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津之行(三)

[游记]天津之行(三)

2007-07-19    sina.com.cn

我们在天津的这几天,天公作美,太阳高照,晴空无云,便利了我们的出行(看来北方的雨水就是比南方少)。因覃阿姨也未去过扬柳青镇,所以她提出陪我们一起去。据说那就是扬柳青版画的产地,镇上还有清未民初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仕住宅(简称石家大院)。
当我们站在中国北方千年古镇扬柳青镇那用白色的花岗岩石垒起的“ 御河桥”上,观看着桥下曾在清朝盛极一时的京杭大运河流经天津的南运河的码头,只见宽阔的水面和用青色的石板铺就的十几级台阶,告诉了我们石家当年漕运发家的历史和辉煌。桥的对面,呈四方形、面朝南的雕花楼群的琉璃瓦在太阳的照射下光彩夺目、古色古香、气势非凡。走过“ 御河桥”,雕花楼群的连接处立着一块“扬柳青”的雕花牌坊,再往左即是石家大院。为了使堤坝和大路相连接,聪明能干的扬柳青人在石家大院的对面巧妙地建造成了一座最具扬柳青版画特征、正反面图案一致、童子抱金鱼坐在莲花上的铜像,象征着“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
二只威风凛凛石雕的狮子、紫红漆的大门、雕花宽敞的门楼、镶有八块石头雕成的拴马石的门墙(石雕图案为一只如意)、清一色灰色墙砖造就的石家大院,气派壮观。石家大院始建于1875年,是清未民初天津八大家之一——“尊美堂”宅第,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清代民宅之一。石家原籍山东,祖辈漕运发家后在乾隆年间定居扬柳青,以后广置田产,家大业大。据说清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的宠臣和坤获罪赐死,有一使女携带珠宝出逃,被石家停泊在通州(现北京通县)的粮船收留,由此石家财富骤增。石家于清道光三年(1827)年析产为四大门,分别是福善堂、正廉堂、天锡堂、尊美堂。各堂门均建有一所颇有规模的建筑,其中以四门尊美堂治家有道,财丁兴旺。现石家大院为仅存“尊美堂”宅第。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大规模建筑于光绪初年(1875)年。初建时期的几处主体建筑总耗白银三十万两,整个建筑包含十八个院落,典型的四合连套,院中有院,轴线明确,功能布局合理,典雅华贵,气派宏浩,砖木石雕精美独具特色。院内木质结构设计巧妙,装潢豪华。石府花园集中了廊、亭、水榭等建筑形式,别具匠心。而院中主体建筑之一石府戏楼是我国仅存、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封闭式民宅戏楼。
尊美堂曾有“天津第一家”,“华北第一家”之称。从光绪年间初建,以后不断折建,到民国十二年(1923)年石家后代迁走时累计前后建设近五十年。可惜国民党时期驻军开始恶意折改。解放初期河北省天津地委曾在此办公,石家大院见证了新中国肃贪第一大案。以后大院作为样舍使用,石家大院在“文革”期间,更是难逃劫难,大量文物遭到破坏,把原来富丽堂皇的大院糟蹋的面目全非(原院中悬挂着的由慈禧书写的“乐善好施”的牌匾也被烧毁)。为抢救这一民族文化遗产,扬柳青博物馆遵循古建筑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石家大院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并对博物馆进行了扩建。
走进石府大门右边,迎面的是大影壁,影壁又称照壁、萧墙、一般建于大门内外。石家大影壁并非独立建筑,而是靠在南花厅院南房的房山上,砖石结构,做工精细,影壁须弥座上有砖雕“五福临门”图案、壁身周围有砖雕凤戏牡丹,四角有狮子滚绣球等图案,取四世同堂、荣华富贵之意。我们在参观中发现石家大院采用了大量的砖雕,处处精美,房上有用许多蝙蝠雕刻的表现“福寿绵长”、“福善喜庆”、“福在眼前”、“五福临门”的图案,象征着有福聚财、福寿双全、吉祥如意、事事有福和多福多子的寓意(我发现北方地区特别喜欢在院落里雕刻“福”字,这在我们南方不常见到)。就连房屋垂脊上的砖雕图案也十分精致,有向日葵、葫芦、佛手、桃子、桔子、石榴、花卉等,其寓意为子孙万代、蒸蒸日上。在砖雕陈列馆中我们还看到了“品阶图”、“一品清廉”、“八骏图”、“鹤仙灵芝”、“双喜字”、“麒吐玉书”、“三羊从地起,五福自天来”等,非常精美,其制作艺术在北方众多民居中首屈一指。
覃阿姨不愧为是老师,活到老学到老,在一副对联前留住了步子,研究了半天:扬柳青青扬柳青青柳柳柳柳青青青柳柳青都在扬柳青。她跟五姨妈读来读去,甚至在走路时还不能忘怀,考虑着怎样读才能押韵,最后定下来:扬柳青,青扬柳,青青柳柳柳柳青青,青柳柳青都在扬柳青。
石家大院是一座遵循中国传统布局和建筑风格的幽深院落,在参观中,封闭式民宅戏楼、长一百米惯穿三座门楼的甬道、连接戏楼、西跨院及石家花园的幽径长廊、大影壁、设在长廊顶可以对整座大院进行巡视的保安设施、从宫廷学来的火炕地炉取暖设施、防潮、防碱、排水设施、客家院落、女花厅院、男花厅院、内帐房院、内宅内院、东跨院、佛堂院、穿山游廊院、学堂院、家丁、把式院、石府花园、各种起祥、纳福、延寿的穿山门、角门、平安门、驾福门、虎座门楼、西洋门、木雕的“八扇屏”、各种石雕、柱雕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我们在院中参观了天津婚俗陈列,又进了洞房复原室,我还趁人少时偷偷地坐进了清代花轿,过了出嫁时没坐过花轿的瘾,五姨妈给我拍了照片留做纪念(可惜没拍好,糊了)。还参观了表现旧时的扬柳青曾经有“小天津卫”之称的天津商俗陈列,许多地名如“估衣街”、“三不管”、“菜市”、“席市”都与相距三十里的天津市内相仿,各种商店字号、经营方式、商俗民情也如出一辙。石家大院内的扬柳青清未一条街陈列,再现了当年扬柳青繁荣景象,可谓中国北方最大商埠的缩影。店铺中的对联作得非常贴切、形象,根据我个人的好恶挑选了几对给大家欣赏:烟魁: 吞云吐雾,服气餐霞。裕庆祥照像馆: 留得本来真面目,映成绝世好风姿。弹棉花铺: 辛勤弹一曲,温暖送千家。,肉铺: 斤两不失一刀准,肥瘦可匀千客夸。棺材铺: 不辞斧锯苦,好正世间材。理发店: 头等事业,顶上功夫。桐兴厚: 零零碎碎分南北,七七八八是东西。我们还走进了“扬柳青民间剪纸展览”、“扬柳青水局展览”、“扬柳青漕船、轿车展览”、“扬柳青文昌阁灯箱画展览”,文昌阁的灯箱画展览的评价尤为最高,它根据劝善经书〈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摘出二十四句格言制作,这套灯箱画从清未保存至今,馆内仅存十八条,已成为馆藏珍品。
一路上覃阿姨是见到对联、楹联就拿出笔来抄,根本不似我们只知道走马看花、观风景、拍照,我看她学习的兴致已经超过了看景致的兴趣了,真是服了她啦!
最后,我们还见到了许多到过石家大院的名人、领导、影视明星、外国友人的题字和照片;由于独具特色的扬柳青博物馆荟萃了民间工艺的精华,浓郁的民情,丰富的馆藏,精美的艺术,成为海内外人士赞慕造访的胜境。现石家大院已成为天津重要的影视拍摄基地,先后有九个电影摄制组,三十九个电视摄制组在此选用部分场景进行拍摄,其中有我们最熟悉的《刀、剑、笑》、《平原枪声》、《弘一大师》、《李叔同》、《风雪夜归人》、《金粉世家》、《前门楼子九丈九》、《范府大院》等。
参观整个石家大院的过程,使我们感受到了煊赫一时的石家大院,便是石氏家族从发家到衰落的最好见证,现在人们仍能在那里感受到当年石氏家族兴衰荣辱的殘梦。
走出了石家大院,我们来到了镇上的扬柳青版画店,一家挨着一家,作画兼卖画的,风格大致。询问了店老板,我们了解到了扬柳青版画的发展由来:由于扬柳青年画色彩鲜艳,象征、装饰性强,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和审美心情,因而形成了有特色的地域文化。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张贴年画,并约定俗成贴不同的地方:门神(秦琼、敬德)贴在大门上,寓示逐除邪恶、去病免灾;灶王爷贴在锅台上、逢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盼望灶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缸套里面是水缸,缸鱼贴在水缸的墙上,鱼影倒映在缸中,以示连年有余;屋门后面贴武判,以驱除邪恶,保佑平安;中堂一般贴菩萨或寿星,两个侧屋,上房为老人居住,贴福禄寿内容的年画和一些说教如“孟母三迁”,下房为儿媳居住,贴多子多福,吉庆活泼的年画;由于年画的装饰,使人进屋后,便感到一种喜庆祥和的乡土气息,因此三百多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覃阿姨告诉我们,她每次回四川探亲或到合肥看望战友的时候,都会挑选一些扬柳青的版画送人。一般都会选“福寿三多”,画面是三个娃娃,分别抱着一物:桃、佛手、石榴,佛手代表“福”,桃子代表“寿”,石榴代表“多子”,取“福寿三多”,吉祥如意。“五子夺莲”:五子,寓意多子。多男子,夺莲,也是一种夺标游戏。莲,又有连生贵子之意。旧时,以多子为贵,是含旧时人们的向往和要求;“莲年有余”:娃娃抱鱼,是扬柳青年画最具代表性的题材,有多种不同的样式。莲,寓意连续不断,鱼,寓意“富裕”、“富余”,含祈求美好之意;“五谷丰登”:两幅对称娃娃画。头戴紫金冠,身着马褂蟒袍的童子,各执一花瓶,上吐祥云,现出“五谷丰登”四字,梳丫簪,披云肩的童子,各提一宫灯跟随,喜庆吉祥又极富装饰趣味,此画可贴于内室门上,所以又叫“门童”。还有什么“平安富贵”、“连登太师”、“欢天喜地”、“鲤化千年”、“十不闲”、“玩蛐蛐“、”长命百岁”等等版画,数不胜数,美不胜收。
这一天,我们在扬柳青镇,一睹清未民俗,尽享了传统文化的乐趣。
考虑到明天是星期六,为了不妨碍覃阿姨跟子女们的团聚、也让她能缓解几天来的疲乏,五姨妈和我谢绝了覃阿姨和刘叔叔的再三挽留,决定下午返回北京。
天津之行,虽说只有三天时间,且今后不知是否还能再去,但那里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今天以后,我会想念它的,想念它那略带咸味的水;想念海河上正在修缮的解放桥;想念地震纪念碑;想念火车站前的世纪钟;想念桂林路上那些英国、葡萄牙等欧洲风格的小洋楼;想念它那许多个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五姨妈不敢过马路的情景;想念的哥们那口好听的津腔;更喜欢不似北京人的自以为是、让人感受到的天津人的亲和和放松;我将会在日后的睡梦里见到曾跟妈妈一起出生入死的覃阿姨;梦到在开启的解放桥下行驶的轮船;梦到扬柳青版画上各种姿态的娃娃们......

我记住你了,天津!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b63a2bd010007p741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