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津游记 |
[游记]天津游记 |
2007-07-21 sina.com.cn |
在古文化街呆了有3个多小时,不知不觉已经下午5点多了,只好打道回府. 第二天,骑着小车去了南市食品街。 这也是有历史的一条街,不过比起古文化大街要差远了。老早就知道天津出名的狗不理,大麻花,耳朵眼之类的特色小吃。小彬姐帮忙问了好多当地人,才找到这里。进去之前,兴趣极大。光看这扇门就挺吓唬人的。周围两侧都是较贵的酒店餐馆,跟这有些年头的大门对比鲜明。 这条街几年前比现在破旧,满大街都是即时制作的小吃,很多人都叫它小吃一条街。小彬姐说,以前,空着肚子来这里,左吃吃右吃吃的,逛完一条街,肚子也就鼓起来了,很有感觉很有情趣。不过现在这里已经经过修建,为了更加吸引游客。老实讲,远不如以前,里面不再是古街,而是灯火通明的现代化大厅和食品店,满大街找不到任何即时制作食品的小摊,都是规划整齐如一的商品店。多少有些失望。大多数都是华而不实,不太好吃的所谓地道的天津名吃,又是为了赚足游客的钱财,很可惜。即使如此,也不能白来一场,还是选了其中一些代表性的带回家。 崩豆张,说是百年老店,有些来头。无非是一些经过祖传秘方制作的诸如蚕豆之类的豆子。店里的员工很热情,非得让我尝尝,便随了她们。味道很怪,很硬,像小石头,估计买回去妈妈也咬不太动,便偷偷溜走。 皮糖张,又是一家百年老店,呵呵,传人也姓张。这还能吸引些年轻的游客。因为店里面都是那种软软的,五颜六色的,形状可爱的橡皮糖。只要是我们能想象出的形状,里面都有,仔细看会看花眼的,不过真得很漂亮。尝上去很甜,不会很腻。因为以前去北京的时候买过这样的橡皮糖,那时候觉得好玩,便每一个形状买了两只,不知不觉就盛了一大袋子。 耳朵眼,这是天津一种地道的点心店的总称。其实耳朵眼不单指某一种独特的点心。我倒觉得应该是一种那里特有的加工点心的食品店。其实在天津,大街小巷的都有耳朵眼的点心铺,那些地方是现做现卖,都是热的。这里的店卖的都不是热的,是从其他分店运过来的。品种有很多,看你喜欢什么了。最出名的是一种油炸的像手那么大的糕。看上去就很油,于是始终都不肯尝一口,后来带回家,妈妈尝过,说以后再上天津,死活都不要再买这种东西了!还有一种叫白皮。当我看清这东西的庐山真面目以后,大叫,这不就是月饼吗?老板娘好一个不愿意,好一个耐心的跟我解释白皮的加工工艺。还是带回去几个,这个总算还能吃。 最出名的天津大麻花。这家店是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全名是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总店。以前一位大麻花是那种软的,刚炸出锅的。原来真正的大麻花,不是我们平常吃的早点上的那个样子,是这种很脆,很硬但咬得动,很大,里面加了很多其他别的东西,不是很油,尝起来不错的食物。当然门口这个大家伙只是个招牌,买到的可没有这么大,多少尺寸的都有,从小到手指这样的,到大到胳膊的前臂这么长的,应有尽有。值得一试。 当然,人们知道最多的是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去天津一趟,当然得尝尝。没去之前,以为会是那种特别复古的小店,挂上百年的招牌,置身其中,像是时光倒退好几十年。没想到狗不理现在在天津越来越时尚化。狗不理的招牌被做成了快餐性质。看到狗不理的店,就像看到了肯德基,麦当劳,以及永和豆浆之类的快餐店,唯一不同的就是主食从汉堡,油条换成了知名的包子,时代的需求啊,需要与时俱进嘛。据说这小包子的讲究在褶子上,规定每个出炉的包子表面上褶子数必须相同。本想把面前的16个包子挨个数数,可惜小彬姐中午休息时间只有半个小时,估计数完了,也好走人了,还是吃吧。 总起来说,这些东西不算便宜,也不算好吃,只不过是供游人有些特色捎回家去好证明自己没有白来天津。我去上海时,巧的是也看到类似的特色在出售,不禁疑问:到底这些东西真正出自于哪个地方? 真的是很爱出门旅游,喜欢拿相机记录下每一处值得纪念的地方和景点,每一个无意中碰到的热情的陌生人。四处游逛,心灵也得到净化,很容易被一些沧桑的遗迹吸引,很容易为一些陌生的面孔开心,很容易被一些传说和故事打动,也很容易渐渐融入到当地迥异的风俗和习惯中去。这就是旅行的魅力,哪怕独自前往,也会很快暂时忘却孤独,陌生,和胆怯,需要的只是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某片异域,于是,便再也不想让这种探险停止。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2492010100051d2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