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级而上,旁边到处是细而高的林木,黑色的树干直耸入云,在顶端伸展开绿色的衣袖,一棵连着一棵,头顶的天空就变成了一块块兰色的缎子,挂在树梢象舞女 的手帕。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偎依在树旁,有的造势欲扑;有的龟伏不动;有的宛如处子情深,脉脉相视;有的宛如狭路相逢,剑拔弩张。而金秋的气息竟掩藏在山 的半腰处,红的似火;黄的若菊,高高低低的围了一圈。下到谷底,细细的清泉象极闪着磷光的银蛇,不知从哪里钻出,蜿蜒着向远处游去。那水是透着心的凉,不 堪重负的双脚甫一踏入,一股凉气便直冲顶门,激灵灵一个冷战抖落了满身的疲惫。 山腰处悬着一挂瀑布,是江北罕见的三叠瀑布。网志上是这样描写的“它在青山层岩间奔腾跳跃,闪转腾挪,从约百米高的悬崖上一跃而下,中间为断崖阻隔,旋即又腾身直泻,水跌下霰雨纷飞,彩虹时现,清洌的水气使人身心顿爽。”清朝王运晟也有诗赞曰: “蹑蹬觅仙境,流从天半垂。 出云偏有隙,停雨境无期。 水击石鼓鸣,风披练破丝。 至今帘不卷,终古月空窥。” 可惜时逢中秋,雨水不多,我们一行无缘见到如此激荡的景象,心中难免有怅怅然之感,然而世事苍桑又岂会尽如人愿。好在如丝细水,飘摇而下,经山风一拂,云雾乍起,也别有一番“润物细无声”的情趣。 瀑布左方隐隐有一拱形石门,夏季雨水多时此洞就完全隐藏在激流飞瀑之下,因此当地人称“水帘洞”。相传是春秋时期纵横家鬼谷子坐关修道之处,此公淡泊名 利,满腹经纶,所收徒弟知名者四人,可笑的是,四弟子互为敌对:苏秦连横,张仪破横,孙膑、庞涓更是斗的一死一伤。由此也可见其为人处世绝无半点偏狭,于 春秋各国之争也是绝对的中立,这种情操在当时是难得一见的。如今仙师已去,洞门紧闭,听闻山民传言,此门五百年开一次,有缘者或可一见。细观随行诸人无一 有福相仙缘者,更无一人愿跻身政界,学那舌辩滔滔的纵横之术。便不在此苦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