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四姑娘山之行总结 经验篇 1、装备实在重要 就此行出外,列了一长长的单子,本来想可能这个用不上,那个用不上。谁知样样都用上了。四姑娘山天气莫测,有“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9月中之后,山顶开始下雪,天气变化极大,白天和夜晚温差极大。据新浪上的朋友说:“四姑娘山的气温晚上在零下5-8度。”“天气变化一般在下午2点以后。”这次去算是领教了这样的天气。保暖和保证体温是很重要的,注意不能感冒。 2、节假日期间人多,提前做好各种准备 新浪上:“这几天到日隆的山友和驴友都很多,昨晚上9点多还看见不知道哪个地方的山友还站在路边的寒风中守着装备没找到旅馆,建议来之前先联系好向导。”的确,假期时间有限,人又多,外出时,赶车,适应当地气侯,要起早出发,很是辛苦。如果提前联系好熟悉可靠的向导,就可以委托他帮忙一些当地的事情,这样节省很多精力和时间。把有限的精力放在登山、旅游和拍片上。不过,也要多一点心眼,到了当地多打听当地当时的物价,以免大的费用上挨宰。藏民一般来说还算比较淳朴,而且说到的事也一定去办的。 3、外出露营及负重 虽然在深圳也有数次露营的经历,但每次只要是露营,总是以FB为主了。早起没个点,煮东西也没有时间。而外出时,这样的弊病显得十分突出。早晨起来很难估计早餐时间,加上高原气压低,煮东西很困难,有些耽搁时间了。建议出发前模拟几次起床,收帐篷,煮早餐。计算一下时间,提高一点效率。 负重,本来想着此程是租了马,背包只是娅口下坡,加上毕棚沟平路,哪知,还是很惨痛的经历。因为坡很陡,一路走一路摔,走到脚软。平时不锻炼的教训呀。 4、饮食 回来后,才发现成都的袋装肥肠粉十分好吃。早知这样,就不用吃方便面了。 出外,一定要吃饱肚子,即使不喜欢吃。上大峰那天,因为没有高原反应,又有点轻视了行程,因为不喜欢吃方便面,只吃了一点。后来下山时走到快要虚脱了,两眼发黑。后来又特猪头,不吃东西(背包里有压缩饼干!)。累惨了。雪山经历竟成了一饿肚子经历,太猪头。当时十分好笑地觉得自己怎么下山了反而有了高原反应-头晕,现在想起来原来是饿的。后来靠着雪山的功能饮料、徐骏和total的巧克力,终于完成。切记上雪山能量消耗很大,一定要吃饱。并且,一定不要用深圳那套,又是咖啡又是饮料,就是简单的,能吃饱的东西,能增加能量的东西。晚上如果条件可以就可以奢侈一点。 食品的保管、分配也很重要,这次出去有点乱,没有清楚的分工,谁煮东西,谁负责清点食品,谁收拾剩余的,我也没想清楚。可能真是流浪旋律说的,要跟上一些有经验的队长学习一下,才会有亲身体验和收获。 5、雪套十分重要,鞋子防水性也十分重要 上娅口的大平台那天本来还是天气晴朗,只一会就开始下雪,算是轻度暴风雪,雪夹着风打在脸上生疼,休息都得找一石头避风,只一小时,大平台上就积了膝盖深的雪。雪套一定要。雪下了一夜。鞋子湿了,脚冻得要命。而且很猪头的是晚上忘了检查,鞋子露在外边了,被冻成了冰块。早起花了10分钟才把鞋子穿上,很郁闷。又一行白鹭上青天了,唉。鞋子如果防水,脚不会湿,行程很舒服很多。也不会出现脚被冻伤等的情况。而我们就必须不停地跺脚,以防受冻。 最后 1、感谢以前去过的朋友快捷方式、钛十三、鳄鱼、阿铭等给予的指点,使得此得十分顺利安全。 2、感谢所有队员的合作,是你们伴我渡过这难忘的旅程,大家一起照顾有高原反应的队友,帮助状态不好的队员背负包,主动提供各种可能的帮助。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又一同欣赏了美景。 3、我们在成都丛林户外店留有两罐气,给以后去四姑娘山登大峰和走长坪沟毕棚沟穿越的朋友使用。 4、如果关于四姑娘山有任何问题,可以问我和我的队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