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虎跳峡及石鼓镇

[游记]游虎跳峡及石鼓镇

2007-07-27    blogtt.com

游虎跳峡及石鼓镇

2005年11月3日早7:30我们就离开了新华客栈,天气特别好晴空无云,玉龙雪山在初升的太阳照耀下是那样洁白神圣。8:00来到三江旅游公司门市部,签好了一天的旅游合同后,工作人员领我们到附近的停车场,坐上了属于香格里拉交通运输公司的大巴。33个座位的大巴上只坐了9位游客,我们问导游为什么不派个小型的车呢?导游说她也不知道,可能是倒不开车吧。啊,33个座位的大巴上只坐了9位游客好悏意噢!
汽车8:35出发了,出丽江城向西然后斜向西南行驶,9:15开始上山,山中有坝子,坝子缓缓的有一个坡度,在山脚下有一个有上百座房屋的村落,由于已是11月初了,所以田地里已没有庄稼。公路翻山走了个“V”字型来到了金沙江边,在这里金沙江看上去水面很平静。汽车沿着金沙江的右岸向北行驶,10:25来到大桥边,公路将顺桥跨过金沙江行驶,而我们继续顺江右岸走,10:30来到虎跳峡景区停车场。我们的导游是一位20多岁的姑娘,她告诉大家两个小时后在停车场集合。在虎跳峡景区售票处导游给我们买了票后,10:45我们开始步行进入了虎跳峡景区。虎跳峡景区是沿金沙江的右岸修建的一条通往上虎跳的通道,通道左侧修了水泥栏杆,栏杆为仿树木形式的,栏杆外就是悬崖,悬崖下就是金沙江。此处江面水流仍很平静,但江面下的水流却是十分的湍急。通道顺江势而弯曲,每隔30米就有一个安全员用手提扩音器招呼游人靠右贴近路边走,以防山上流石砸伤人。走了十分钟见一块大石树在路的左侧,上面刻着“虎跳峡”三字,下面有“峡谷深度3900米”。峡谷深度3900米是怎样算出来的?原来峡口海拔1800米,与两岸的玉龙、哈巴雪山海拔高差3900米。站在这里望远处两山对峙之处江面泛起白色的浪花。再向前走三、四分钟在路右边的悬崖峭壁上刻着:“玉壁金川”四个大字,旁边的小字为:“清雍正丙午年夏日 丞郡聂瑞题书”。此处通道左边的栏杆变成了铁柱铁链,通道上巉岩当顶、呲牙裂嘴。11:06通道从岩石边炸开的石缝中通过,好似老虎张开的大嘴。11:10通道进入隧道,隧道三米宽、四米高完全是在岩石中开凿出来的。出了隧道只见对面的公路好象悬在山坡上的一条带子。江对岸的山体有很大的滑塌,一部分山石把江面堵塞使江面变窄,此处的水流湍急激起一股股白浪。11:25左右已经能看见金沙江中的虎跳石了,江面已改变了它平静的面貌,这一段金沙江坡度增大,江水汹涌而下十分湍急冲打着虎跳石激起很高的浪花。11:30通道在穿过一个短隧道后就来到一座横跨在山涧上的石拱桥上,景区的终点到了。过了石桥就向右转弯顺石阶而下,在山涧两旁各有一个观景台。在左边的观景台下有一块巨大的岩石插在江中,岩石经过千百年的风蚀和水蚀似一片片的书页迭加,左边的观景台呈长方形有3×6米大小。右边的观景台是长条形的有4×10米大小,在它的左侧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虎跳峡”三字供游人照相留影。虎跳石高约13米,雄踞于水中央呈三面锥形,使奔涌而来的水流在最窄的地方又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不由得搏击于石,翻卷起层层滔天的浪花,发出虎啸般声音,震动着险峰奇峡,浪花高达数米飞沫四溅腾起一片白色的雾气。站在观景台看对面,凡是到香格里拉去的游客均要从70多度的山坡高处顺台阶往下走一直走到江边。那边的游客一个挨着一个,不如这边的游客观看虎跳石那样自如。我们走上石拱桥,从这里往下看又是另一样情趣和更加惊心动魄:从景区左边的观景台下的片状迭加的巨石处起江水被巨石和对岸塌方的岩石逼成一个“V”字型水流直向虎跳石冲去,而在片状迭加的巨石下方的江面有一个大旋涡,水流旋转着同冲撞在虎跳石上反弹回来的水流又一次相撞激起大浪。虎跳石上游与下游之间高差约十米,在大的落差下江水显得汹涌澎湃。这两种景观叠加在一起气势磅礴怎不让你惊心动魄!石拱桥所跨越的山涧你往上游看也是沟深坡陡十分险峻。11:55我们开始往景区入口处返,仔细看景区通道旁的山势:通道旁是陡石立壁,石壁上是陡坡,坡上生长着树木,一座突兀的山峰似一个人盘腿坐在江边。12:40出了景区大门,大门旁有一块长条形巨石,石头上方镶着“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标志的铜牌,石头中间镶着一长方形绿灰色的大理石,上面刻着“虎跳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大字,右边的小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八八年批准”,左边的小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监制”。12:45大巴离开虎跳石风景区行驶了15分钟在路边停下,我们走进一个名叫“绿江源”的饭馆吃了午饭,13:40大巴离开饭馆向石鼓镇驶去。
14:15汽车来到“长江第一湾”处,“长江第一湾”的来由:从青藏高原奔腾南下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大河流,在南北走向的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三大山脉的夹持之下,在滇西北境内形成了“三江并流”的举世奇观。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市岷江口一段,全长2308公里。相传过去沿江一带的居民曾取沙淘金,所以叫金沙江。它流出青海,经西藏从德钦县进入云南,金沙江从西北向东南奔流,在石鼓镇以北的红岩开始几乎是由北向南奔流,但在石鼓镇处突然改为向东北奔流,形成一个V形大弯,人称“长江第一湾”。纳西语称这里为“剌巴”,意为虎啸处或虎族之花。
汽车在“长江第一湾”处停下,导游让大家领略一下这里的风光。长江第一湾山萦水绕,景色如画。这里江流开阔平缓,江边柳林如带,四周有层峦叠嶂的云岭山脉绵延环抱,层层梯田盘绕山坡,与平畴沃野、村落瓦舍相连,享有“小江南”的美誉。在第一湾的南岸有几个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其中一位纳西族大妈的摊位上还撑着一把红色的遮阳大伞,妻子在她的摊位上买了两件佛教制品:一个长方形的佛像牌、一个折叠式的群佛像浮雕,用了40元人民币,其实都是环氧树脂压制而成的。停留片刻后汽车开进了石鼓镇停车场,石鼓镇建在一个山坡上,傍山临江,镇东、镇西各有一条南北向的主街道,镇东这条街临江,地势低,是通维西、巨甸的公路干道;镇西那条街傍山,地势高,是老街,也是主要商业区,导游领我们走到镇边的一条河边,这条河叫冲江河是流向金沙江的。河上有一座铁索桥,桥建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 因似长虹称“铁虹桥”。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桥被洪水冲毁,由丽江绅土赖耀彩主持捐资重建。1985年,当地人民政府对铁虹桥进行了全面整修。桥长17米、宽3米3,铁链上铺木板,两侧也用铁链护拦。桥两侧均有门楼,门两旁各有小屋一间,小屋的南北向各有一个园形的雕花木格窗,门楼顶为斗拱挑檐式,颇具民族风格,斗拱和门梁均为彩绘,门梁上方有一黑色木匾上书“铁虹桥”三个金色大字,门两旁有一幅楹联:“铁索绾细柳”、“虹桥卧碧波”。从桥左侧小门进入沿河走几步就向左转,顺石阶登上小山。由山顶往下看就看见在一个五角亭中放置着闻名的“石鼓”了。“石鼓”为汉白玉雕成的鼓状石碑,石碑直径1.5米,系明代嘉靖二十七年至四十年(1548-1561年)间,丽江土知府木高向北进军吐蕾得胜凯旋后的记功碑,石碑两面都有阴刻铭文。俯视铁虹桥,在中午的阳光下桥上无一行人,这座桥静静地横卧在河上。向远望镇的右边就是“长江第一湾”。
再往上走来到一座高大的铜雕像前,古铜色的雕像为一渡工双手紧紧握住红军指挥员的手、仰视着红军指挥员,好象在说“总算把你们盼来了!”,渡船的大桨还靠在身旁。雕像的石座正面在黑色的大理石上刻着“金沙水拍”四个字,在石座的背面黑色的大理石上刻着一首诗:“青峰璧立水云间,南下金沙直北还;神兵天降曾飞渡,万里长江第一湾”。
接着向上走就是“红军长征渡口纪念碑”了,碑高八米一碑体正面镶着一长方形大理石,大理石上刻着毛泽东主席所题“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在碑体的石座上还刻着有关的纪念文章,纪念碑的顶部是一个红漆漆的通红的石质五角星。纪念碑后面的山顶最高处是“红军长征文物陈列室”,陈列室里陈列的红军长征遗物,将使你更形象地了解半个多世纪前的这支伟大的军队。1936年4月,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执行毛主席北上抗日决策,千里转战来到石鼓镇,抢渡金沙江北上。当时,前有围截,后有追兵。18000多名红军,在石鼓镇的老百姓的帮助下,不畏艰险,用7只木船,几十只木筏,28位船工,分5个渡口在三天四夜的时间,神速地从金沙江西岸到达了东岸,顺利完成了北上抗日的任务。从陈列室中间的大门走出来,有一个小小的广场,回过头看只见大门两旁挂着“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文物管理所”、“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文化站”的牌子。
我们顺着巷子往山下走,巷子为石板台阶路

转自:http://triplog.blogtt.com/itinerary/itine55098.html30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