等长。萼片长9-12毫米,比花瓣长1倍或近1倍。其根茎多分枝聚成簇,形如鸡爪(故又名“鸡爪连”;)单枝呈圆柱形,上粗而下部细,多弯曲;茎节表面黄褐色,外表脱落处呈黄棕色;质坚实,断面不整齐,呈红黄色,中央纹理为菊花状;无臭,味极苦。因味连产量较高---平均亩产80-120千克,在瓦屋山区栽培试验中的地区条件要求低---甚至海拔800米左右地域都可种植成活,1964年,洪雅在大力发展黄连生产、本县雅连种苗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开始从川东石柱县引进味连。经过20多年的种植,味连现已成为洪雅黄连生产的主要栽培种,轮作期5年。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2441801000889.html46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