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四姑娘山游记(二) |
[游记]四姑娘山游记(二) |
2007-07-16 zhiji.com |
四姑娘山游记(二) 日隆镇就在四姑娘山脚下,分布在一条T形马路边上,海拔3160米,比峨眉山金顶还高出93米。走路稍微快了,就会喘气。大街两旁布满了餐馆、旅馆、纪念品销售店。从某种意义上讲,日隆镇的兴旺和四姑娘山是密不可分,完全就是为四姑娘山旅游服务的大本营。 在这里随处可以见到随旅行团或自驾车出来旅游的人们。也有少数穿着冲锋衣和登山鞋的人,以及背着高档专业级相机的摄影师。我们当天投宿在日隆镇接待中心。 五一大假,四姑娘山游人爆满,几乎没有空余的房间。由于户外登山俱乐部事前预定了房间,我们的住宿事宜办理得很顺当。 在日隆镇吃了第一顿饭,饭是夹生的。这里海拔高,气压低,水不到一百度就沸腾了,必须使用高压锅才行。高压锅煮饭的时间控制不好,煮出来的米饭是夹生的。 这里是高原,昼夜温差大。成都虽然已经穿忖衣了,但是此地晚上还得穿冬装。晚饭后,天空开始飘雪,我遇感到明天的行程不妙。 晚饭后,我们穿上羽绒服,到街上走走。 宾馆附近一家藏族大院聚集了很多游客,当地藏族同胞正在搞跳锅庄和考羊肉的篝火晚会活动,每位60元。反正晚上没什么事情,我和儿子也参加进去了。和九寨沟已经艺术化了的锅庄相比,日隆镇的显得更原始、粗旷、纯朴,游人也自由的多。素不相识的人围在一个方桌周围,就开始喝酒、啃羊排、唱歌,并乘着二分酒意,在人群中手舞足蹈、大声吼叫,很惬意,也很自在。晚上十点过,雪越来越大,我们先退出篝火晚会,回宾馆休息。 第二天一早起来,雪已经停了。满山遍野银装素裹。 在登山俱乐部的工作人员敦促下,我们收拾好行李,取出了冰爪、铁锁,雪镜、雪杖,以及巧克力和面包,到楼下餐厅饱吃了一顿早餐,就出发了。 上山的路是从海子沟景区入口进入,沿着四姑娘山的山脊线行进,我们一行10多个人,目标是海拔5000多米的二妹峰。从入口处往上走一段就是租马站,这里聚集了上百匹马等待租用。 我们花120元租用了一匹棕色马,驮上行装,由藏族同胞在前面牵引,开始登山。 行进两个小时,大约走了5里路,到达第一个休息站。这里海拔4000米。休息站有卖方便面和矿泉水,也有一些马匹在等生意。休息了30分钟,吃了干粮,继续往前走,走到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是进入海子沟,另一条路就是上山的路。 我们开始上山。 这一段路都是上升的路,坡度很大。四周是望不尽的山脉,路边就是雪山,近在咫尺。大群的牦牛趴在草地上休息。人在这里是显得如此渺小。草地上,有几个藏族老乡在挖虫草。8元钱一根,比成都便宜多了。 又行进了两个小时,总算来到一个山间平地,看到许多帐篷。这就是户外登山俱乐部的野营驻地。营地位于海拔大约4300米,背山而建。这里虽然没有巴郎山垭口高,但是十分荒凉,心理压力更大,似乎空气含氧量还要低些。 野营帐篷的下面垫着一些石板垫,为了防潮。帐篷里有两个厚厚的睡袋。营地边上就是一条融雪形成的小溪,是营地的水源。远处有一个临时的厕所。这里的气温为零下4摄氏度。 到了晚上,下大雪了,帐篷外帐上面都是积雪。在帐篷里吃了一些干粮和矿泉水,就钻进睡袋里睡了。 这一夜由于高山反应,头很腾,难以入睡。 第二天早晨6点过就醒了。我钻出了帐篷,好家伙,积雪足足有40多公分,帐篷都被雪埋了三分之一。 10多位驴友虽然不想半途而费,但望着茫茫雪山,也无可奈何。大家都忙着拍照,收拾行装,准备下撤。 雪还在下,风也不停地刮着,营地周围只有雾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向导催着大家抓紧时间,否则回撤都困难了。 |
转自:http://blog.zhiji.com/blog/readblog.asp?id=35207620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