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四川成都游记—登四姑娘山旧记—同程旅游博客 |
[游记]四川成都游记—登四姑娘山旧记—同程旅游博客 |
2007-07-16 17u.com |
我喜欢雪山,看看总不花钱.我到过许多著名雪山的大本营,自嘲是”本营选手”.我唯一尝试攀登过的雪山是四姑娘山的大峰,因为她便宜,花很少的钱就能登. 我在成都的茶店子车站坐车先去都江堰,那中巴开出站后不停地在周围绕圈,要多拉几个客,那真不是容易活,司机和卖票的小伙眼观八路,配合默契,发现目标一个眼神,车还没停人就飘下车去,竞争是如此残酷,常常是几个拉客的从不同的车上跳下,直扑那可怜的乘客,完全是旧上海的绑票啊. 都江堰的晚上,沿城内小河的两旁植满柳树,到处是一家家的火锅店,空气中弥漫着翻腾的锅底散发的鲜活辛辣,四下里喧闹红火. 我在一个麻辣烫店里吃了几串东西,辣得涕泪俱下,看旁边一群中学生模样的少年孟浪饮酒,拍着胸脯作肝胆相照状. 晚上回到宾馆,刚出电梯,迎面一个女人,一袭长裙,似乎还是拖着地的晚礼服那种,风采照人,像极了日本女星藤原纪香,飘然而入,剩下我呆若木鸡地看着电梯门缓缓合拢. 我记得那天晚上我没喝多少酒. 这里的天亮得晚,清晨6点多街上还是漆黑一片,坐上到小金的班车,在卧龙停车吃了早饭,到八郎山脚时,迎面的大雪塘耸出云端,巍峨峥嵘,如天上的盆景. 翻八郎山时,窗外云海连绵,阳光耀眼,雪山随着山道步移景异,看得我心焦如焚,终于忍不住求司机停一下车,让我下去拍张照. 到日隆前的猫鼻梁,四姑娘山已赫然眼前,四座雪山一字逶迤,形态动人. 我在日隆镇上下了车,路边新修了许多饭店,在拐角的一座小楼前我见到了当地有名的登山向导马二哥,这个长得酷似歌星赵传的汉子正站在他家客栈的露台上气派地向我招手,头顶的旗杆上挂了面皱巴巴的奥索卡户外俱乐部的旗帜. 马二哥告诉我附近有个山峰叫骆驼峰,能看双桥沟的全景,就是路不好走.下午左右没事,我便一个人上街溜达,看能不能找辆车上去. 在一家饭馆门口停着辆微面,我问人司机去哪了,一个喝得满脸通红的汉子从里面应声而出,听说我想上骆驼峰,拍着胸脯说没问题,见我还犹豫,忙把酒瓶拿过来让我看,说没喝多少. 沿公路走一段便拐上山道,那是条两米来宽的机耕道,且成30度陡直上升,路是凹凸不平,小面摇摇晃晃地拐过弯角时,总让人生出扑向一旁悬崖的感觉,不禁一手冷汗. 到了半山腰的一个羌寨便没了路,大概是寨子里有喜庆活动,见男女都穿着艳丽的民族服饰,司机叫来一个汉族的老师,让他带我上山头,我们又爬了一程,心跳如鼓,气喘不已地登上一块平地.老师指着远处的山崖说骆驼峰还远着呢,起码半天.眼前景色也不俗,天蓝得耀眼,背后是连绵的雪山,前景是金黄发亮的树叶,灿烂夺目. 晚上回到马二哥家,客厅里一大桌正等着我回来开饭,是住马哥家里的一支俄罗斯的业余登山队和他们的协作四川登协的王哥,那几个俄罗斯男女体型彪悍,像熊一般,听说他们带了五十斤白酒上去,这次来爬四峰,在6000米处有人摔断了胳膊撤了下来. 大家喝了不少酒,老毛子酒量惊人,喝到酣处,席间歌舞升平. 早上九点出发,马哥将帐篷睡袋绑上马,还有一个小马夫一起去,先从小路爬上一旁的山脊,虽然是近了许多,却也累得气喘.一路上无甚游客,正值金秋,山野上处处是火红的树丛,烂漫无比. 一路缓坡,中午到了一个石瓦堆砌的牛棚,休息吃饭,馒头夹上牦牛肉,撒上鲜红的辣椒粉,美味可口. 饭后躺在牛棚的顶上眯着眼晒太阳,四下里静得只有掠过的风声. 从望远镜中看见后面有支登山的队伍在扎营,竖起一片鲜艳的帐篷. 下午小马夫牵着马先行,我和马哥走得不快,海拔不断上升,脚步也愈发铅沉,环顾四周,山峰隔空平起,对面的党岭雪山如近在眼前,伸手可拂. 不到四点,到了大本营,是一堵高达四五十米的山崖前的一大块平地,地上覆着苔藓,有极浅的溪水在一旁涌动,四周散弃着许多以前的登山队丢弃的瓦斯罐.此地海拔在4800米,马夫已搭好了帐篷,我此时走得有点头痛,估计多少还是有点高山反应,累得一头扎进帐篷,枕着背包躺下不起. 人似乎飘在真空中,微小的事物都被放大了,在周围萦绕,感觉异常敏锐而又迟钝.透过帐门的一角,蓝得惊人的天和积雪的山头呈奇怪的角度倾斜着,虚幻无比. 一直到黄昏我才爬出帐篷,天际飞满红霞,呈鱼鳞状扩散开去,惊艳异常,令人无语. 天一暗下来气温就迅速下降,我们用炉头烧水吃了方便面,7点就躲进了帐篷,无事可做便只能睡觉,三个人挤一个帐篷,身上又盖了厚重的棉被,颇有点透不过气来,那夜一直折腾了良久也未能入眠,难受之极,半夜似乎下了雪,落在棚顶上呼哧有声. 总算捱到天亮,昏沉沉地爬出帐篷,俯身系鞋带的时候脑子一阵眩晕,状态十分糟糕. 没胃口吃东西,便烧水溶了几块巧克力喝了,收拾停当就向山顶进发. 那堵山崖上到处是风化的页岩,片片散乱地堆满山坡,远看就似灰枯的木头,我们在碎石间择路而上,走得十分辛苦,我今天一迈步就觉得体力不支,估计还是夜里没休息好,靠着登山杖一步步向上挪. 一个多小时终于上到垭口,身立山脊,四周深壑环绕,雪山齐肩,风云呼啸,仿佛有了用直升机环旋拍摄的场景.风大,吹得人站不住.马哥告之此地海拔近5000米,又指着上方不远处黑色的山头,说横切过这段积满冰雪的山体,向上50米就是顶峰了.此时的我已是筋疲力尽,实在无力向上,眼前的景象已让我觉得不虚此行,我毫无遗憾地放弃了登顶. 下山途中遇到一支队伍上来,估计就是昨天看到的那支,一个个都表情痛苦地喘着气,我们都没力气说话,相互挥了挥手示意. 回到大本营又在帐篷里歇息良久,缓过气来才下山,也奇怪,下山途中我体力又恢复了,走得十分轻松,看来还是海拔高度的问题,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在4800米的地方过夜,如果找个海拔低点的营地也许今天的身体状况会好许多. |
转自:http://ct.17u.com/blog/article/49048.html21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