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新闻中心-重返阿里之行-神奇的“神山圣湖”

[游记]新闻中心-重返阿里之行-神奇的“神山圣湖”

2007-07-16    tibet.cn

藏区最大的经杆。旺堆 摄

此行的采访路上,随时都会碰上来自印度,尼泊尔的朝圣者或乘车、或徒步前往冈仁波齐和圣湖。他们多则几百人,少则几个人,但一样带着虔诚的心去膜拜心中的圣地——岗底斯山(神山)和玛旁雍措(圣湖)。

冰川路。旺堆 摄

西藏有许多山峰都是被神化的,但冈仁波齐峰却是真正被西藏各大教派共奉为“神山之王”的山峰。冈底斯山的主峰在普兰县境内,海拔6656米。“冈底斯山”是藏,梵,汉三中文字的混合。“冈”为藏语“雪”的意思,“底斯”为梵语,意思也是“雪”,“山”为汉语。冈仁波齐峰,藏语意为“神灵之山”,为西藏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梵语意为“湿婆的天堂”。冈仁波齐峰,峰顶终年冰雪覆盖,山体似橄榄,山尖直插云霄。

英雄安息的圣地。旺堆 摄

为了领略岗仁布波齐的神圣与壮观,我们坚持走了到了神山脚下,在那一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从心中生起并牵引你的的整个神经。十年前我来这里的时候,心中非常想转一圈神山,但当时没有下定决心,返回拉萨后,我又十分后悔并经常念起此事。

此行,我决定让梦成真。住在岗底斯藏医学校,第二天早上七点钟,带上拐仗、背上充足的食物出发,开始两天的转山路。

玉湖。旺堆 摄

格莎尔王的爱将香巴米如子的斧头。旺堆 摄

玛旁雍措圣湖。旺堆 摄

据古代梵文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2000年,冈底斯山已被确定了神山的地位。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守护十方之神、诸菩萨、天神、人、阿修罗的天界乐师等,都云集在神山周围。公元11世纪,孟加拉高僧阿底峡与随从步行朝拜神山时,天空突然出现五彩流云拥向山峰,云间不时显露佛之真身。到今神山周围还有许多修法洞遗址。

又相传古代马年那一年,藏传佛教大师米拉日巴曾在此修炼、传教和斗法,并战胜了苯教法师那偌本琼,这些传说又给神山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因此,马年来这里朝圣者多达十多万人次。围绕神山转一圈,快则17小时,慢则24小时。在佛教信徒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围圣迹绕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10圈,可避免下地狱之苦,转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而在马年转一圈,相当于常年转13圈。

好象无数的酥油灯在供奉着圣湖。旺堆 摄

格萨尔王王后珠母的酒罐子。旺堆 摄

因此,在通往冈仁波齐峰的条条道路上,朝圣者络绎不绝,在转山路上我们看到两种不同信教徒不同的方向转经,他们相互之间非常友好,有的磕长头的随身带的衣物(包括贵重物),他们背不动时,不相识的香客毫不顾忌的帮他们背行长达3、4公里。就从这点,便可看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和谐。据我们所知,转经路上没有丢失过一件衣物,这也成为旅途中一个独有的景观。

此行,我亲身体验,更是有一翻感受。边走边想起1998年底在参考消息上登过的一篇有关神山的报道:当时俄国的科学家发现帝国城的所在地是岗仁波齐,也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一时间炒的沸沸扬扬,后来我们有关部门否定了这种推论。其实,西藏有关岗仁布齐传说里有这样一段故事:格萨尔王的13位爱将战死后,他们的遗体用黄金包裹后,安葬在岗仁布齐下面的山脉上,人们为了缅怀英雄,必须要转13圈神山。所以,转神山也有这方面含义。如果您到神山细看的话,确实有13坐小山峰,还真像是人工的金字塔,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千年风化的痕迹……

佛教、苯教、印度教无限崇敬的神山--岗底斯。旺堆 摄

从曲龙寺遥望神山。旺堆 摄

当我们走了十多个小时后,便在沿路一寺庙办的帐篷招待所里住下了。共一间15个床位,不分男女都一起住。我们露宿的地方和岗仁波齐非常近,令人心生敬畏。

走了一天,可能太累了,头还没完全放在枕头上便入睡了。睡到一半,一阵大风把我们都吹醒了,风力大强,差点把帐篷都被卷走。风声呼啸,令人惧怕,但又让我们体味这大自然竟如此地壮阔,这阵狂风更给岗仁波齐添了几分神密,而我们——人类,置身于大自然中竟是如此的渺小、孤立无助。

第二天凌晨3点半我们再次起程,借着月光和手电铜,慢慢往海拔六千多米的卓玛拉雪山进发。走到山顶时全身的力气消化殆尽,还好,我们带来的葡萄糖起了作用,每人喝下,便不觉得如此吃力。但更令我们精神大振的是,看见有信徒在这个海拔六千多米的卓玛拉雪山顶依然坚持磕长头前行,疲劳顿时不见踪影了,钦佩、惭愧、感动……一种无法言喻的感情催我们勇敢前行。这种精神一直陪着我们经历转山途中长达2、3公里的冰川、冰湖,漫长的沼泽……这些想象不到的艰辛。

祈祷神山。旺堆 摄

据科学家们考证,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系为中生代燕山运动晚期褶皱成山,同位素年龄79百万年。而喜马拉雅山的同位素年龄只有10—20百万年。喜马拉雅山就像冈底斯山的孙女。是啊!对此山的崇拜是由来以久的。

许许多多自然形成的各种脚印、听到了传奇般的故事、还有成群的野生动物,看见它们安详的神态……两天的行程是很辛苦,但我们得到的却是如此多的生平第一次的经历。再回始发点,心里有种从未有过的喜悦和自豪,似令人重生。

继续我们的行程,第三天我们朝拜了圣湖—玛旁雍措。玛旁雍措湖与神山——冈仁波齐齐名。她位于神山冈仁波齐的南面,海拔458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可达77米。若论其大、其深、其(海拔)高、其美,玛旁雍措在青藏高原众湖中都难堪称“之最”,唯有其神、其名,使得众湖望而怯步,她被尊为高原湖泊之国至高无上的王后。

我们到达的那天,天气非常晴朗,湖水蔚蓝,碧波轻荡,白云雪峰倒映其中。阳光照在湖面,像是无数的酥油灯燃烧中湖中,成群的黄鸭在湖水里游荡,湖岸远山隐约可见,景色十分美丽。

许多宗教典籍和传说中都曾记载、描述过玛旁雍措湖动听的故事。在印度的传说中称她是湿婆大神和他的妻子——喜玛拉雅山的女儿乌玛女神沐浴的地方。而西藏的古代传说中,则认为这里是广财龙神居住的地方。

玛旁雍措湖又称玛法雍措,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玉湖”。唐朝高僧玄奘在其所著《大唐西域记》中对玛旁雍措湖也有所描写,将这里称为“西天瑶池”。佛教经典中将一处湖泊称为“世界江河之母”,所指就是与神山并列齐名的“圣湖”——玛旁雍措湖。

过去湖周围有九座寺庙,它们分别是位于东面止贡噶举的修习地色瓦龙寺,位于东南面的萨迦教派楚果寺,南面的格鲁派的吹果寺,西南面的止贡噶举派大德果仓瓦的修习地果祖寺,西面的莲花生大师的修习地切马寺,西北面的高僧修习洞,北面的竹巴噶举派的朗那寺和东北面的格鲁派的日苯寺。

信徒们认为,这里的圣水能洗掉人们心灵的“五毒”(贪、嗔、痴、怠、嫉),清除人肌肤上的污秽。印度人对玛旁雍措湖的敬仰之情,还由于印度著名的领袖圣雄甘地的骨灰也曾撒入了玛旁雍措湖。每年夏秋季,印度、尼泊尔和西藏的香客纷纷到此朝圣沐浴以求功德,他们还将圣湖的水千里迢迢带回家去,当作珍贵的礼品,馈赠亲友。

当地僧人给我们讲到,“圣湖有四大浴门:东为莲花浴门,南为香甜浴门,西为去污浴门,北为信仰浴门。楚古寺周围被尊为圣洁的浴场。圣湖四面还有四水之源;东面是马泉河,北面是狮泉河,西面是象泉河,南面是孔雀河。以天国中的马、狮、象、孔雀四种神物命名的这四条河,分别又是南亚著名的恒河,印度河、萨特累季河和雅鲁藏布江的源头”。

为尊重和保护西藏当地和邻国教徒的宗教信仰,中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制定了相关规定,同印度、尼泊尔等邻国签订了允许信教徒入境朝圣的有关条文及事项,1997年中国国务院就西藏阿里地区对外开放朝圣事宜进一步做出了明确规定,更加方便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徒的朝圣活动。

鬼湖——拉昂措与圣湖与玛旁雍措相邻。前者为淡水湖,后者为咸水湖。不知为何将同样美丽的拉昂湖措打入冷宫,大约出于湖水人畜不能饮用的实用心理吧,最根本的也许源于古老的二元思想。

去普兰必经鬼湖岸,大约走半个小时。因此,我们也与鬼湖擦肩而过。因为有了前面的对比,此湖显得荒寂冷落,这里的人们也认为鬼湖是一个不祥的象征。据说,其实圣湖鬼湖原本一湖,由于气候变化湖泊退缩才一分为二。当地藏族百姓们至今还说两湖湖底是相通的。(责任编辑:桑桑)

转自:http://tibet.cn/news/xzxw/shjj/t20070703_266046.htm47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