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博客 > 徐祎——图片见证的日子 > 日志 > 蒙山沂水 2006-09-27 | 大型乐舞诗剧《蒙山沂水》 标签:沂蒙 音乐 包装 文化 艺术 大型乐舞诗剧《蒙山沂水》 素有“沂蒙山区好地方”的八百里沂蒙,人杰地灵、物化天宝,是中华历史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呈现出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共美,历史与现代文化的交融。这里传统习俗与时代新风相映,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同辉。山水间荡漾着留传百世的歌,摇着动魄的舞、令人祥往的景、魂牵梦绕的情。 沂蒙的“风”是古朴纯美的,沂蒙的“情”更是浓烈壮美的,沂蒙山人是高尚的,在沂蒙大地上形成的文明、传统、精神,犹如奔流不息的沂河,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沂蒙儿女,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为了让世人真切的了解沂蒙的山、沂蒙的水和沂蒙的人、沂蒙的情,感悟沂蒙的壮美和深邃。临沂人民创编了一台充分展示沂蒙风情的大型乐舞诗剧《蒙山沂水》。这台晚会既不同于以表现红色沂蒙为主题的《主蒙丰碑》又有别于大型乐.舞·舞.《沂蒙颁歌》,更不是一台普通的综艺晚会,她将是一台集中展现沂蒙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民间文化、现代文化,具有浓厚沂蒙特色的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大型文艺演出。 《蒙山沂水》以蒙山沂水为大背景,从民俗,民风,民情中攫取创作素材,由浅入深,以小见大,艺术的夸张和塑造一种崭新的唯美的沂蒙印象,以美术家的视角来审视蒙山沂水之灵气。运用浓烈,简洁而质朴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幅奇妙的山水画卷,揭示沂蒙文化的深遂和内涵 ,以现代派艺术家的思维来构架整台晚会,采取夸张、写意、变形等创作技法,强化符号意识,追求装饰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画山摆水之意在于写人,写人的精神,写人的灵魂,整台演出突出“美”字、“情”字、“特”字、“新”字,力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艺术的表现出生产在沂蒙这灵山秀水之间的人们,善良、淳朴、执着、敦厚的性格和幸福美满的生活。 《蒙山沂水》的音乐创作在充分挖掘沂蒙民间音乐的基础上,精选富有浓郁民间色彩的音乐素质,并根据具体节目进行再度创造,力求出新出彩。舞蹈编排上,充分挖掘沂蒙民间舞的韵律和元素。并运用山东民间舞的大量素材进行有机动用,采取变型、夸张等技法,给人们以耳目一新之感,在作品的、服、道、效、化及整体包装上,大胆创新、尝试将具象的事件抽象化,追求大效果、大写意、大手笔。精心策划、精心编排、精心包装、精心演艺打造一台能够长期演出的精品剧目。 序幕《蒙山沂水》        第一幕《地灵人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