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线攻略 |
[游记]西线攻略 |
2007-07-16 live.com |
10/23/2006 西线攻略(6)第六天:剑指四姑娘山 西线攻略 【第六天】9月28日,剑指四姑娘山 伟大的四姑娘山 第一次听说四姑娘山是在研二,那年冬天母校的登山队征服了海拔6250米的四姑娘山主峰(即幺妹峰),当时我很热衷户外登山,所以登顶的几个人我也认识,也许就从那起,四姑娘山在我心里就成了一种向往。 四姑娘山素有“东方的阿尔卑斯山”之称,又有“暑山皇后”的美誉。她由横断山脉中四座毗连的山峰组成,如同头披白纱、姿容俊俏的少女。四姑娘山在藏族语里叫“斯各拉柔达”,意为保护山神。相传很久以前,日隆有个叫墨尔多拉的魔王作怪,制造暴雨与山洪,当地人们饱受灾害的苦难。村子里的阿巴郎依家有四个女儿,聪明伶俐,如花似玉。阿巴郎依与魔王决斗以求人民的平安和富庶,然而年老体衰的他被魔王杀死,临终前他将遗愿传给了女儿。为完成父愿,四们姑娘杀死了墨尔多拉,但魔王打开了天河,洪水依然残害当地生灵,四位姑娘又舍身挡水,成了四座山峰,以其女性的博大和爱心换来了赞拉河的山花烂漫,五谷飘香。 四姑娘山周围共有60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着实雄伟壮丽。而日本人则认为,四姑娘山与富士山是姐妹,所以最喜欢前来攀登。 第一声惊叫 为了饱览四姑娘山的美景,我们起了个大早。也许是天公作美,天气异常晴朗,这让我们还没出发便兴奋异常。 原本我打算全部徒步,结果到租马的地方一问,到冰川居然有30公里的山路,来回就60公里了,只得租了一匹马。 无论我们如何设想,也完全没料到第一声惊叫会来得那么早。出发才10分钟,骑马刚翻上山脊,就看到一幅绝美画卷:明媚而又剔透的阳光下,远方三座高耸入云的雪山直插天际,而最高的幺妹峰笼罩在丝缎般缭绕的云雾下,只露肚脐不露脸,徒添道不尽的妩媚和神秘;脚下,是青青的高原草甸,成群的牦牛在悠闲的低头吃草,丝毫不理会我们的到来;身边,尖塔上缠绕的经幡在风中飒飒作响,让你意识到自己身处异族情调之中;身后则是海拔略低的山峰,竞相开满了五彩斑斓的山野鲜花,加上仲秋的到来,山林也由绿变黄,由黄变红,彼此混杂,任是最高明的油画家也描绘不出这斑驳的姹紫嫣红。 在那瞬间我们都情不自禁的大叫一声,哪里顾得上扬鞭策马,纷纷停住拍起照来,一面喃喃自语。真是九寨看水,日隆看山,两者缺一不可。如此的四姑娘山,在秀美中壮丽,在锦簇中挺拔,在祥和中神圣,在遥不可及中令人景仰! 临时变阵,剑指大峰 初览四姑娘山姿容之后,可想我们心中的激动,于是带着无限的遐想继续上路。在高原草甸上骑马着实是别样的悠闲,何况身旁还有散漫的牦牛,锦簇的野花。由于我们这次并没打算太过自虐,没带帐篷睡袋,所以也就没有登雪山的打算,只想看看海子,逛逛冰川。然而刚才的四姑娘山实在太吸引我了,加上我又是个十足的登山爱好者,因此一路上都在跟马夫聊四姑娘山的话题。 上午11点左右的时候,我们在一处山腰上休整,此刻我再次动了登雪山的念头,开始研究它的可能性。由于需要同伴,所以我征求了他们的意见,老张和小桥坚定的否认了,鹏鹏由于高原反应剧烈也不敢冒然答应,不过在四姑娘山的巨大魅力和我的软磨硬泡下,他最后答应一起去了。 于是我们4人开始分头行动,小桥夫妇向冰川前进继续腐败游,我跟鹏鹏向雪山爬去挑战自我。 四姑娘山:无限风光在险峰 马夫是此行的向导,他告诉我们说,由于装备欠缺加上路途遥远,一定要赶在2点前往回走,否则就非常危险。 分路时我们大概在海拔3300米左右,此后便一直向上攀登。这时我们非常明显的感觉到风景越来越美,云雾也越来越浓。在向冲锋营前进的途中遇到了一些驴友,相比之下他们的装备非常齐全,专门用一匹马来驮,原来他们打算在雪山上过夜,第二天向二峰发起冲击。再看我们自己,每个人只穿了3件衣服2条裤子,脚下还是双篮球鞋,的确有些欠扁。 12点时,我们来到了4200米左右的冲锋营,此时的地貌已经有了一些变化,植被明显变少,大量的石头裸露在浓雾中。不远处我们看到有一大只马队,估计就是马夫提到的昨日来的日本团队,他们昨晚在此扎营。我们向他们打听从这里往上爬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得到的回答是,长的话4小时以上,最快的话也要2小时。如果不扎营过夜,最好在2点前回撤。 听了这话我们有些失望,因为这意味着要以最快的速度才能登顶成功。但既然已经来到冲锋营,怎么可能不尽全力?于是我们简单的吃了点干粮,挑选了必备的物品,与马夫一起正式向峰顶冲锋。 此刻的情形与山腰有很大不同,首先是基本没有植被,只有高原特产的治疗高原反应的“红景天”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其次,山体变得凶恶险峻起来,到处是呲牙咧嘴的乱石,一块块都像是刚从山上剥下来的,尖锐锋利,一不小心就会划伤;然后是多变的气候。在这样的高度下,缠绕在身边的已经说不清是云还是雾了,总之前一秒还可能看见对面的山峰,下一秒,雾便浓得只能看见自己的皮带,连腿都不知道哪去了;氧气越来越稀薄,呼吸变得很局促,我们每次只能顶风前进约150米,便要停下来休息。 上到4500米左右时,鹏鹏的高原反应已经非常严重了,他几乎每隔5分钟便要坐一次,甚至有好几次站在原地直晃,眼看着就要从山上滚下去,要知道周围全是刀锋般锐利的石头,这一摔下去异常危险,我跟马夫都很担心,不过他还在坚持。我们用“每一步都是人生新高度”的话来互相激励。 这时山上下来一对情侣,看上去精神还不错。女的告诉我们前面还有3个法国人,其中一个有严重的高原反应,呕吐得差点虚脱。她问“are you ok?”法国人一边吐一边说,“I’m ok!”真是可爱到家。这也给了我们一些信心:还有更惨的人嘛。 可是情况并没如我们所愿。4700米左右时鹏鹏实在不行了,此时已经到了每走20米就要休息一次的地步,并且已经站不稳了,所以我们让他马上回撤到冲锋营等我们,那里还有一个马夫可以照料他。由于雪山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发生高原反应更为危险,我们跟他约定,无论爬到哪里,一到2点就往回走。 此时已是1点半,距离峰顶还有400米左右的海拔。我们稍作休整,振作精神立即往上爬。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前面的拗口,因为它已经在大峰的山脊上,站在那里应该能看到对面的山峰。虽然看上去只有300米远,但爬起来却很遥远,因为越到上面越陡,氧气越稀薄,也越寒冷。 1点45时,我们终于翻到了5000米海拔的拗口上。刚站上去的时候,只感觉到自己站在刀尖上,因为两边都异常陡峭,脚下只能站立一个人,并且云雾浓得什么都看不见,仿佛无论往哪边跨一步,都将跌进万丈深渊,心里不禁一阵恐惧。就在此刻,狂风刮了起来,几秒钟内就刮跑了眼前的云,我一扭头,对面成群的雪山一下子全部呈现在我面前——我惊呆了!那是多么壮观的一幕啊,想象一下,前一秒你还包裹在云雾之中,在为生命安全担忧,后一秒就看到巍峨挺峻的大片雪山,无一不是脚踏五彩斑斓的山花,腰系墨绿如玉的草甸,头顶纯白的大雪,加上轻盈灵动的云雾的点缀,如何不让人惊声尖叫?那一刻我忘记了脚下的危险,掏出相机拍个不停。 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若不是亲临其境,你是断然无法想象那种景色的,即便这种惊艳有多短暂,多大的付出也是值得! 在拗口上又叫又拍之后,云雾在转瞬间又将我们团团围住,失去了绝佳的风景,我们只有将注意力转向登顶。带着饱览胜景和成功在即的兴奋,我们加快了脚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浓云中摸索了十多分钟,终于到了2点。马夫说这里距离峰顶只有200米路程,50米海拔,但是为了安全和信守诺言,我们带着无限的遗憾回撤了。 也许,正是这200米路程,为我再来四姑娘山找到了最好的理由。 下撤到冲锋营时,我们见到了头痛欲裂的鹏鹏和冷得牙齿打颤的马夫。马夫说,在我们下来之前遇到一个刚从山上下来的人,他是昨天上去的,但山上云雾太大,他与大部队走散了,由于不认路又不敢冒然行动,加上昨晚下了场大雪,他只得在山顶一个背风的巴掌大的地方站了一夜,居然没被冻死,真是命大。 离开冲锋营的时候,我最后一次向身后的四姑娘山看去,她那么威严,又那么壮美,让人无限留恋。 之后便是缓慢的下山了。巧的是在分路的地方,我们又跟小桥夫妇遇到了。他们告诉我,路上跟马夫聊才得知四姑娘山最近出了很多事故,一个月前就有一个女大学生在大峰附近摔死了,前些天更有冒险的一对母女,只带了一包萨其玛,也没带向导就去爬雪山,结果十多天了都没见下来,估计已经遇难。看来,登雪山的确是很严肃的运动。 由于骑马时间太长,我们4个人的屁股都痛得无法忍受,只要一碰到东西,便立即会尖叫起来。以前可是把骑马想象得很美妙的,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回到起点的时候已经是6点30分了,夕阳西下,远处的四姑娘山又是另一番风韵。看着大峰的拗口和更为险峻的二峰三峰,我要了马夫的手机号码,并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征服5500多米的三峰。 强中自有强中手 晚饭的时候,我们跟邻桌的男人聊了起来。这是一群上海人,3天前从理县的毕棚沟徒步出发,一直到今晚才从四姑娘山脚下的长坪沟穿越过来,由于这条路全是原始森林,所以惊险无比。据说他们没有一天睡好过,因为夜里一阵雨又一阵雪,地上又全是石头,帐篷地钉也没法扎,只有靠身体把帐篷压住,3天来身上就没干过。我问他们如何知道的路线,他们的领队掏出PDA大小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原来里面的地图都是领队输进去的,何处扎营,何处有路,已经做好了准备,地图误差范围在20米以内。 虽然他们身上脏得不成样子,跟乞丐没什么差别,但每个人的眼里却都散发出异常精彩的光芒,那种神情,恨不得与见到的每个人分享他们的冒险经历,我想,这便是户外探险的魅力,那是对生命极限的呐喊和挑战,对生命本原的敬畏和膜拜。 |
转自:http://nankaiyang.spaces.live.com/blog/cns!E52BB65CDBB02E31!1048.entry20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