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丽江日记(一五,全文完)(更新了10月3日虎跳峡,10月4. |
[游记]丽江日记(一五,全文完)(更新了10月3日虎跳峡,10月4. |
2007-07-16 muya.cn |
[原创]丽江日记(一~五,全文完)(更新了10月3日虎跳峡,10月4日束河古城之行贴在2楼。) 今年国庆长假,和一哥们两家人相约参加丽江自由人旅游,准备在丽江好好的休息调整,放松在工作中绷紧的神经。 9月30日晚 从成都出发,晚上10点到达丽江机场,经过40分钟的车程,到了传说中很悠闲很浪漫的丽江古城,住到了古城内南边的一家客栈。刚丢下背包,顾不得旅途的劳顿,“走,先切晃下,踩下点,把古城的大概方位搞懂再说。”一呼即应,刚出门客栈老板叮咛了一句“你们路不熟,可能要迷路,找不到回来的路哦”,我们几个大大咧咧的甩了句川普“没关系”就飘了出去。 古城的夜很宁静。我们住的地方离古城中心大概有十分钟的路程,一路走过去一些商铺没开门,人也不是很多,大概是因为长假没开始,大部分准备到丽江的人还没出发吧。踩着青石路,看着清澈的小溪,在古代风格的房屋群中穿梭,不知不觉中到了古城中心“四方街”。城内几条主要的路基本都在四方街汇集,其中一条便是很有名气的酒吧一条街,这里大大小小挤着几十个酒吧,比如一米阳光等等。每个酒吧门口都有几串红灯笼,感觉有点象到了“红灯区”,哈哈,不过给我们的第一印象非常好,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觉。大家一商量,今天有点晚了就不泡吧了,去吃宵夜先。于是乎找到一家小溪边的饭馆,一份“鸡豆凉粉”一份“烤鱼”还有一份什么东西忘记了,就着溪水声下酒,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身心都完全放松了下来。 酒足饭饱,回客栈。本打算安全第一原路返回,可好奇心占了上风,冒了个皮皮:“古城格局基本是方的,绝对绕得回去,到其他地方晃下撒”。回去的路基本没有商铺了,也没行人,路灯也很暗,两位LD不住埋怨:“看嘛就是你们嘛,喊你们原路返回,这下走到哪儿都不晓得了”,我和哥们硬着头皮,每到岔路口就把手机打开照着路牌看(丽江古城内巷子多,但几乎每个路口都有一个木制的路牌,很方便,不过我们几个东南西北都搞不大清楚,看起来确实有点郁闷),走了很长时间,都不知道晃到哪个方位了,LD埋怨得更凶,看来是彻底被客栈老板批死了,我们迷路了。总算又到一个岔路口,我们对着路牌一阵研究,坚定不移的说了句“直走,没得错”,哈哈,就这一句让我们经过一片黑麻乌漆,鬼都打得死人的荒地,两位LD走得战战兢兢,大气不出,我们两个男士硬着头皮死扛,总算看到亮光了,结果,我们走出古城了。这下更郁闷,只好打的回古城内,冒着标准的川普,把司机也弄得云里雾里的,到处问路好不容易才回到客栈。哎,出门到四方街走了10多分钟,回来却用了近一个小时,第二天一看,回来的路基本都走对了,就是我们最后的那个路口,左拐前行50米就是客栈,结果我们……,哈哈,真是千步万步走错最后一步。 总的来说,古城内的建筑,小桥流水,酒吧一条街,青石路,宜人的气候,还有坚定不移的迷路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也预示着我们将会在丽江有愉快的几天。 记流水帐一般写了这么多,今天先写到这里吧,如果大家愿意的话我再继续写其他几天的旅程,再弱弱的说一声:写得不好大家不要拍砖哦。 照片是丽江酒吧一条街一角,相机不好技术欠佳,大家只有凑合着看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0月1日,丽江古城甩火腿一日游 一觉睡到自然醒,伸个大懒腰,真爽。今天准备到古城内到处乱逛,好好的感受感受这个古老的城市。 据说要把古城的每个角落都走遍,要两到三天的时间,而且还是走马观花的感觉,其实古城内主要街道两旁的建筑翻新重建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的,主要是因为那年的大地震带来的破坏比较大。四方街周围主要是商业圈,卖各种纳西族和摩梭族纪念品的比较多,商业气息非常浓厚,到这里的很多游人都买个“头巾帽”(我乱起的名字,就是一片布简单缝一下做的,印点图案花纹或是东巴象形文字),男男女女都戴,远看过去倒也是道风景线。四处走了走,到处的建筑都是大同小异,基本每条路旁都有一条或宽或窄的小溪,在古城内闲逛,有一个诀窍能让你基本不会迷路,那就是:逆水而上是古城正门,顺水而下到各个角落。这是因为古城内的三条主要的溪流都是从古城正门那里分支的,溪水汇集处有三个大的水车,正门有一个比较大的广场,有一些对古城的介绍及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可惜时间比较紧,在城内晃的地方也多是主要街道,本打算到一些偏僻的角落感受地道纳西民风的愿望未能实现。 纳西古乐是值得一听的,在城内有个“大研纳西古乐”是专门的表演场所。(大研是丽江古城的名字,丽江另一边还有个古城叫束河古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抽时间听听。 在大研古城内有一个木王府,是丽江各代土司的住所,算是纳西人的领袖。木王府参观门票35元,进去后会有本地人免费带队解说。纳西族里“和”字是大姓,而“木”字是土司家族的姓,据说曾经都姓木,但土司为了区分高低贵*,给老百姓的“木”字赐了一个草帽和一个背篓,变成了“和”字,看起来确实有点形象,带草帽背背篓的就是平民。木府前后一共六座大殿,有会客的、读书学习的、看戏的等等,土司家族从明朝开始就接受汉族皇帝的册封,担当一定的官职,因此文化也以汉文化为主,在整个府中是看不到一个东巴象形文字的,信奉的有道教也有佛教,土司信道教,其夫人却信的是佛教。木府屋顶的瓦很特别,遇到下雨全城其他屋顶都是灰蒙蒙的,只有木府的所有屋顶越淋越黑,当我们登上木府最高一个殿堂时刚好下雨,亲眼印证了雨中木府的特别。 晚上决定去泡吧,朝着酒吧一条街进发,受到电视剧的影响,决定先去“一米阳光”坐坐。途中有几处放“河灯”的地方,心想着也去放点祝福吧,一问价,最便宜的10元,最大的要30元,还真贵,我估计就这几片塑料纸加一截蜡烛,估摸着成本就一元吧,习惯性的讲价,刚说了一句,卖河灯的大姐眼睛一翻,损了我一句:没有诚心还放什么河灯。我晕,激将法对我这个人没用,干脆不买了,走先。到了酒吧看到桌子上的蜡烛,灵机一动,要了两张信纸,两位女士东折西折弄了个纸船,然后咔嚓咔嚓把蜡烛切了两截下来,做了盏标新立异的手工河灯。街上卖的河灯都只一根蜡烛,可俺们的却有两根,哈哈,心里那个得意啊。赶紧跑到河边,点燃一边念着对家人的祝福一边放了下去,还别说,虽然是纸做的,但放的非常远,一路顺着河边追看河灯,嘴边满是得意的笑,那感觉是买的河灯所不能比拟的,至少也响应了政府的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嘛。 泡吧一定要唱唱歌,放声的唱。四方街的一些酒吧为了招揽生意会有些服务员在门口唱着各种各样的歌,流行的,藏族的,纳西的,摩梭的,五星红旗的什么都有,唱到兴头上会有旅客开始对歌。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立即加入到对歌的行列,唱得是此起彼伏热情高涨,天南海北不认识的游人一起高歌一起举杯。就这样,我们追逐着歌声,哪个酒吧有歌声就马上换酒吧,总算唱到声音沙哑,成了四副破铜嗓。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居然隔着溪水和对岸的一帮游客又开始对起歌来,我估计他们都是东北活雷锋,声音硬是大,眼看有点唱不过了,我们这边路过的游人陆续停下来支援我们,哈,声势一下大了起来,底气也足了,连国歌都整出来了,那个汗啊……,突然,一个甜美的普通话声音问我:快想想,下边我们唱什么?转头一看,哇一美女,刚想故做深沉的商讨一下唱什么,就听LD说了句“声音都涩了,回家”一把拖着就走了,遗憾遗憾啊,还没问美女贵姓……呵呵。 第一天就这样愉快的度过了,我个人认为到丽江可以不逛街,可以不买东西,可以不听纳西古乐,可以不放河灯,但若不去泡泡吧,放开嗓子对对歌,却定是会遗憾的。 本想发点古城内的照片,却发现每张都有人影,只拍景色的片片居然没有,郁闷中,争取过几天把我DV里摄的带字里截几张再补发给大家看看吧。 10月2日,失望的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名气比较大,本想着我们都是山里娃,什么雪山的早就看得不想看了,玉龙雪山就算了吧,可又转念一想,说不定和州里面的雪山有什么不同,有些特殊地方呢,既然来了,还是去看看吧,免得留下遗憾。 和昨天晚上谈好的出租车司机一联系,让他来接我们向玉龙雪山进发。我们四个人刚好一捷达车,包车价150元(因为到了旺季,如果是淡季,只要这个价的一半)。从古城到玉龙雪山大概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途中要经过一些小的景点,比如东巴神园、白水河、玉峰寺、玉柱擎天等等,有的是人造的景点,没什么看头,门票还有点贵,基本都要30元/人,我们只去了玉柱擎天,进去后只有一个感觉:白买门票了,就几个清澈的水潭和一座普通的山,不过水潭里的鳟鱼和三文雨倒是勾起了我们的食欲,哈哈……,山上有一些比较大的枫树,倒还可以照几张片片。 参观玉龙雪山很贵,门票一个人120元,再加上坐上山索道(分大中小三个索道,大索道到海拔4600米的地方,160元/人,中索道到海拔3600米的牦牛坪,60元/人,小索道大概只到3000米的地方,40元/人)的钱,花费真是不菲。考虑到两位LD身体可能吃不消,决定就坐中索道。在这里对以后去丽江的州内的朋友一个建议:没必要去玉龙雪山,基本和州里面一样,如果非去不可,也要选晴天,如果起雾,只会抱憾而归。不去玉龙雪山节约下来的钱,足够跑一趟大理了,说不定还玩得更开心。我们去的时候恰逢大雾,什么都看不到,失望之极。 不过说到玉龙雪山的开发,我认为倒是值得我们州里面的相关部门学习的。从山顶索道站到观景点,其间大概有两公里左右的栈道,其中一段两旁修有整齐的木屋,主要是做做生意,特别是藏式餐饮,烤牦牛肉、酥油茶、糌粑等等,很多游客都停下来吃点东西,玩玩牌。既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又解决了一些就业问题,而且规范统一的管理避免出现杂乱无章,又能让客人吃点特色补充能量,我们的木格措、塔公草原是不是也可以考虑类似的规划呢? 玉龙雪山给我的印象:如果见过雪山就没必要去,浪费钱,又很容易失望,花钱找不乐意我相信大家都不愿意吧。本想如果不去会终身遗憾,去了却是遗憾终身,呵呵。 这次旅游给我个很大的教训,照相还是要多照点风景的,不然发帖子时不能贴片片了,这样空洞的说说,给大家的印象就不够深刻,下次一定注意。 (未完待续) 10月3日,虎跳峡,累并快乐着! 虎跳峡有三处。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距离丽江最近的是上虎跳,沿江向下走分别是中虎跳、下虎跳。 上虎跳属于丽江境内,从古城出发大概需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其公路在沿江右侧,从停车场下车后大概要走4-5公里左右的人工栈道,栈道比较宽比较平坦,其中还有一些在山里打的隧道,有些特色。栈道尽头便是上虎跳峡,山形和河道略微有点险峻,江水变得湍急,在江边山石上有一只石雕的老虎,感觉很一般。通常大量的旅游团将游客带到上虎跳,因此人也最多。 中虎跳则属于香格里拉(即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比上虎跳大概远15公里左右,公路在沿江左侧,地势要略高一些,经过上虎跳的时候都是俯视下去的,感觉上虎跳很一般可能和我站的位置高有些关系吧。中虎跳汽车不能直接到达,需要游客徒步三到四个小时,而且是很险峻的山路,因此旅客相对少很多,大多是些包车或者自驾的。 下虎跳,顾名思义其位置还要远些,而且现在没有开发出来,不通公路,据说电视剧《一米阳光》中提到的“情人跃”就在下虎跳,不过因为交通不方便,去的人很少,据当地导游说去下虎跳多为爱探险的老外和狂热的徒步爱好者。 在旅馆我们和老板聊了关于虎跳峡的话题,她介绍说去上虎跳只能是走马观花的看个大概,不会有深刻的印象,如果时间宽裕强烈建议去中虎跳,而且一定要徒步,中虎跳的风光更美,江水更为汹涌更为壮观。我们一商量,全票通过去中虎跳。同样是包了一辆车,往返300元,虎跳峡门票每人30元,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行车来到中虎跳的停车场,徒步的起点便是这里。在这里最好吃一顿饱饭,把不必要的东西放车里,背上几瓶水,请一个当地的导游(因为山路比较险,导游带路知道怎么走安全,请导游是非常有必要的,通常请导游按每人20元收费,讲讲价,人多的时候每人10元也能讲下来,另外徒步全程需要25元/人的过路费,是当地农村修路后各村自行收取)就可以出发了。 停车场在峡谷的山顶,从停车场出发一路下山,山势很陡峭,只在一些很危险的地方才拉有铁丝作简单的防护。一路盘旋而下,从山顶到河边我估计落差可能有一千米以上吧,走快点的话也要45分钟。沿路远眺金沙江,两岸千尺绝壁直插云霄,耳边萦绕着中虎跳隆隆的水声,说话也不得不提高八度。在途中有一些摄影的地点,可以拍一些两岸的风光和金沙江的远景。 终于下到江边,咆哮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江水由于峡谷地势缩窄,流速加快,江底很多巨石,水流至此,激起滔天浊浪,气势如金戈铁马,急泄如万兽奔腾,中虎跳的险峻和水势比上虎跳真是好很多。站在江边的巨石上,迎着扑面而来的水雾,用近乎吼的声音呼喊着心中的震撼和快乐。我们甚至不敢逼视奔涌的江水,有目眩之感,似乎江水随时会席卷而来,自己也好象随时会溶进这奔腾咆哮的大江中。仰望天空,只是窄窄的一条缝,湛蓝的天空、清幽的绝壁、浑浊的江水构成了一副绝美的画卷。在这里,我们极度兴奋,摆出各种各样的POSE与翻滚的江水合影,留下永久的快乐。身处在震耳欲聋的咆哮声中,心却似乎被引入另一个极其宁静的世界,心中空明无思,只是因为时间仓促,否则真想在巨石上静静的呆上两三个小时,这应该是一种难得的悠闲和幸福。 当地导游介绍,大概是90年代,国家漂流队一行12人从上虎跳开始漂流,试图征服虎跳峡,到中虎跳的时候由于河道险急,所有的皮艇都翻了,其中11人殉难于此,只有一个队员命大被冲到一块巨石上,被困三天三夜,后被当地村民从悬崖上放绳索才得救。虎跳峡的汹涌可见一斑。 顺着江边走了一段,决定从另外一条路返回峡顶。(回峡顶有两种选择,一是原路返回,二是爬“天梯”绕回去)返回的路更为险峻,很多路段都很危险,很费体力。回程的路最值得一提的是“天梯”,距离江边大概半个多小时路程,其实就是一块巨石边用钢筋焊接的扶梯,不长,大概只有二十米,不过几乎垂直于地面,而且扶梯基本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只有靠自己手脚齐用。要爬上去还真需要下决心,如果有什么恐高怔还得掂量掂量。我们两位LD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还是决定迎难而上,感受一下天梯的刺激。爬在半中央,我低头张望,嘿,确实挺刺激,每一步都要给手上加把力,生怕一不小心……自己报停也就算了,砸到下边正在爬的朋友就不好了,呵呵。 从江边走到峡顶,我们步行了一个半小时,累得是腰酸腿疼,满头大汗,看着自己日渐FB的肚子,哎,看来是时候锻炼锻炼了。 下午7点多回到丽江,找了家川菜馆猛搓了一顿,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泡吧,理由嘛:泡吧也是一种放松,而且还可以对对歌,哈哈。 虎跳峡是绝对值得一去的,而且一定要去中虎跳,如果有时间又喜欢徒步的话,从上虎跳一直走到下虎跳才会真正领略虎跳峡的恢宏磅礴。 (未完待续) 下图为远眺金沙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下图为中虎跳峡近景,由于选点不佳和拍摄技术的问题,不能向大家展现中虎跳峡的壮观: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受到 |
转自:http://bbs.muya.cn/dispbbs.asp?boardid=35&id=763641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