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津游记1.5 |
[游记]天津游记1.5 |
2007-07-31 sina.com.cn |
21日收获很大。我们早上去了意大利建筑群区,(前一天晚上研究地图总算看出个究竟了,知道天津的城区布局与旅游景点)。早上的出租车司机又建议我们杨柳青的石家大院很值得去。于是我们就决定以文化游为中心而非购物。真是明智之举! 地图上说意大利区曾是租界,意大利式建筑有几百个。不过那里很多地方在维修,我们直接到了梁启超故居,可以参观。服务员给我们开了门,然后不一会儿就跑上跑下看我们看完没有,好来关门。第一个楼没有什么特色。里面的房间都变成展览柜,陈列一些画报、字和关于梁启超生平与贡献的介绍。他小时候就被誉为神童呢!17、8岁进京赶考,参加老师康有为的公车上书时年纪非常青。革命后,他不仅去过日本避难,还到欧洲各国考察过呢!可惜那些戊戌变法的六君子,其实留者青山在才是正途啊!粱又活了几十年给国家作了很大贡献。他写的革命文章很多,学术著作也很多!真令人敬佩。有时间要多读读他的文章。参观实物真的很有用,学习的动力一下就有了。不象从前看历史教科书,干巴巴的总觉得那是与己无关的文字。房间各门上贴着从前房间的用途,亲友的卧室、女儿卧室什么的,不过里面一点从前的痕迹都没有了。各处还重新粉刷过了,用的好象劣质的材料。让人感觉很不好。 第二个楼非常棒。里面格局很好。进门就是大大的天井(南方称为天井,采光用的),使得楼里各处都亮堂堂的。天井上是欧洲风格的尖圆玻璃顶。一楼围着天井一圈都是书房和会客厅。里面摆的是仿制的还原的家具。实木的看上去很厚重的感觉。这栋小楼好象维护得很好,没刷那劣质的漆,似乎按原样维护的。听服务员说老书桌捐给国家图书馆了(?)服务员还介绍说这个楼是梁家买下前面那个楼后又自己设计建造的。真不错,中国人自己的设计和建筑能力也是很强的呵。也难怪他家出了著名的建筑师呢。 出门来,一队人正下车进来参观,好像是什么文化局领导,摄影师忙着记录领导的足迹。 接下来我们去找吃早点的地方,早上为赶时间还没吃早点呢。以为这片区域是旅游景点应该很容易觅食的,结果这里是正在开发的旅游景点,为了保护那些小洋楼,居民都被拆迁走了,街道和小楼都空荡荡的,难有餐厅。 询问一个老大爷后,走了一大截路,才找着一条小菜市街。到一个小包子铺里吃了些包子。遇到一个对人很友善的四川民工,主动地让座,很和气地和我们攀谈。这是在天津最让我觉得和气的人。他刚从山东过来,山东太热了没法干活,他好象是说在天津等老板发拖欠的工资,然后下午就坐火车回四川了,买了一斤包子准备车上吃,因为比起面包来,包子要便宜得多。 然后找人问路怎么样坐车可以到大胡同和杨柳青,打车去杨柳青太贵了。我们决定省省路费。几个路人七嘴八舌的打消了我们去大胡同买东西的意图,因为那是批发市场,也是水货市场,还容易欺负外地人。我们便决定直接去杨柳青。 等车,好容易来了3趟,结果它们一个也不停!最后我们才明白也许那不是它的站点。天津很有意思,许多站点都缺站牌,也许那里由于修路是特殊情况?等了快一个小时了,在大太阳底下,我们将要放弃了,决定就去鼓楼那里转转得了。巧极了,马上来了量中巴,从塘沽到杨柳青的,真好!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40d32140100048r26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