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中国的阿尔卑斯——我的四姑娘山之行

[游记]中国的阿尔卑斯——我的四姑娘山之行

2007-07-16    live.com

June 17

中国的阿尔卑斯——我的四姑娘山之行

穿越东方的阿尔卑斯

五一前夕,我和“驴友”们相约远行,计划穿越四姑娘山。当我倾囊购得一身冲锋衣、登山鞋、睡袋、背包、甚至专业太阳镜等一系列行头后,不由感慨:人生真是有太多不确定性,素来对户外运动不感兴趣的我竟然对此次出行如此破费。

4月31日

我们从火车东站出发,踏上开往成都的列车,坐在自己的铺上看着渐渐后退的都市,心居然有点痛的感觉,想想几乎一无所知的旅程,不禁有点茫然,有点不安。下午,看了《中国徒步》才大概了解此次行程,据《中国徒步》介绍,四姑娘山风景区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东部的日隆乡境内,由四姑娘山、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组成,景区面积450余平方公里。四姑娘山是因方圆35公里范围内屹立着4座连绵的,如同头披白纱、姿容俊俏的少女的山峰而得名,4座山峰依次海拔高度为5672米、5664米、5700米和6250米。景区内山势陡峭、苍劲粗犷,山沟内奇山异峰、冰川飞泉,大小高山湖和广阔的森林、草地,各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山地风光,素有“蜀山之后”、“东方阿尔卑斯”之称。 “蜀山”,让我联想到君临天下的帝王霸气,而“阿尔卑斯”承载着更多的豪迈与苍远,冠以东方做引述,反倒隐现出一些阴柔的情绪,这,令人不经向往。

我们计划从日隆镇出发,一路北上,其间翻越海拔近4668米的长坪垭口,步行三天的时间,全程110多公里,到达另一个著名的风景区——理县米亚罗景区的毕棚沟。据传说,在没有修建“官路”的明清甚至更早时期,这里与外界的沟通得益于这条路,它是古时候运输盐巴、茶叶、衣物的血脉之道,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唐柏古道”。

5月1日

火车到达成都已是第二天中午,在出站口换乘了事先联系好的车辆,14:00准时发车。

开往四姑娘山的路线是先上高速,经都江堰后穿过岷江的诸多峡谷,然后进入阿坝藏羌自治州,再经卧龙后翻越海拔近5000米的巴朗山。在下午6点左右我们的车经过一个高过一个急弯,越过一段冷过一段的山道,终于到达了巴朗山垭口。过了巴朗山垭口后,就全是下山路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之中没有任何人有高山反映,这让一颗颗紧绷的心感到些许欣慰,只是这里仅八九度的气温令我们冻得瑟瑟发抖。从垭口沿盘旋公路下来,天已渐黑,走了近一小时,略见山路尽头灯光闪烁处,终于到了我们的第一站——日隆镇。

大街上满是穿着冲锋衣的驴子,很是热闹,热情的藏族同胞在招呼客人吃饭、住店。打前站的玛雅已为我们预定好了房间并请了当地最好的导游和马匹。几乎一天都在赶路,大家早已饥肠辘轳,我们迅速收拾好东西在附近找了家餐厅就餐。导游向我们说明最近的天气状况及穿越的大致情况,这和我们预想的有些出入。连着几天的大雪,很多穿越者被迫返回,如果想穿越长坪垭口必须花四天时间,这样我们准备的食物就有些欠缺,不得不在镇上再次补充食物和药品准备迎难而上。据说缺氧片配合红景天能有效的预防高山反映,我们也准备了一些。匆匆吃完饭差不多晚上十点了,外边已经下起了小雨。本来打算在镇上散散步,被雨天搅的没了兴致。

寻找催促着大家赶快回旅馆开会讨论行程,我们商议后最终决定:

1、如果天气不是非常恶劣的话,我们全体成员共同穿越垭口(本来打算分两队,一队穿越、一队原路返回)。

2、为了节约开支,要躲避票检,必须在3点出发从山脊上越过检票口。

3、为了节省体力,计划雇6匹马,3匹托运行李,3匹马换着坐人(主要是女士骑)。

一切就绪后,我们各自就寝。23:30我才躺到床上,本来就认床的我怎么都睡不着,还没睡塌实,就又要出发。

5月2日

已是凌晨2点,匆忙起床收拾了行李,行李统一由马匹托运。王导负责带着三匹托运行李的马,项导带着我们,大家分两队走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我们在夜色中冒雨出发!几个人都互相推让谁都不愿骑马,本来应该一匹马一个马夫,因为走夜路马夫们要负责牵托运行李的马匹,人手就显得不够用了,平平临时牵我们的坐骑充当了一回马夫。

为了躲避检票人员,队伍从山脊的小道走,雨后的路面泥泞不堪,积满了泥浆,我们走路十分困难,一是天黑赶路而且道路非常狭窄,二是一地的泥泞影响我们的速度。我更是狼狈,由于没有经验,居然把头灯落在背包里,被马队带走,我只得深一脚浅一脚的摸黑赶路,很是危险,非常感谢玛雅把他的头灯借给了我,还推说自己习惯走夜路,不要头灯照明也绝对没问题。

也许大家自知是在逃票,一路上只是低头赶路,大多沉默不语,,队伍迅速前进,几盏头灯像萤火虫在漆黑的夜空里飞舞,照亮了山路也温暖了我们的心。几位女士隔半个小时换着骑马。我不知道怎么搞的,虽然天黑,沿路也没有什么风景可看,且连着两个晚上我基本上没有合眼,内心却异常的兴奋。也许是第一次参加如此活动,对自己也是一种挑战吧!黑暗中,沿着泥泞的小路,我们经过爬头道坪、翻过二道坪、走过了唐柏古道,真搞不明白为什么古栈道会修在这里,它是用一块块结实的木板钉起来的,高于地面一尺,有单人床宽,弯弯曲曲穿过丛林,若不是时间紧张,真想停留下多看看。

两小时后,东边的天空渐渐泛起了鱼肚白,接着天转成了青色,直到7:30天大亮,饿着肚子走了近5个小时的路,大家都感觉头晕、腿酸、饥肠辘辘,路过一片平坦的草甸从马背上卸下食物,开始了5月2日的早餐。真是饿的够戗,简单的行军饭却感觉像吃了人间美味,还没品尝出BEAR制作的辣酱的味道,饼加辣酱就已经进肚子了,喝上咖啡一杯,惬意极了!稍做休息我们继续赶路,大家的体力明显恢复了不少,直到此时,我才能清楚的看清周围的景色,真是身在画中!一转头便是一幅画,一望眼就是一个风景。

马儿走的不紧不慢,我骑在上面心情愉悦。坐在马上悠然的环顾着平日难得一见的美景,天空蔚蓝,不是在城市里能够看到的那种蓝色,纯净透明;空中不多的几朵云彩,洁白如羽,漂浮在巍峨的雪山旁。

一路上我相机努力记住这里的一草一木,看着马夫轻松的牵着马匹,我也跃跃欲试想尝试尝试牵马的滋味。没想到根本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马匹压根不听我指挥,我向东拉,它偏向西走。慢慢的我也掌握了马儿的脾气,居然也能游刃有余的控制它了,也许是我们被景色吸引确实走的太慢了,也许是我们赶夜路时闪亮的头灯暴露了目标,或者是我们庞大的马匹运输队伍引起了山林巡逻的注意,总之我们被巡逻赶上,迫使我们支付了500元的门票,即便是这样,依然节约了近1500元,还是很合算的,总算没有辜负我们半夜爬起来走夜路的辛苦。

从两河口到木骡子的路非常难走,山高沟深、山道险成,置身其中,古木参天,青苔绿絮缠绕纠葛,有点探险的味道。走过了最后一段上坡,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平坦宽阔的草甸横在面前,积雪融化而成的小溪从远处蜿蜒地流淌到我们身边,一群牦牛在小溪对岸悠然自得的觅食、散步,毫不在意我们的到来。

终于到木骡子(海拔3700)了,这里是游客们所能到达的最远点,此时,已是早上10点,7、8个小时的路程,令人倍感疲倦。几匹同行的马,也已爬在地上自顾得吃起草来,不愿起身。放眼望去,曾在图册上看到的精美的图片已真真切切的呈现于眼前。宜人的景致,驱逐着周身的疲惫和酸痛,我们被这种融于大自然的清新感所鼓舞。大家手中的DC又开始工作了。

原计划我们要在木骡子扎营,可是没有人感觉到自己的体力已经透支的无法前进,而且因为快跑的车票是5月5日的,我们必须要将四天的行程压缩到三天,所以大家一致要求继续赶路,直到长坪沟尽头。

过了木骡子,长坪沟中已是少见人烟,但风景愈加秀美,下午3点,经过整整12个小时的徒步,我们终于到了营地。三面挺拔的雪山,溪水潺潺散布在当中,原野上静静吃草的马匹和牦牛,偶尔飞鸟的影子,如同世外桃源般呈现着原始、古朴、幽静、神秘的气氛。

我们从马队上卸下装备,准备宿营,搭好帐篷,玛雅等人便昏头睡觉,连续12个小时三十公里的高原行程,实在太疲倦了。休息一会,很快又恢复了状态,大家开始忙碌着做饭。想着明天要爬更高的山峰,英子拿出了些红景天泡给大家喝。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只要一空闲下来我就很精神,倦意全无。大概是对这种从没经历过的背包旅游感觉新奇吧,将防潮垫铺在帐篷外边,坐在上面边吃边聊天,又一番别样滋味。

夜慢慢的黑了,高原的天气早晚很冷,王导升起篝火,我们一起加入并他们一起唱歌跳舞。一直玩到22点,想到明天一早要6点起床翻垭口,强度非常大,就都早早钻进帐篷休息了。我再次失眠,但不敢有太大的动静,怕打扰同帐篷的燕雀,感觉身体都快僵硬了,好不容易熬到深夜迷糊了一会却又被凌晨的寒气冻醒。这里半夜的温度估计已经在零下几度了。

5月3日

帐篷外有簌簌的声音,感觉告诉我是牦牛用尾巴在扫我的帐篷,毫无野外宿营经历的我极度恐惧,不敢出声,怕吵到别人,又惊到牦牛,实在无法应对。终于熬到清晨,我立刻从帐篷里钻了出来,帐篷外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昨夜是下了一夜的雪,这时我才明白昨晚听到的所谓牦牛扫帐篷的声音其实是雪落在帐篷上滑落下来时发出的声音。确实是自己吓自己,还是怪自己经验不足。看到这白茫茫的一片,很担心因此而无法翻越,这样一来我们一切的付出都白费了,的确是不甘心。

当我去问领队可否继续爬山时,居然显得有点多余,其余的人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好象翻越和下雪没有关系,还是我多虑了。收拾营地,早饭后。五月三日早晨八点三十分,开始了我们的翻越垭口之行。3500米以上是我以前从未到达的高度,一直担心的高山反应没有出现,多少让我感觉很开心,马匹已经无法跟着我们继续前进,只有几个背夫跟着我们,他们背着男士的包,而我们的包则由男士背。平时我最痛恨的就是爬山这种运动,没想到这次还选择了这么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去爬这个成75度的雪山。因为不想脱离队伍,不想让大家为了我而改变计划,我只能硬者头皮上了。

刚开始爬的时候,感觉还不错,可越爬越艰难,一眼望去路漫漫看不到头,渐渐的大家的体力都到了极限,加上4000多米的海拔高原缺氧,每上一米都是异常的困难,每个人都沉默不语,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说话了,路只有一尺宽,呈之字型,整个山坡稀稀落落到处都是人,队伍也拉的很长。在半山腰碰到四川旅游公司的一个小伙子,他是陪着一个日本的摄影师专门来拍片的。他给了我一袋德芙巧克力,这让我想起来,小时候父母常给我念叨的,陌生人给的糖千万别吃,可是我还是拆开一个吃了(呵呵,补充能量呀!)。因为他们此行主要目的是拍片子,自然不用太赶路,也就没有和我们一起前行。我已经无法看到队伍前边的人了,为了能走的快些不落在大家后边,我采用直接上行的方式,结果越走越感觉不对,而且已经找不到任何脚印,最后又从原路绕回来,这样反而是绕了一圈,才和队伍走到一起,虽然没有多走多少路,可是太受打击了,已经有些气馁走了,顿时,像没劲了一样落在了后边。

太阳缓缓升起,光照还不太强,已经能明显感觉到紫外线对皮肤的烘烤,我一直对我的皮肤很自信,我的皮肤一向很好,很白,而且从来没有被夏天的太阳晒黑过,就没有太过在意去涂抹防晒霜,当然了后来对我还是造成很严重的影响。我们离垭口越来越近,已经能看到顶了,可是也越来越难走,雪很深,已经到了齐腰的位置。每走下去一步,就有被陷进去的可能。踩不好还可能滑下来,举步艰难。我已经感觉到疲惫不堪,非常困,真想躺下来小睡一会,还没当我坐下,快跑就把我喊起来,让我继续爬,当时都有点生气,我只是想休息一下,又不是不爬了,后来才知道他是为了我好,在高山上睡着是非常可怕的,也许就那样一直睡过去了。我们整整走了四个半小时,筋疲力尽的爬到了垭口,垭口海拔4668米是阿坝州小金县与理县的分界线,一过垭口,便进入了米亚罗景区的范围。一眼望去北面山下的毕棚沟展现在眼前,依稀可见谷地曲折的溪流,两侧则是巍峨耸立的雪山,狭长的沟谷一直延伸到天尽头。看到这样的景色,我被深深的震撼,已经想不出用什么形容词来描绘这一切。

四姑娘山的天气说变就变,向导催促我们赶快下山,我们不敢在山顶多待,迅速从毕棚沟方向下山,我们只剩下两个向导,所以我们的包必须自己背着了。起初我还背着自己的背包,可真真站起来要往山下走的时候,才感觉到我根本背不动,当时把包扔了的心都有,还是平平提出来帮我背包,我也就毫不客气的把背包给了他。毕棚沟这边的雪仍旧很厚,因为事前已经听说了关于雪崩的事情,所以大家都特别小心,不敢大声说话,不敢从雪上滑下去。只能是一步一个脚印小心的往下走。可那时候腿根本不听使唤,就无法站稳,腿一迈出去就滑坐在雪上。我索性也就走走滑滑,第一次体验了不使用任何工具的滑雪,速度确实是快了不少,也省力不少。下山一路都是滑下来的速度自然是很快,四点多的时候,我已经到山谷的一处没有雪的地方,开始休整,等其他人了。这里离我们扎营的地方还有一段距离,虽然看起来很好走,都是巨大的石头堆砌起来的路,没想到我根本就没有抬脚跳过去的力气,还不如一路上过来的雪路,还能滑雪下来。路旁小道上还有些积雪,我则选择了从积雪上走,希望能继续滑着走下去,这里的雪也蛮深的,当时我没有太注意,可没想到,当我从一块石头上迈下去的时候腿被陷了进去,越使劲越往下陷,怎么爬都上不来,最后雪差不多到我腰的地方,正好后边有一个四川的驴子,看到我如此处境,赶忙说让我别动,过来就开始用手挖开我周围的雪,挖开一大堆的雪,我的腿才能动了,随后又用力把我拉了上来。我终于脱离了险境。很感谢这个四川的驴子,他是一个人来穿越的,太不容易了。我相约他和我们搭伴,他看到我们人比较多,最终还是一个人走了。

山脚下,清点人数、行李,除了玛雅的杖杆,其他东西均在。从早上出发到翻过垭口这几个小时,一路上没有进半点食物,渴了就抓起雪来吃,让我想起红军爬雪山的情景。连爬带滚的下来,大家的裤子湿了,鞋也进了水,连背包里也钻进了雪。我们顺着毕棚沟清澈的溪水一路下行,溪流为冰雪融水汇聚而成,清可鉴人。相比较长坪沟而言,毕棚沟因开发的比较早,人烟比较多而显得脏乱些。

到了扎营的地方已经六点多了,点燃了篝火,大家都晾起自己的衣服和装备,我则帮忙烧水做饭。两天的高强度的步行,大家已经没有多少劲,早早就进入帐篷休息。根据我们的计划安排,从这个时刻开始我们已经算是顺利完成了穿越,不用再辛苦的早早起床、不用再急行军似的辛苦。开始轻松愉快的度假旅游了。

5月4日

早上睡到自然醒,拍片子、吃饭,收拾妥当,沿着溪水晃晃悠悠的走了三公里,在停车场包了三辆车拉着我们去古尔沟洗温泉。晚上宿在当地老乡家中,连车费同住宿费和一顿饭总共800元,在老乡家中新盖的小二楼上,我们在二层中间最大的房子里,用防潮垫依次排开搭成通铺,几天的劳累,终于得以舒缓。寻找和啤酒头还没有碰到枕头就已睡着了。紫外线的强晒再加上温泉中矿物质对皮肤的损伤,我的脸肿了,并且开始流浓,整个人像胖了一圈。

这一路,从兰州出发翻过巴浪山,到达日隆镇、长坪沟、翻越垭口,最后到抵达毕棚沟,非常顺利。旅行虽累、行程艰险,心灵却遭遇前所未有的震撼,这是一次大自然的洗礼!虽然我又回到繁华喧闹的城市,重新开始了平凡的生活,但我会深深怀念这远离尘世纷扰的四姑娘山。非常感谢这次同去的队友,感谢他们给予我很多帮助,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会永远记的这次难忘的经历。

团队成员:领队:寻找、队长:啤酒、财务:晖子(我)、队医:瑛子、安全员:平平

其他:燕麦子、燕雀、快跑

转自:http://ethel1978.spaces.live.com/Blog/cns!1pujstm6X7Q_U47sE2feCKGg!127.entry25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