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半日行(偷得浮生半日闲)(06。09。20) 早上6:30的汽车在10:30就到扬州东站了,碰到两个启东老乡正好与我同方向,他们让我搭顺风车,在解放桥我座12路在国庆路下车,走了10钟就到了富春茶社(老店),在老城旧旧的建筑中招牌很灰色,若不是当地人告诉我富春牌匾在路旁,店在弄里,我几乎不相信这么有名的老字号会扎根在此。往里走十几步,就见到了富春茶社,典型的江南古典建筑。引位小姐将我带到里边一座楼(大概是堂吃的地方),环境一般,点采,收银员目无表情的说小吃只有3种套餐,13,15,20元。在网上我看到过有网友点19元的不够吃(我估计19的现已涨为20),而又有说这套2人够吃了。一时间我不知该点哪套,看看用餐的其他客人也看不出名堂,就咬牙点了20的,至于其他特色菜(蟹黄干丝25元一份,狮子头10元一只,扬州炒饭25元一份)我没敢点,怕吃不完。由于时间还早(11点多一点),客人没几个,我以为一会儿就上了,但等了15分钟一只蒸笼才上来,一看东西不对,9样小吃只有7样,服务员把双麻酥饼补上,豆沙包还在蒸(米烧卖我换了豆沙包)。我看量一个人是不够吃(都是迷你型的,包括三丁包,蟹黄包,干菜包,海鲜蒸饺,米烧卖或豆沙包,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汤包)。说实话,卖相一般般,但点了而且也饿了就举筷大吃。可能由于不是现蒸的或是蒸的时间长了,皮儿发硬(有网友也碰到相同情况,豆沙的是现蒸的很好),馅儿都还不错,千层油糕亦是如网友所说味道好极了,一点儿也不油,可惜太小了,还没陶醉就吃完了,不过汤包我不喜欢,翡翠烧卖(烧卖皮裹绿叶菜)果然如一网友所说是甜的(匪夷所思,真后悔,味道太奇怪了,劝你们不要点)。吃完了,半饱,想起甘泉路就在附近,网友推荐共和春的不错,就去找。走过去大概7-8分钟,发现了,看样子是快餐型的,午餐时间底楼几乎满座。看看墙上的菜谱,惊讶于其价位的低廉。点了虾仁饺面(2元一碗),牛肉锅贴一份(4元5只),味道果然不错,量很足,即使是GG也够饱,难怪人满为患。 吃完了,往东走(广陵路)。随便走一条小巷(打铜巷),看看扬州人的日常生活,心情如晴朗的天气一般,有不想回家的渴望。一想到此,苦笑。折回广陵路,坐人力车(3元)去东关街感受旧城的气氛,谁知他将偶拉到东圈门,愤怒。将就着去走走看看,本想从小弄北拐至东关街(就在东圈门北面),但干净宁静的感觉牵着我一直往前走,壶园,罗总门,江泽民故居,汪氏小祠,琼花观,沿观巷北行至东关街,个园,逸圃,彩衣街,大东门桥(小秦淮河),四望亭。走了约2。5个小时,窄窄的石街,白墙黑瓦,院墙,躺在家门口打盹的,坐在一起拉家常的,打麻将的(这里棋牌室特多,将房子改成赢利场所,补贴家用,没工作也不急,又可满足自己的爱好,两全其美,和偶家那儿,看来全国上下一样,图书馆越来越少,棋牌室越开越多,半月谈上提过这种现象,实在是一种悲哀),点炉子准备烤饼做生意的,平淡却是生活必需,衣食住行,再高贵也得服从自身的身理节律,逃不脱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淹没于时间的长河中,唯一能留住的倒是一些没有生命的东西,这些老房子里不知上演过多少悲欢离合,而它们又能看多久呢?旧城改造会不会让其与逝去的祖上一样永远地灰飞烟灭? 因为太累了,也因为时间紧,所以坐上游2路转一圈,需45分钟左右,大明寺,瘦西湖,冶春园,史公祠等等,对于不太喜欢游景点的我来说已大致了解了扬州,反正全世界一样,新区是高层林立,只有老城才能体现一个地方的特点,匆匆一瞥,觉得风格很江南,与苏州 杭州大同小异。然,与家乡不同,亦算有新鲜感。在荷花池公园下车,沿着公园走了一会儿看到一个老太太在卖桂花糕(1元10个),买了迫不及待咬上一口,满嘴芬芳,草根食品也如此美味,大抵是因为它的新鲜。过了马路,就到了好几个路人推荐的食为天,等了1个多小时,在开始营业后(5点开始晚市),点了扬州炒饭18元一份(小),蟹粉狮子头1个6元(清蒸,另有红烧),煮干丝13元一份(小),炒木耳菜8元一份。本以为偶能吃完,但实际的量足够3-4个大胃的吃饱,口味不错。看来,群众的意见是正确的。6点不到吃完后,往北步行至文昌阁附近的公交站坐26路到火车站(路程15分钟),发现扬州火车站设施可与浦东机场媲美(地方没它大)。8:40,登上Z30直达列车奔向北京,明天早上6:37 分北京见。 以上只是个人愚见所想,全由偶之爱好口味性格决定,没有恶意攻击诽谤的意思 北京二日行(庭院深深深几许,高处不胜寒)(06。9。21-9。22) 6:30分,火车到了北京站,北京是啥样的呢?出了车厢,旧旧的站台加上闷热的天气日,印象不咋好。出站,先找公用电话联系住宿,安排好住的(兆龙青年旅舍)已近10点,坐环线地铁在椿街站下,北京的地铁正如网友说的比较破旧(使用时间长了),不过比上海的有一点好处:它的每节车厢都是封闭的,不会有人在车厢里穿来穿去卖地图之类的东西。换乘公交到了牛街,找到网友推荐的清真超市,进去一看,原以为很大的有很多北京清真小吃,但发现底楼只有白记年糕和西安荷叶甑糕,上楼更是失望,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有名的奶酪魏。点了奶卷1根5元(太甜),原味奶酪一份5元(很好),奶酪干10元一盒(太甜),意犹未尽,想再来点,可惜其他铺位都是杂家,没办法,到下面白记买了10元一盒的小吃(京果糕,豌豆黄,驴打滚,艾窝窝,黄米糕,江米糕,后两种大概不是北京小吃但配在里边偶每办法不要),再买了糖火烧一个一元,量很多。本想尝尝西安甑糕的,但看那红红的(确切地说是酱油色)样估计是由米加些配料做成的甜点就没买。出了超市往南走就到了牛街礼拜寺,在外面转一圈没啥特色就往回走,在清真超市对面无意发现了一家豆汁店,喜上眉梢,这可是北京地道的小吃啊,毫不犹豫买了一袋7元(足有2 斤,只有这种包装),2小片京果糕0。4元(称重卖),就着豆汁开吃,大部分外地人喝豆汁儿应该是苦差事, 京果糕显然是豆汁店的正宗,其他的对于华东地区吃贯江南糕点的人来说除了名称上的区别不会有惊艳的感觉,让偶放弃了尝遍北京小吃的打算,直奔天安门。广场很大,正午的太阳几乎把人晒干(应该 有点绿荫吧,又不是在故宫),没逗留,就 从天安门进去,就到故宫了。2小时后,偶走出神武门。没有 看全,反正大同小异。想那些穿着花盆底鞋的女子整日呆在这里,纷争与算计,恩宠与欢乐,一幕幕上演, 主角换了又换,乐此不疲,看客是否厌倦了呢?作为观众的故宫沉默着,包容着,安之若素。 离开故宫,往北海公园,不为风景,只为仿膳,说实话,仿膳的外卖小吃偶看不出有特色所以没买,晚餐还没开始,不等了,就沿着前海西街-柳荫街到了恭王府,本想进去看看,但想到它是由于还珠格格而出名的,再加上偶打算去宋庆龄故居一游,两个地方应该差不多,因此,往前走,后海很美,沿岸的酒吧为之增色不少,到国母故居感受了一下,唏嘘不已。一个人住那么大的园子,虽然有其他工作人员,但,有心事向谁倾吐?露台外的国槐有没有看到落寞孤寂徘徊的她呢?也许,国母是伟人,国事繁忙,不会象偶等凡人鸡肠小肚,为琐事郁郁寡欢。主楼外的草地上当晚举行冷餐会,工作人员正准备着,我仿若看到几十年前同样的地方也举行着相同的晚会,衣香鬓影,觥筹交错,舞影婆娑,一时间,分不清今昔是何年,赶紧离开,热闹是他们的,不属与偶们这些平民。 沿着德胜门内大街往南走,民居正在拆,多可惜呀,如果少了这些胡同民居,北京与其他地方有何分别呢?偶看到了一个菜场,忙进去,发现卖的东西与华东地区(确切说是全国)差不多。看这样子,兰州拉面改为中国拉面比较贴切。偶买了一个玉米馒头几根黄瓜当作晚饭,边走边吃,到地安门大街发现55路到西什库教堂,赶紧去那儿,可惜已是6:30了,没看清,只知道是中西合壁,有神父在那儿工作,要是白天能见到他们,偶就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了(当然,他们是人,不是神)。 第二天,7:00出来想找家小吃店体会一下地道北京的早饭,但由于周边的小吃摊太少,而且是全国一样的早点,失望之余喝了粥,坐上834路巴士(4元)去清华大学。8:00是上班高峰,车堵得厉害,向邻座的女孩子打听去司马台长城的路线,由此说开去,聊了很多。偶原来就犹豫要去司马台还是慕田峪,最后,哪儿都不去,明天去天津。8:55分,到了清华西门,整理衣襟,怀着虔诚的心进了门,正要租车呢,看到有校车,惊喜,坐上花2块钱转了一圈,并在紫荆公寓下车去桃李园看看号称亚洲第一食堂的清华伙食,时间是9;30分,进进出出的学子应该是在吃早饭,和其他高校一样都是融合了中西南北东的饮食为一体,分不清哪根哪。于是,决定把中饭放在北大吃。由于是坐车,它跑哪偶就到哪,其实没多少印象,和以前到过的黑龙江大学哈工大等等差不多,新区老区一块儿,让偶们一下下从上世纪初跑到上世纪末或本世纪初,望着学生骑车而过,羡慕啊羡慕。对于早就离开校园的偶来说,每到一个地方,那儿的高校是我必去的,大片大片的绿地,蓊郁的树木,古老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浓得化不开的书卷气息以及怀旧气氛深深吸引我,让我放松,让我有安全感,抚慰我千疮百孔的心,让我这只惊弓之鸟找到片刻的歇息之地,然而,哪儿是我的方向呢?目前,是北大。出了清华西门,过马路往南就是北大东门。由于在建校舍,偶没走东门,进去一问,没校车,怎么办?租车?谁知保安一指后面说风景就在那儿用不着校车。于是,顺着他指的方向走过去看到了一个湖,这难道是大名鼎鼎的未名湖?湖面上漂着一层灰土(在盖房子嘛,尘土难免),周围的环静很美,博雅塔太旧了,但声名在外,来一睹它风采的人踏破门槛。走累了,好不容易找到一间餐厅-燕南美食,冲到里边,人很多(正好是午餐时间),找同学替我刷卡(3。6元,一个菜卷,一个菜包,一碗玉米粥,一碟炒甘蓝,一碟醋馏白菜)买了东西大吃,做了一回北大学生。出东门,坐公交到国家图书馆,看完后从南门出来,发现一河之隔的岸边有人钓鱼,没有斜风,没有细雨,没有蓑衣,只有闲情,只有平和,紫竹院公园如沙漠绿洲,沁人心脾。离开这块净土去雍和宫,立刻被铜臭熏赶到国子监大街,孔庙正和国子监搞合并(是否属用词不当?),没多逗留折回雍和宫大街往南走,烧香用品店和餐饮店林立,走累了一路胡吃(贪食症-心情不好或累了就吃吃吃),推荐一家蛋挞店(大概叫芝晴蛋挞店,偶忘了,只顾着吃了,你们别笑俺),一个女孩子开的,店面小小的,偶要了一份双皮奶(5元),一份奶酪(5元),一份奶酪蛋糕(6元),一个葡式蛋挞(3元),一个椰汁蛋挞(1。5元)。狂吃后已是4:30分了,随便坐上一辆公交四处转,天黑了,才回旅舍,整理行囊明天去天津。 北京给我的印象是大气,宫廷余威仍在,路宽而直,偶所到的共厕都是免费的,而且很干净(其他大城市的政府请看过来,要向北京看齐哦)。不过,人太多,北京话其实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好懂,公交巴士售票员的话常常让偶摸不着头脑,很多外地的人拼足了劲挤在那儿,他们的家不是也很美吗?也许,大城市能让他们淋漓尽致地发挥潜质,而大城市的日益繁华也离不开他们,等他们扎根在此,会不会象我一样迷失方向?都市生活精彩纷呈,需要足够的体力财力,赚钱花钱再赚钱,象明星代言产品保养,保养了再代言,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在奢侈品包裹下的身躯却摆脱不了吃喝拉撒睡这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将之极致化,这群社会发展的中间力量有的是年轻这个无价之宝,而恋爱与革命是年轻人的事(亦舒所说),偶是老太婆了,巴不得在农村(国人往往将乡下视为贫穷落后愚昧的代名词,其实在国外许多所谓乡村是中产阶级生活的地方)买间平房,日出而作,日作而息,也许很单调,无趣,但能修复我衰老的心,衰老的身体,不要老是让忧伤不快占据我生活的大部分,不要让我的脸上挂着不知的笑,让我的眼神不再飘忽,让我的思绪不再迷茫。经历了许多,看到了许多,听到了许多,我终于明白至简至纯,每个人除了他自己什么都没有,而可悲的是我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告诉别人甚至父母自己的想法,我会淹没在唾沫星子里:农村的都跑到城里做牛做马赖活着,你却跑农村去?疯了?每个人对生活的要求不同,我没疯,只是倦了,累了 ,除了吃饱穿暖别无需要,正是应了一句话:围在城外的想冲进去,围在城内的想冲出来,这就是生活。无论在哪儿,都是这样的吧? 以上只是个人愚见所想,全由偶之爱好口味性格决定,没有恶意攻击诽谤的意思 天津半日行(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06。9。23) 早8;35的火车从北京站出发,10;00到了天津站。一出来,就看到花花绿绿的小吃招牌,买了2根十八街麻花,虽然是老字号,但味道跟华东地区的一个样,所以,当我进狗不理包子店被告知最少也要半斤(20个)起卖时,我就放弃了尝尝的念头,反正小时侯就吃过了,更何况包子就是包子,不太可能变成面包蛋糕的味道。去买了晚上回上海的软卧票(20:40开,440元),在火车站广场坐961路到南市食品街下,买了老字号的耳朵眼炸糕(和江南的麻团一样味道,只是形状是扁的,外面没有芝麻),网友推荐的石头门坎包子挺不错。找猫不闻大酒店可就惨了,问了不下10个人,都不知道,只有一个人说已它关门了,原来店址就在现在的那个转弯处的肥牛城。没办法,在食品街转来转去想找个地道的天津菜馆吃午饭,但很难,最后,打算在满天红解决午饭,点了锅巴菜,三个字一出口,老板就说没有,说那是早饭。偶在众人奇异的目光下落荒而逃出了饭店,到马路对面买了起士林西点当午餐吃,味道一般般(难道此家非老牌西餐厅的分号?假冒的?)(南市食品街商业化气息太浓,在商言商,和钱一挂钩什么都变味了,象大杂院没几个体现天津本地特色的店,建议到天津的别去,另找地安排吃购)。看看时间是12:30,计划先去五大道,再去解放北路洋行一条街,民族路,晚餐在天津百饺园吃饺子。坐632路到小白楼,下来就是睦南道,想由南至北有序的看,所以先去马场道,这一路的景致是任何文字都无法描述的(当然,偶文化严重。换了你们,长篇都不够)由于准备不足,偶不知道可以坐马车游五大道,在烈日下偶走了2小时,也只是看了马场道和睦南道(一部分),实在是热渴累,若不是那一幢幢洋楼各具特色美不胜收,还真难以坚持下来。在一家小超市买了一瓶酸奶(1。5元,每日送到家门口的那种酸奶,在北京后海偶也买过,标准的当地风味,建议大家每到一个地方都试试,你会发现酸奶也是有地方痕迹的)补充体力,听售货阿姨讲有马车租,2。5各小时游完五大道。虽然她好心地指明了租车的方向,但偶没有去,时间不允许。近千幢洋楼从昔日达官贵人的住处变为今日的办公场所甚至是普通民居,一转身,一转眼,近百年的时光飞逝而过,一些洋楼底层甚至改成了酒吧,餐厅,任由人出入。窗前的藤蔓,暗沉的色调,无不显示出即使在当年其显赫的主人低调的生活,这也许是真正的贵族,优雅,内敛,看来只有暴发户才懂得卡地亚(亦舒所说),而另一方面,这儿显然是有钱人的聚居地,也只有他们才能承受昂贵的造价,与平民生活离得太远(现在每个地方都有高尚住宅区,若干年以后,留下资本为后人游览。每个朝代都一样,上天眷顾他们多一些,但,他们是否除了钱什么都没有?有钱的穷人?这不是酸葡萄效应,偶看重的是生活质量而非数量)。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五大道,到洋行街去了。解放北路的门牌号码编排不合理,连交警都说不出准确的位置,偶只好走前退后看了汇丰银行,正金横滨银行,麦加利银行等原址,走了近2小时,所到之处,推开厚重的木门,西洋建筑风格扑面而来,只是,现在已变为邮电局,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的办公场所,现代化的装修使其内部味道尽失。对于天津人来说,几十年一直与它们为邻,出现了审美疲劳现象,所以和天津人聊天时他们并不觉得自豪。而难能可贵的是天津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以此为卖点,个人认为上海不能跟它比,没到过青岛,厦门,哈尔滨,可能还认为上海不错,但去过上述三个城市,上海的地位在心中有点动摇,今天到了天津,彻底颠覆对上海的好印象,上海并不是不好,和北京一样人太多,不是宜居城市。而且,上海人排外,这是全国独有且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儿,越排外越显示出你的底气不足。我到过的其他大城市,那儿的人的亲和力也可以说是风景之一。生活,是慢慢品的,品位不是靠钱买的。难怪国人出境游后(特别去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象欧洲诸国),感慨一箩筐,他们的生活我估计与这老洋房里的人差不多,平和,波澜不惊。也希望天津政府不要过度开发旅游业,越发展,环境越糟糕,经济上了,生活质量却直线下降。要钱干什么?改善生活呗,而生活数量与质量不一定成正比的哦。 坐13路回到火车站,再坐27路到天津百饺园昆纬路店,途经民族路但没下车游览,走的太累了,时间也紧,再车上虽然一晃而过,但也算见到了其异国风情。 我点了香椿鸡蛋饺2两,鲜草鱼饺2两12元(网上推荐的),津味饺2两(听说当地人过年吃的饺子就是这个味儿不,偶自己挑的,体会天津的味道就靠这饺子了,本想点锅巴菜,没有,是早点,服务员说就是锅巴加菜,其他的正宗天津菜那儿没有,老板娘说现在的味道都改良了,做生意嘛,图的就是本地外地客都喜欢)。由于他家饺子是2两起卖,1两5个,那儿饺子品种多如牛毛,但点多了浪费,所以经过痛苦的抉择,挑了上面说的三种饺子。30个饺子上来,吃,味道不错。津味饺不适合我(味道重了点,不过总算尝到了天津的味儿了),草鱼饺馅很多,纯鱼肉,1。2元1个的价格理应有这内容。香椿的可能有人会吃不贯(香椿有一种药味),里面还有粉丝,当然,鸡蛋是不能少的,清香,爽口。唯一让偶纳闷的是北方的面粉不是说没那么白而且有麦香,成品有嚼劲的吗?偶没感觉到,皮与偶们那儿的一样。 我的扬州-北京-天津之行结束了,因为抱着散心的目的而去,不喜看景点的偶收获最大的是身体得到放松,心灵得到释放,什么人都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他们,来来去去,不设防,友好,谦和,。虽然,体力透支,但值得,这几天,竟然没想过家,工作。而,一想到此,登上返家的火车,就觉得人生譬如朝露。生活是桩苦差事,毫无意义。 以上只是个人愚见所想,全由偶之爱好口味性格决定,没有恶意攻击诽谤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